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古代教育的故事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教育的故事法 古代教育的故事法gudai jiaoyu de gushifa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一种方法。讲故事是学龄前儿童喜爱的一种教育形式,自古以来广泛应用。儿童喜欢听故事也是一普遍规律。清代林之望在《养蒙金鉴序》中说:“童子之心,苦于穷经,而乐于记典。”是说孩子的心理特点,是苦于读儒家经书,而乐于听讲故事典故。自远古以来,流传下来很多神话传说,代代向儿童讲说,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等。专为儿童编写的故事书,出自宋代以后。古代儿童故事文字简练,一则一个故事,几句话,几十个字就表现出生动的情节,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如宋代胡继宗编的《书言故事》,著名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就出于此书。文云:“守株待兔。(韩子——即出自《韩非子》一书)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之,折颈而死。因释耕守株,冀复得兔。(冀,音计,希望也)”可知故事出于古籍,并加了简单的解释。不过几十个字,便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诫孩子不可学那个愚蠢的农夫。元代虞韶编写《日记故事》近三百则故事。希望一年中天天有故事给儿童讲。其中大部分是宣传封建礼教的,但也有是启发孩子智慧或说明深刻道理的,如司马光破瓮救小儿的故事、磨杵作针的故事等。磨杵作针就是一很好的故事,文云:“磨杵作针。(唐)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一老妪(老妇曰妪)。磨铁杵。白问:‘将欲何用?’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还卒业。”文字简练,道理深刻并引人回味。古代儿童故事多与封建礼教相结合,宋代学者杨亿主张给儿童编日记故事,但必选择与忠孝仁义相结合的内容,他说:“日记故事,不拘今古。必先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事,如黄香扇枕、陆绩怀桔、叔敖阴德、子路负米之类。只如俗说,便晓此道理。久久成熟,德性若自然矣。”(《小学·嘉言》)文中所举的故事多是进行孝道教育的。明清以后的儿童故事书更多了,并不少配之以图, 更符合儿童的要求, 如《蒙养图说》、《二十四孝图》等。《二十四孝图》虽可说图文并茂,但讲的是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孝顺父母,人之常情,但像这部书,一味提倡封建孝道,甚至到了荒诞无稽、不近人情的地步, 这便绝对不可取了。 ☚ 古代教育的游戏法 方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