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古代自然科学
伴随着辉煌的原始自然科学成就,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就自然条件而论,神州大地并非世界最好。可是古代自然科学却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在夏、商、周的时代就已经萌生。甲骨文中已有了日食、月食、新星、农耕、医药、历法、十进制等科学知识的记载和反映。而像“大禹治水”这类古代传说中包含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可以把中国自然科学的历史上溯到更早的时间。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不但哲学思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然科学也受到了相应的推动。《荀子》、《韩非子》、《管子》、《吕氏春秋》、《墨经》等著作中,都包含了很多科学知识的记述或论争。在 “百家”之中,还出现了 “农家”学派和 《神农》、《野老》等农书,医学著作《内经》也问世了。随着封建社会的确立和走向鼎盛,中国的自然科学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领先于世界的成就。在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学、农学、生物学、医学、药物学等方面,都有比世界其他地区早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辉煌成就。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中关于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比印度早四百多年,比欧洲早一千三百多年。还涌现了很多像华佗、张衡、祖冲之这样世界闻名的大医学家、大科学家。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虽不断有曲折,但自秦汉确立封建制度之后,中间经过隋唐直到清朝中期,一直处在上升阶段。中国的自然科学在这期间不断发展。著名的“四大发明”也都出现在这一阶段的前期。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以后,自然科学发展迅速,某些方面开始超过中国。一些中国自然科学家在致力于发展中国自然科学的同时,也向国内介绍一些西方自然科学,如明朝的徐光启。一些欧洲传教士也带来一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如利玛窦。18世纪欧洲发生了工业革命,自然科学相应获得大发展,而中国封建社会却进入了停滞、衰落时期,其自然科学开始在各个方面落后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