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古今通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今通韵 古今通韵清毛奇龄撰。共十二卷,创为“五部三声两界两合”之说,以与顾炎武的《音学五书》相驳难。然该书不以古音求古音,而执今韵部分以求古音,又不知古人之音亦随世变,而一概加以比合,故征引愈博,异同愈出;条例愈繁,矛盾愈甚,故其价值远不及顾氏之《五书》,但其引证之博,辨析之详,亦多有可采。 ☚ 韵补正 易韵 ☛ 《古今通韵》音韵学著作。 清毛奇龄著。 撰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本书认为,平水韵应增上声拯韵、去声证韵,共108韵。 因而本书就按108韵列字。有关韵目下注独用、 通用之例。 各韵后讨论古韵的分部与通转, 例释各韵间相协的关系。 书中提出 “五部两界两合” 的理论, 五部即分古韵为五部, 三声指平上去, 两界指阳声有入与阴声无入, 两合指阴声的去声可以和阳声的入声通转。本书据 《诗韵》以求古音,又不能离析各韵,故疏漏之处较多。但书中引证浩繁,可供研究古韵者参阅。 古今通韵十二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生平见“越语肯綮录”。是书为排斥顾炎武《音学五书》而作。创为五部、三声、两界、两合之说。五部是:东冬江阳庚青蒸为一部、支微齐佳灰为一部、鱼虞歌麻萧肴豪尤为一部、真文元寒删先为一部、侵覃盐咸为一部。三声指平上去三声相通,而不与入通;与入相通者谓之叶。两界指有入声的东冬江阳庚青蒸真文元寒刪先侵覃盐咸十七韵为一部,无入声的支微齐佳灰鱼虞歌麻萧肴豪尤十三韵为一部,谓两部互不相通;相通者谓之叶。两合指无入十三韵之去声与有入十七韵之入声通用,但不与平上通用;与平上通者谓之叶。毛氏所论颇为矛盾,既分五部,又合为两界,则各部界线因之混淆不清;既分两界,又谓这两类韵的去声和入声可通用,两界之分遂混乱矣;三声之例谓平上去三声不与入通,然两界之说又谓两类韵之去声可与入通,岂不自相矛盾。毛氏何以如此矛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盖其病在不以古音求古音,而执今韵部分以求古音;又不知古人之音亦随世变,而一概比而合之;故征引愈博,异同愈出,不得不多设条例以该之;迨至条例弥多,矛盾弥甚,遂不得不遁辞自解,而 ‘叶之’一说生矣,皆逞博好胜之念牵率以至于是也。然其援据浩博,颇有足资考证者。”是书有康熙甲子 (1684年) 史馆刊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