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今图书集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

一万卷,又总目四十卷。清陈梦雷、蒋廷锡等奉敕编。为我国现存最大、收罗最宏富的一部类书,是查找清康熙以前任何一个部门资料的重要工具书。分为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等六个汇编。每一汇编之下分为若干典,共三十二典。典下再分部,总计六千一百零九部。每部设有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无者缺之。分类细密,体例完备,检索甚为方便。但资料多转录自其他类书,且有任意删节、割裂原文及缺漏,使用时应注意核对原文。有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铜活字本。又日人泷泽俊亮编有《图书集成分类索引》,可供参考。

☚ 渊鉴类函   佩文韵府 ☛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

清代陈梦雷原编、蒋廷锡等奉敕重编,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出版。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附考记24卷,线装800册。

陈梦雷,字则震,号省斋,福建闽侯人。康熙年间被贬后召还,侍诚郡王读书,利用王府藏书及本人旧藏编成此书。初名《古今图书汇编》。雍正即位后,又遭贬斥。世宗命户部尚书蒋廷锡重新编校,抹去陈梦雷的名字,于雍正六年(1728)以《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刊出。

本书是我国现存类书中规模最大,用处最广,体例最完善的一部。全书约16000余万字,分为6汇编,32典,6109部,汇编为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6部分,汇编下分乾象、岁功、历法、庶征、坤舆、职方、山川、边裔、皇极、宫闱、官常、家范、交谊、氏族、人事、闺媛、艺术、神异、禽虫、草木、经籍、学行、文学、字学、选举、铨衡、食货、礼仪、乐律、戌政、祥刑、考工合计32典。每典均有总部,总部与分部都有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纪事、杂录、外编诸项。此书编纂多博学之士,其材料之丰富、分类之详细、编排之得体,在类书中实属首屈一指。


古今图书集成 - 可可诗词网

古今图书集成

 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陈梦雷、蒋廷锡等撰。康熙年间,诚亲王胤祉的侍从陈梦雷建议新编一部大型类书,得到这位亲王的支持,经过十几年努力,终于编出初稿,定名《古今图书汇编》,上奏康熙皇帝,获得嘉奖,并改名 《古今图书集成》,同时正式开馆派人,将原书的规模大加扩充。书尚未最后编定,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皇帝即位,对包括诚亲王在内的阿哥严厉打击,陈梦雷难逃厄运,被流放到边外。雍正皇帝另指定蒋廷锡等人为监修,继续编纂,最后在雍正三年 (1725) 编成这部万卷大书,前后经过二三十年。《古今图书集成》分为 “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等六编,每编下再分若干典,总共三十二典。如 “《博物汇编》下分 “艺术典”、“神异典”、“禽虫典”、“草木典”等,《经济汇编》 下分 “选举典”、“铨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 等; 每典下又分若干部,共六千一百零九部。每部先列汇考,次列总论,有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全书字数一亿六千万,不及 《永乐大典》 的一半,但从分类的详细、编排的系统、检索的方便等方面看,却高出 《永乐大典》。雍正皇帝为此书作序中称: “始之以 《历象》,观天文也;次之以 《方舆》,察地理也; 次之以 《明伦》,立人极也; 又次之以《博物》、《理学》、《经济》,则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治国平天下之道,咸具于是矣。” 这种分类编排的结构及先后顺序,在古人心目中都有明显的意义,即使是现代读者,检索起来也很方便。《古今图书集成》成书后,当时就被印成铜活字本,不过只印了六十四部,分藏于皇帝常去的地方,并赐给一些大臣。此后,光绪年间重印过两次,民国年间重印过一次,近年巴蜀书社再次重印,故在海内外不为罕见之书。

