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文的发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文的发展

古文的发展

在名为《古文》的辞书条目里,倪豪士对中国古文的发展做了概述。他说:
“古文”是个多义词,汉代开始用它指“壁中书”;六朝初指儒经,后又统指周秦两汉的典籍;但研究者一般是指唐代(尤其是贞元、元和年间)有意模仿秦汉文体的散文,以及其后各种质朴的非骈体散文。
六朝时,文风浮华,是骈文时代,虽然刘勰、孙绰、李谔等人反对这种文风,但效果不大。从初唐开始,六朝文学遭到清算,这为古文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陈子昂、元结、独孤及、梁肃、萧颖士、李华、柳冕,均为模古思潮推波助澜。安史乱后旧式贵族政治衰落加剧,地方上的一代新人已见崛起。在贞元、元和年间,与文苑新生事物(如新乐府运动、传奇和词的创作)相伴随,古文运动也拥有两个杰出人物——韩愈和柳宗元。韩愈强调儒家经典,使创造态度和文风规范化,主张治国之道与文学之道不可分割。他还认为,作者之“穷”有助于文章之“工”。他写有大量文章(其中不少是名文),希望它们成为后代的典范。柳宗元是韩愈的同道,但有自己独特的古文风格,尤以游记和寓言作品最为著名。他主张“文以明道”。一般认为,韩的影响比柳大;也有人认为,韩代表保守派 (李翱、皇甫湜、孙樵等为其后继者),柳代表激进派(沈亚之、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等为其后继者)。
宋代欧阳修是古文运动进入第二阶段的标志。他主持进士考试期间,提倡古文,促进它的普及。他本人文风平易,多有佳作。他的后继者苏轼成就更大,是一代巨擘。他跟欧阳修一样,不偏执“文”、“道”一端,而认为“文必与道俱”,并把“道”等同于万物所含的“理”。他还认为,识物、辨理并把握它们是为文之本,这一过程一旦与“法”相结合,作品即可诞生。他的文风自然,说自己的文章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他的作品数量多,种类也多,影响深远。
由宋至元,古文盛行不衰,如朱熹、赵秉文、王若虚、元好问、刘因、姚遂、虞集、苏天爵均是比较有名的实践家。明代李东阳及前后七子,提倡复古,但强调“文必泰汉”。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则反对盲目尊古,提倡唐宋古文。他们对竟陵、公安两派影响较大。清代古文主流是桐城派,方苞、刘大櫆、姚鼐为其主要成员。他们认为“义”(即理学家所谓的“道”和“法”必须统一,姚鼐所编《古文辞类纂》是对这种理论的具体说明。恽敬、张惠言开创的阳湖派,独树一帜,与之抗衡,但竞争力不强。桐城派以其文集和门生曾国藩,对近现代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参见《印第安纳中国传统文学指南》。)

☚ 散文的确立和发展   叙事性散文 ☛
000026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