字词 | 古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琴❶〈隐〉明清江湖诸行指成色差的银子。见《新刻江湖切要·珍宝类》。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琴瑟 > 琴 > 古琴 古琴 gǔqín 即琴。 古琴gǔ qín❶明代金陵六院市语谓不好。《六院汇选江湖方语》:“古琴: 是不好。” 琴 琴琴(~徽;弦~;青琴;绮~;绿~;绿绮~) 桐(桐君;桐孙;丝桐;焦桐;凡桐;枯桐;鸣桐;孤桐;绿桐;焦梧桐;梧桐尾;三尺桐;三尺焦桐;三尺枯桐) 鹤轸 瑶轸 玉轸 槁梧 良质 流徽 绿绮 五弦 七弦 清英 玉徽 金徽(黄金徽) 危丝 危柱 焦尾(焦尾琴;焦尾桐) 燋尾 虞弦 鸣丝 绿绮 清音居士 三尺之木 ☚ 琴 琴瑟 ☛ 古琴中国古老拨弦乐器。4种别名(琴、瑶琴、玉琴、七弦琴)。最早记载于《诗经》、《左传》、《国语》中,汉代定形,主要分3种(大、中、小),现以“仲尼式”为多见。琴体主要由8部分(琴面、琴底、琴轸、雁足、琴弦、岳山、龙龈、琴徽)构成,尺寸不等,长117~126 cm,肩宽18~23 cm,尾宽13~17 cm,厚4~5.4 cm。面上张7弦,2种琴弦(以前为丝制,现在为金属制),音域4个8度。3种定弦:C、D、F、G、A、c、d;C、D、F、G、bB、c、d;C、D、E、G、A、c、d。属于独奏乐器。代表曲目:《梅花三弄》、《潇湘水流》、《流水》等。 古琴 古琴古琴为拨奏弦鸣乐器,亦称琴、瑶琴、玉琴或七弦琴,是我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很重要的乐器。孔子、司马相如、嵇康等都以弹琴著称。琴身为狭长形,木质,长约100厘米,琴头宽约17厘米,琴尾宽约13厘米;面板用桐木或杉木制成,外侧有徽13个;底板用梓木制成,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出音孔。定弦法为“正弄”、“侧弄”、“外弄”三类。音域超过四个八度。奏时,右手拨弦,左手按弦。拨弦有向里和向外两个方向,依次称为擘、托、抹、挑、勾、剔、打、摘,以及这些基本指法的各种组合。按弦拨奏得音后,左手还可以左右移动,使余音改变音高,产生连贯的旋律,这是古琴的一个最为突出的演奏特点,称为走指音。古琴的弦较长,每弦可奏出十三个泛音。泛音音色丰富,很有表现力,可以用泛音演奏完整的乐段。主要用于独奏、伴奏。古琴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汉、魏、六朝时期是相和歌的伴奏乐器;在隋、唐九部、十部乐中是伴奏乐器。古代乐曲依赖古琴保存流传者甚多,如《流水》、《梅花三弄》、《广陵散》、《醉渔唱晚》、《平沙落雁》、《潇湘水》等。现代古琴曲中,较著名的有《三峡船歌》和《梅园吟》等。 ☚ 3.弹拨乐器 筝 ☛ 古琴gu qin【音乐】seven-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古琴guqin;seven-stringed Chinese harp;Chinese zither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