古籍名著《古今图书集成》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 可可诗词网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综合性类书。清康熙四十年(1701)十月由陈梦雷主持编纂,历时5年,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月编成初稿,名曰《古今图书汇编》。在初稿修改过程中,清王朝内部发生政治斗争,梦雷受牵连流放至东北。雍正帝即位后,复命蒋廷锡等“重加编校”。雍正三年(1725)十二月书成,经雍正帝核定,在次年九月御制序文后,于雍正六年(1728)印行。主要版本有:原稿本残稿,仅存数百册,现藏于南开大学图书馆;清雍正六年(1728)内府铜活字版印本,共印64部及样书一部;清光绪十四年(1888)上海图书集成局铅印扁字本,每部1620册,另目录8册,讹脱甚多;清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描润铜活字本,附考证24卷,每部共有5044册;民国二十五年(1934)上海中华书局影印铜活字版印本,附考证24卷,每部808册;自1986年起,中华书局、巴蜀书社据中华书局影印本出版新影印本,每部共82册,其中包括目录、考证、新编索引各1册。上述诸本,当以新影印本最便查检。
 陈梦雷(1651—1741),字则震,一字省斋,晚号松鹤老人,清福建闽侯人。康熙八年(1669)举于乡,九年(1670)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康熙十二年(1673)假归,恰逢耿精忠起兵响应吴三桂,胁梦雷以官,梦雷托疾以稽之,而阴遣使问道入京师报讯,因兵阻不得进。当时有陈昉者,受耿精忠职,京师传以为梦雷。“三藩之变”平,梦雷被诬下狱,谪戍奉天尚阳堡。历16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释归,教习西苑,侍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禁庭。《古今图书集成》初稿即编于此时。雍正帝即位后,未及数月,以“招摇无忌,不法甚多”的罪名,将梦雷发遣边外,后卒于戍所。陈氏著述除《古今图书集成》外,有《周易浅述》、《松鹤山房文集》、《松鹤山房诗集》、《闻止书堂集钞》和《天一道人集》。
 该书一万卷,目录40卷,约一亿六千万字。全书共分为6汇编、32典、6109部,即:1、历象汇编,下分(1)乾象典,分天地、日月星辰、风云雷电、雨雪霜露及火与烟等21部,共100卷;(2)岁功典,分季节、时令、寒暑、干支、晦朔弦望、晨昏昼夜等43部,共116卷;(3)历法典,分历法、仪象、漏刻、测量、算法、数目等6部,共140卷;(4)庶征典,分天文气象变异、水旱灾荒、人体异、禽兽鳞介昆虫草木异、宫室器用异以及梦、谣、谶等50部,共188卷。2方舆汇编,下分(1)坤舆典,分土、泥、石、砂、汞、矾、灰尘、水、冰、泉、井,以及舆图、建都、留都、关隘、市肆、陵寝、冢墓等21部,共140卷;(2)职方典,纪有京畿及清代各府建置沿革、疆域、星野、山陵等223部,共1544卷;(3)山川典,分各地名山及江湖河海等401部,共320卷;(4)边裔典,分朝鲜、新罗、百济、三韩、日本、长股、氐、羌、于阗、天竺、西夏、安南、琉球、暹罗、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542部,共140卷。3、明伦汇编,下分(1)皇极典,分君臣、帝纪、帝运、国号、帝号、登极、正朔、纪元、圣寿、君德、治道、用人、听言、法令、僭号等31部,共300卷;(2)宫闱典,分后妃、宫女、乳保、东宫、皇子、皇孙、公主驸马、外戚、宦寺等15部,共140卷;(3)官常典,分宗藩、三恪、圣裔、贤裔、勋爵、公辅、中书、翰林院、宫僚、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四译馆、国子监、行人司、饮天监、太医院、侍卫、内府、将帅、节使,以及省府州县各级职官列传等65部,共800卷;(4)家范典,分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宗族、戚属、奴婢等31部,共116卷;(5)交谊典、分师生、同学、同事、宾主、乡里、交际、世态等37部,共120卷;(6)氏族典,分每姓为一部,共2694部,640卷;(7)人事典,分人身五官四肢,面貌形状、年龄、名字、称号、七情、志愿、命运、感应、行动、寿命、养生等97部,共112卷;(8)闺媛典,分妇女品德、智慧、能力等17部,共376卷。