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代科学技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科学技术

四川古代科学技术萌芽于夏商,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四川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祥地之一,曾经出现过全国第一流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利工程技术、手工业技术及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医药学家。
农业生产技术是四川发展最早的技术。西周以后,成都平原已盛产膏菽、膏稻、膏黍、膏稷。春秋时代普遍种植经济作物,包括桑、漆、麻、苎等。东汉末至宋元,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提高,育种、栽培、耕作、施肥、灌溉、管理都积累了一套系统的经验。3世纪,川西地区栽培青芋稻、累子稻、白汉稻等良种。唐代,四川许多地区已实行间种和复种,宋代发展为轮种。梯田耕作也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当时,四川是全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是全国主要的农业经济中心。明清之际,四川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全面成熟,出现一批总结农业生产技术的著述,有新都张文梵著《农书》、大足沈潜著 《蚕桑说》、德阳阚昌言著 《农事说》、什邡张宗法著 《三农记》 等。
古代四川乃至整个中国水利工程技术最高水平的代表是战国末年李冰创建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在李冰开创的基础上,西汉文翁开凿湔江,把都江堰灌区向成都平原东部发展。东汉后,工程向平原西南和东北方向扩展,兴建了官渠堰、通济堰、鸿化堰等一系列工程,并完善了工程的维修技术和管理制度。高转筒车等提水工具开始使用、推广。传统水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
四川古代手工业技术发展较早,水平较高。商周时已有专门的漆器和纺织匠人。秦汉时期,四川漆器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马王堆汉墓和朝鲜平壤附近古墓出土文物中有大量成都漆器。纺织业在战国时已很兴盛,布匹产量可观,织布技术娴熟。汉代,成都设专门织锦的锦官。隋唐至元,四川蜀罗织造技术都保持全国一流水平。纺织品种类繁多,一些精美的、技术难度高的制品已能大批生产。四川的金银器制作技术与漆器、织造齐名。成都在秦汉时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金银器制作中心。隋唐至宋,四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隋代,何稠恢复了失传的琉璃制作技术。宋代,瓷品形成白瓷、青瓷、黑瓷三大系列,是四川制瓷技术史上划时代的阶段。隋唐时期,益州的黄白麻纸是政府指定的官方用纸。唐代,四川笺纸遐迩闻名。宋代,四川是全国重要造纸基地,当时印刷纸一般都专用蜀纸。唐代,成都、梓州、遂州已掌握甘蔗、熬糖技术。宋代,全国有五处冰糖制造中心,四川有遂宁、广汉两处。遂宁的窨制法为后代沿用。唐末,四川是全国雕版印刷中心,川版书籍行销全国并流传到日本。宋代,全川形成庞大的刻书网。四川印刷的“交子”在世界上第一次用纸币代替金属货币。
古代四川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独具特色。秦代,在广都(今双流) 成功开凿出中国第一口盐井,已形成一套勘查、凿井、汲卤、煮盐的技术方法。汉代,在临邛钻出中国第一口天然气井,并在世界上开创用天然气煮盐的技术。北宋时,创造开凿卓筒井新工艺,井盐产量翻了两番。明清四川井盐采制技术进入成熟发展阶段。青铜器铸造在商周时四川已很普及。铁矿开采始于先秦。西汉在临邛、武阳、南安等地设铁官经营冶铁业。
古代巴蜀医药学有突出成就。两汉时期,巴蜀医药学兴起,涌现出涪翁、程高、郭玉、李助等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唐代后期昝殷所著 《产宝》是中国保留至今的最早的妇产科专著。北宋唐慎微编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是中国第一部完备的药典。
在自然科学领域,古代四川的天文学和数学成绩卓著。东周资中人苌弘制定四分历比罗马儒略历早500年。两汉时,巴蜀天文学全国领先,阆中人落下闳的太初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他研制成的中国古代第一台完备的天文仪器浑仪比欧洲早1600多年,他的许多天文学研究成果堪称世界天文学史奇迹。他长期活动的阆中、南充一带在汉唐宋1000余年间都是中国天文学研究中心地区之一。唐梁令瓒创黄道游仪,僧一行用之确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天文学数据。北宋巴中人张思训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天象仪太平滑仪。南宋安岳人秦九韶完成 《数书九章》,其 “大衍求一术”、“正负开方术” 比西方早500多年,他对数学的贡献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赞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