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古文字学教材。姜亮夫撰。全书4章,基本框架为两部分, 从纵的方面叙述汉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概况, 从横的方面剖析汉字发展各大阶段的基本特性。 书中不少引进的新说, 新见解。 全书具科学性、 系统性, 达到较高专业水平。 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古文字学 古文字学文字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小篆以前各种古文字形体结构并对古文字加以考释。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殷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战国古文、小篆以及石鼓文等。20世纪,简牍帛书出土后,古文字学也包括对简帛文字的研究。我国对古文字的著录,开始于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一书(《说文解字》以前的秦代字书是规范小篆字形和用字的字表)。宋代学者对古文、金文也多著录和考释,其中较重要的有郭忠恕《汗简》、夏竦《古文四声韵》、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清代对金文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阮元、吴大澂、刘心源、孙诒让等人。清末,殷代甲骨文被发现,古文字的研究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古文字学的多种研究成果和专刊陆续问世,并于1978年成立了古文字研究的学术团体——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从研究古文字的倾向来看,多数论著不仅注重古文字本身的考释,而且还通过古文字来考证史实。 ☚ 字学 汉字文化学 ☛ 古文字学专门研究古文字形体结构的一门学科。就汉字来说,一般以秦以前的文字为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我国对古文字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人们就已注意对文字结构和书写的研究;到汉代,发现不少彝器和壁中书,学者又对上面的古文字进行认真的研究。宋代研究古文字的风气渐盛,特别是北宋吕大临编的《考古图》,有器物图形、铭文,并附有考释。近代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古文字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汉语古文字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其发展,从而更深刻地探求汉语的历史;也有助于阅读古代文献,更好地理解词义。现在的古文字学与考古学、古代史、语言学、文献学都有密切的联系。它已是一门成熟的、有自己的范围和方法的独立的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