4、博物汇编,下分(1)艺术典、分农、医、卜、星、相、术数、绘画、游艺、商贾等43部,共824卷;(2)神异典,分神仙、鬼怪、释教、道教、寺观、方术、静功、服食等70部,共320卷;(3)禽虫典,分飞禽、走兽、昆虫、鳞介等317部,共192卷;(4)草木典,分竹木、五谷、药材、瓜果、蔬菜、花卉及薪炭等700部,共320卷。5、理学汇编,下分(1)经籍典,分经、史、子、集、类书、杂著等66部,共500卷;(2)学行典,分品性、修养、仪表、学识、名贤、游侠、勇力等96部,共300卷;(3)文学典,分文体、诗赋、词曲及文学家列传等49部,共260卷;(4)字学典,分音义、字体、书法、法帖、声韵、文言以及纸、墨、笔、砚、文具等24部,共160卷。6、经济汇编,下分(1),选举典,分学校、教化、科举、出身、武举、吏员、隶役等29部,共136卷;(2)铨衡典,分官制、禄制、考课、举劾、升迁、罢免、封赠、封建等12部,共120卷;(3)食货典,分户口、农田、蚕桑、荒政、赋税、漕运、盐法、平准、国用、货币、饮食、布帛以及金银珠宝等83部,共360卷;(4)礼仪典,分五礼、庆贺、吊唁、谥法、祀典、冠服和带佩等70部,共348卷;(5)乐律典,分音乐、歌舞及乐器等46部,共136卷;(6)戎政典,分兵制、检阅、田猎、兵法、战略、军饷、屯田、马政、驿递及武器等30部,共300卷;(7)祥刑典,分律令、审判、刑法,赦宥等26部,共180卷;(8)考工典,分木巧、木工、土工、金工、石工、陶工、染织、规矩准绳、度量权衡、城池、桥梁、宫殿、苑囿、仓库、第宅、舟车、器具、用品等154部,共252卷。在部这级类目下,又设立若干复分项目来辑录资料。复分项目主要有:(1)汇考,征引古书资料考证重大事物因革损益之源流;(2)总论,辑录经传中有关事物之“纯正”议论;(3)图,描绘有关疆域、山川、禽兽、草木、器物等图形;(4)表,绘制有关星、宫度、纪元等表;(5)列传,摘录古书中人物传记资料;(6)艺文,收录涉及一事物的诗文词赋;(7)选句,摘录一事物的对偶丽句;(8)纪事,专录有价值的琐细之事;(9)杂录。收录前几项不便收录的资料;(10)外编,收各种荒唐无稽的记述。所有征引的资料,均一详明出处。
 《古今图书集成》自问世以来,便以卷帙浩大、内容广博、分类细密、编排得体、用途宏富著称于世。它“上下古今,类列部分,有纲有纪,勒成一书”(陈梦雷:《进汇编启》,《松鹤山房文集》卷二),可谓古今图书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古代类书的集大成者。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类书的编纂达到很高的水平。
 纵观类书的发展历史,《集成》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1,内容广博,采摭繁富。
 胡道静先生说过,类书“有一个相同的规律,即是版次愈是新,包罗的知识也愈是广博和近于实际,‘故不逮新’是一定之理。”(《〈古今图书集成〉的情况、特点及其作用》,《图书馆》1962年第1期)该书成书较晚,其包罗的知识和材料,为前代类书所不可企及。它所辑录的资料,就时间断限而言,上起远古,下迄明代及清初,长达数千年。从学科性质来看,既有我国古代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文化、教育、语言、文学、艺术、宗教、数学、农业、医学、药物、天文、历法、植物、动物、矿物、工艺、民族、民俗等传统学科知识内容,自明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学(天文学、数学、测量、机器制造等)知识也多有反映。该书正是以其所收材料之广博,而成为查考清代康熙以前有关历史事实、名物制度、诗赋文章、成语典故、骈语俪语、自然知识等各个方面的古代文献宝库,被外国学者誉之为《康熙百科全书》。
