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绝句》 - 清·吴嘉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绝句》 - 清·吴嘉纪
[清]吴嘉纪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熬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吴嘉纪生逢明亡,眷念故国。他终身读书、作诗,参加一些劳动,不交结权势人物,过着布衣生活。诗人同情劳动人民,憎恨封建统治阶级,诗中多危苦严冷之词。 这首《绝句》反映了海滨盐民劳动的艰苦。六月盛夏,年老的煮盐工,蹲在低矮的草房里烧烈火煎盐,奇热无比,只得走到门前的烈日之下,稍息片刻。这就是所谓的乘凉。 炎日里炙热难耐,但比起矮房里的烈炎烘烫竟感到凉爽,可见老盐工汗雨淋漓已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偷闲”,又可想象到添柴烧火、铲盐装盐等劳作的极其紧张。 食盐,是生命之必需;煮盐,是社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白头灶户”,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了盐场主的雇工。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与剥削下过着悲惨的生活。诗人刻划老盐工的形象,无疑是为了向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提出愤怒的控拆。 老盐工在矮屋内、烈火旁煎盐,阔贵们却在华堂里、庭院中享乐。老盐工能走出烈火旁到了烈日下就感到有“偷闲一刻”的凉爽,那富人们即使到林荫下也会觉得热得难受。这正如《水浒》中白胜所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老盐工的劳苦和富贵者的逸乐,不仅是鲜明的对照,而且有内在的联系。诗人虽只写了受剥削、受压迫的一个侧面,人们却能由此推想到另一个相反的侧面。两个侧面构成了阶级对立的图画。 这首诗的哲理性在于阐明了万事万物,总是从对比中让人们看出问题的本质。为了求得生存,老盐工顶着烈火、冒着酷热去煎盐,说明其生命力的顽强。这种顽强正是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表现。 《绝句》 - 清·吴嘉纪
[清]吴嘉纪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熬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吴嘉纪生逢明亡,眷念故国。他终身读书、作诗,参加一些劳动,不交结权势人物,过着布衣生活。诗人同情劳动人民,憎恨封建统治阶级,诗中多危苦严冷之词。 这首《绝句》反映了海滨盐民劳动的艰苦。六月盛夏,年老的煮盐工,蹲在低矮的草房里烧烈火煎盐,奇热无比,只得走到门前的烈日之下,稍息片刻。这就是所谓的乘凉。 炎日里炙热难耐,但比起矮房里的烈炎烘烫竟感到凉爽,可见老盐工汗雨淋漓已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偷闲”,又可想象到添柴烧火、铲盐装盐等劳作的极其紧张。 食盐,是生命之必需;煮盐,是社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白头灶户”,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了盐场主的雇工。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与剥削下过着悲惨的生活。诗人刻划老盐工的形象,无疑是为了向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提出愤怒的控拆。 老盐工在矮屋内、烈火旁煎盐,阔贵们却在华堂里、庭院中享乐。老盐工能走出烈火旁到了烈日下就感到有“偷闲一刻”的凉爽,那富人们即使到林荫下也会觉得热得难受。这正如《水浒》中白胜所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老盐工的劳苦和富贵者的逸乐,不仅是鲜明的对照,而且有内在的联系。诗人虽只写了受剥削、受压迫的一个侧面,人们却能由此推想到另一个相反的侧面。两个侧面构成了阶级对立的图画。 这首诗的哲理性在于阐明了万事万物,总是从对比中让人们看出问题的本质。为了求得生存,老盐工顶着烈火、冒着酷热去煎盐,说明其生命力的顽强。这种顽强正是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表现。 《绝句》 - 清·吴嘉纪
清·吴嘉纪 白头灶户低草房, 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 偷闲一刻是乘凉。 这首绝句主要是写煎盐工人的辛苦劳动和悲惨生活。由于作者的家住在“安丰盐场之东淘”(《清史稿·吴嘉纪传》),濒临海滨,因而他十分了解灶户(设灶煎盐的盐户)们的生活情况。 第一句写灶户居住条件的恶劣。煎盐的工人从年轻时开始劳动,年复一年,以至衰老。而今满头白发仍然住在低矮的草屋内,冬寒夏热,只是聊避风雨而已。 第二句写劳动的艰苦。六月,正是夏季中最热的一个月,有钱的人谁不在高楼大厦里乘凉纳福?可是灶户却正弯着腰在烈火旁添柴煮盐,夏天的热蒸,烟火的熏灼,他都要痛苦地忍受。 诗的最后两句,极写灶户工作的辛苦和生活的悲惨。老工人被烈焰浓烟熏烤得实在受不了时,能够走出草屋在酷日下暂时休息一会儿,就算是他的乘凉了。辛苦、劳累真是一言难尽啊! 这首诗不假雕琢,纯用白描手法记述烧盐工人的困苦生活。在朴实的语言中,以饱含感情的笔触写出灶户们的辛酸和悲苦,反映现实极为深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