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古今词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今词论 古今词论清王又华辑。康熙初,王氏与查继超、毛先舒、赖以邠、仲垣等合作编纂《词学全书》(参见查培继《〈词学全书〉序》)。《古今词论》为《词学全书》的理论部分,收录了杨缵、张炎等二十六人的词论,重在论述词的体制和作法。此书虽名曰《古今词论》,但所采实以今人为多(南宋二人,明八人,清初十六人),主要反映了浙西词派兴起前清初诸家词论主旨。而就辑者倾向“清空”来看,则为浙派主张之滥觞。 与王又华辑《古今词论》同时,徐著《词苑丛谈》,但《词学全书》原刻于康熙十八年(1679),《词苑丛谈》迟至康熙二十七年才付梓,较《古今词论》为晚出。是书流传甚广,影响较大。唐圭璋《词话丛编》所收乃从《词学全书》辑出。 ☚ 西河词话 七颂堂词绎 ☛ 古今词论词话。一卷。清王又华编。王又华(生卒年不详),字静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古今词论》编于康熙年间,汇集宋至清初二十六家论词之语。其中较著名的词论家有杨缵(守斋)、张炎(玉田)、王世贞(元美)、杨慎(升庵)、张𫄧(世文)、俞彦(仲矛)、刘体仁(公勇)、贺裳(黄公)、彭孙遹(骏孙)、邹祗谟(程村)、王士禛(阮亭)、毛先舒(稚黄)等,而引毛先舒之词论尤多。 《古今词论》主要内容多为对词的特点、作法和声律的论述,选录还算精当,但文字时有删改,也不注明出处,是不足之处。此书名曰《古今词论》,其实清以前古人只占十之一,而今人却占十之九。书中常为后人引用的词论有:李东琪论词的特色:“诗庄词媚,其体元别。然不得因媚辄写入淫亵一路。媚中仍存庄意,风雅庶几不坠。”又论小令与中长调的作法:“小令叙事须简净,再着一二景物语,便觉笔有余闲。中调须骨肉停匀,语有尽而意无穷。长调切忌过于铺叙,其对仗处,须十分警策,方能动人。设色既穷,忽转出别境,方不窘于边幅。”毛稚黄论炼意:“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又论婉约与豪放:“词句参差,本便旖旎,然雄放磊落,亦属伟观。”对研究者均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编者对所引词论均无论断、发明,也是缺点。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此书于“附存目”。清查继超编的《词学全书》中存有此书,今收入近人唐圭璋编的《词话丛编》第一册,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 古今词论词论。清王又华辑。一卷。又华字静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仕履未详。此编为抄辑前人论词语段而成,选自宋杨诚斋至清末诸家著作。凡作词要旨、审题、择调、起结、用字、句法以至词作风格,均有论及。各家论述均涉实例,故词中名作、名句多见征引,且见精到中肯之分析。间有涉及其他艺术形式者,如“韩千画马而身作马形,凝思之极,理或然也,作诗文亦必如此。”(贺黄公语) 贺氏以此论史祁卿之咏燕、姜百石咏蟋蟀,于咏物词之创作,颇有深刻见解。此编非专门系统之论,所引多为诗话类著作,稍嫌零散。然论者多为名家,对创作、鉴赏、词史皆有良好素养,故虽杂论而多深中肯綮,于创作及词风、词史研究很有裨益。有《词学全书》本。唐圭璋收入《词话丛编》,有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铅印本。 古今词论 古今词论词话。一卷。清王又华编。王又华(生卒年不详),字静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古今词论》编于康熙年间,汇集宋至清初二十六家论词之语。其中较著名的词论家有杨缵(守斋)、张炎(玉田)、王世贞(元美)、杨慎(升庵)、张𫄧(世文)、俞彦(仲矛)、刘体仁(公勇)、贺裳(黄公)、彭孙遹(骏孙)、邹祗谟(程村)、王士禛(阮亭)、毛先舒(稚黄)等,而引毛先舒之词论尤多。 ☚ 西河词话 远志斋词衷 ☛ 古今词论一卷。清王又华 (生卒年不详)撰。又华字静斋,钱塘 (今杭州)人。本书杂录古今论词之语,但古人仅占十分之一。《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予以介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