 第2,分类体系别开生面,精详周密。
 我国古代的类书,若依其辑录资料的编排来看,或以类分,或依字从。按类分者,以类相从,分门而隶事;依字分者,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该书同《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早期类书一样,同属按类编排的综合性类书。究其分类,虽然和《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的分类偶有分合,类名不尽一致,类次亦略存歧异,但就其体系而言,却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大体都是按天、地、人、事、物5个基本概念来细分编次的。对该书的这种分类体系,编者在《凡例》中说得十分清楚:“法象莫大乎天地,故汇编首历象而继方舆,乾坤定而成位,其间者人也,故明伦次之;三才既立,庶类繁生,故次博物;裁成参赞,则圣功王道以出,次理学、经济,而是书备焉。”由此看出,该书承袭前代类书的这种分类体系,是代表封建社会的儒家正统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它反映了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知识界对宇宙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认识。
 该书的分类体系固然基本承袭和借鉴于前代类书,但并非亦步亦趋,陈陈相因,重蹈前修,而是有所丰富,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首先,该书的分类体系结构有了新的发展。以往类书大多采用二级分类体系结构,而《集成》冲破了这一传统模式,创制了三级体系结构。它首列汇编,次列典,再分部。以汇编(实际为类书五个基本概念的演化)为总纲,典(相当于过去类书的部)为中介,部(基本单位)为基础。大小类目逐级展开细分,以简驭繁,纲举目张,构成一个层次清晰、隶属分明的完整体系,从而使类书的分类体系结构更臻于完善。
 其次,开创了在类书分类体系中设立复分项目的先例。
 如前所述,该书在“部”这级类目下设置了若干项目,进一步区分资料。这些项目就其收录内容和性能来分析,类似于现代图书分类表中的复分表。它们不像该书分类体系结构的各级类目那样,按照不同事物的性质来分门别类,而是以同一事物内容性质和体裁的不同作为该部材料进一步区分的共同依据。这些项目不能脱离该书分类体系结构而单独使用,其功能在于辅助体系结构的不足,使体系结构既简炼,又可达到详细分类的目的。每部之下具体设置哪些项目,完全以内容的需要为原则。例如为编者所重视的“汇考项”,全书大多数部的下面都没有,而在学行典96部中,除圣人部外均一律未设。“总论”项在氏族典2694部中,除氏族总部外,其余也一律未设。列传项仅仅在宫闱、官常、氏族、闺媛、艺术、神异、学行、文学、字学等9典各有关部下设有。而“表”这一项,则以“唯星、宫度、纪元等非表不能详者”(《古今图书集成》凡例)为原则。
 该书所创制的这种精详细密、别开生面的分类体系,不仅能概括、排比资料,而且也为我们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
 第3,编排体例严谨、条理、完备。
 自《皇览》以来,类书的编排体例几经变革。我国早期的类书,其特点是以辑录经史诸子为主。至唐,《艺文类聚》改变了以往类书偏重类事,不重采文的做法,创制出“事文兼备”、“事居其前,文列于后”的新体例。其后,《太平御览》、《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古今事文类聚》等书的体例虽偶有增补或改进,但因袭成分居多,创新之处较少。直到该书出现,类书的编排体例才真正有所突破和创新。试举其荦荦大者分述如下:
 1、该书打破了严格按事前文后排比资料的旧体例,而独出新裁地创制了以内容主次编次,事文间出的新体例。它首列汇考、总论、图、表、列传,继以艺文、选句次之,末附纪事、杂录、外编。这样的排列,是编者依照自己确立的标准,把辑录的资料分为主次两种类型。选句之前诸项为编者视为重要的资料。末附诸项则为次要材料。后者属于附录性质,起着补充、说明前者的功能。前列诸项的编次基本上承袭事前文后的规律,而末附诸项事文相杂,则已非旧贯。该书这种主次分列、事文间出的体例井然有序,有章可循,与过去类书相比,确为一大进步。
 2、编排周详谨严,因类制宜。
 以汇考项为例。其编排体例在《古今图书集成凡例》中说得十分清楚:“汇考之体有二:大事有年月可记者,用编年之体,仿纲目立书法于前,而以按某书某史详录于后。……或大事无年月可稽,与一事一物无关政典者,则列经史于前,而以子集参互于后。”全书各部“汇考”大都采用这两种形式。这样的体例虽然并非该书所首创,但它运用得十分周详谨严。
 不仅如此,汇考的编排体例还具有因类制宜、不拘一格的特点。尤其是艺术典医部“汇考”的体例更具特色。它“统载内经及脏腑,脉络,图说于前,次则诸病分门皆合诸家论此病之治法;次列方药;末列针灸、医案。”(《〈古今图书集成〉凡例》)这样编排,在纵的方面,按一般中医书的体例,从基本理论到分科治疗;在横的方面,以各疾病为主,引列各该疾病的历代医学文献,前为医论,后为方药,眉目清楚,便于系统阅读,也便于专题研究,是很可称道的。
 3、图、表和列传的运用。
 明季以前的类书多重文轻图,只有极少数专门性类书,如宋陈元靓的《事林广记》附有插图。明初的《永乐大典》开创了在综合性类书中附列图谱的先河,此后更出现了专门汇辑诸书图谱的类书,如《三才图会》、《图书编》等。该书直接沿用了这一体例,并把“图”作为一项内容,在疆域、山川、禽兽、草木、器物等非图不明的部类中使用。这些图谱均由著名画家和优秀刻工合作而成,绘刻得十分精致。
 表和列传本是纪传体史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司马迁的《史记》。把它们运用于类书却是该书所首创的。 编者认为“星、度、纪元等非表不能详”,故在上列各部类中皆立表。编者在全书9典,2613部中都设了列传项,辑录传记资料达1958卷。各部列传,多者长至数十卷,甚而数百卷,如名臣列传有450卷,著名妇女列传313卷,名流名家列传191卷,名儒名贤列传142卷。列传除收有正史本传外,还从稗史、笔记、方志中酌收其他传记资料。
 图、表、列传的运用,提高了该书的利用价值。例如明末宋应星的科技名著《天工开物》在清中朝后便成逸书,1929年陶湘曾据日本管生堂本翻刻,但该本附图粗劣简略,失宋氏之真,陶氏即据该书所载临摹重印。列传收录了丰富的古代人物传记资料,使它成为查找人物传记资料的重要工具书之一。
 该书尽管在辑录资料上存在一些讹误、脱漏、衍文、妄删、失收等方面的问题,但从整体上看,它仍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文献价值。它既可供查检诗文语句、典故出处,又能系统地提供研究某一事物的各种史料,还有辑佚、校勘古籍之功用,因此历来为学者所推重和利用。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名。清代陈梦雷(1651—1741)原编,蒋廷锡等奉敕校勘重编。梦雷,字则震,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康熙进士,授编修,为诚亲王胤祉词臣,本书在胤祉赞助下,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修成。 雍正初,复命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校勘重编,至四年(1726)告成。全书1万卷,约1.6亿字,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分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六类汇编、32典,每典又分若干子目,子目之下又分若干部,共6109部。如《理学汇编》分经籍、学行、文学、字学四典,《文学典》纪文学总论、名家列传,及各体文、诗、赋、词、曲等。该书所录,多将原作整书、整篇或全段抄入,并注明出处,颇便查核。其采集广博,资料宏富,分类详致,诸多创造,为以往所有类书不及,因深得国内外学者重视,被誉之为中国古代的大百科全书。始有雍正六年(1728)内府铜活字本,通行本有中华书局据殿版缩小影印,共800册,目录8册。

☚ 古赋识小录   东皋子集 ☛

古今图书集成

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清康熙中陈梦雷等原辑,清世宗命蒋廷锡等重辑。一万卷,共1亿6千多万字。国外称为“康熙百科全书”。全书共800册,分为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六汇编。六汇编之下,又分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每部设有“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无者则缺之,分别从各书中辑录有关资料。此书收罗宏博,内容丰富,而且所引资料出处详明,为我国类书之冠,是查找清康熙以前各类学科的资料以及寻检典故出处的重要工具书。有1934年上海中华书局影印铜活字版本,附考证二十四卷。

古今图书集成

原称《古今图书汇编》,或称《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类书。清陈梦雷(1651—1741)原编,蒋廷锡等奉敕校勘重编。一万卷。总目四十卷,附《考证》二十四卷。梦雷,字则震,一字省斋,晚号松鹤老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康熙进士,授编修。为诚亲王胤祉词臣,本书在胤祉赞助下,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修成。内容十分繁富,凡六合之内,巨细必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只字不遗;所见子、集之书,亦取十之八九。辑为三千六百余卷。雍正初,复命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校编,至雍正四年(1726)终成。凡一万卷,约一亿六千万字。分六汇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九部。一、历象编分乾象、岁功、历法、庶征四典一百二十部;二、方舆编分坤舆、职方、山川、边裔四典一千一百八十七部;三、明伦编分皇极、宫闱、官常、家范、交谊、氏族、人事、闺媛八典二千九百八十七部;四、博物编分艺术、神异、禽虫、草木四典一千一百二十部;五、理学编分经籍、学行、文学、字学四典二百三十五部;六、经济编分选举、铨衡、食货、礼仪、乐律、戎政、祥刑、考工八典四百五十部。每部分隶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术、选句、纪事、杂录以及外编等九事例。所录多将原书整部、完篇、全段抄入,并注明出处,极便查核。采集广博,包罗万象,资料宏富,分类详致,条理清晰,检一得百,通贯古今。比如任检一草木典之花部,首汇考即取诸经典考释文字,事经年纬,记其一事一物,此即花之源流沿革,其种类、性情、栽培之法,具以概见。次谓总论,取诸先贤议花之辞,首录经传,次采子集,节录摘选得当。再次即绘图明示。再次艺文,颇具文学价值,取凡描述花之文赋、诗词曲,篇多则择其精,篇少则瑕瑜皆不弃,大体隋唐以前从详,而宋以后从略。再次选录丽词佳句,以警拔见赏。纪事即凡涉花事者,大者已入汇考,此所取其细琐,有传者按时代列正史于前,稗史子集附之于后。再次日杂录,凡属经典之言论皆入汇考总论,此所采者皆所谓旁引曲喻之文,考究未真,难入汇考,议论偏驳,难入总论,文藻未工,难入艺文,统入杂录,往往典故出于此。凡不易纳入以上八项者,一律载入外编备考。其文学典,首列文学总部,名家列传,其次以文体分诏命、制诰、敕书、批答、教令、表章、笺启、奏议、颂、赞、箴、铭、檄移、露布、策、判、书札、序引、题跋、传、记、碑碣、论、解辩、戒、对、难释,连珠、祝文、哀诔、行状、墓誌、四六 经义、骚赋、诗、乐府、词曲、对偶、格言、隐语、大小言、文券、杂文等按体辑录。凡属名家名篇,诸体代表性作品,皆载入此书。颇具资料价值。凡此诸多发明创造,为旧类书所无,堪称现存古代最大类书,深得国外汉学家重视。誉之为中国古代大百科全书。然资料以辑录前人类书为多,摘选删节不当,校勘不精,引文差误,错字漏字屡见不鲜,后人考其误者多有。雍正六年(1728)内府始印铜活字本六十五部;光绪十年(1884)英国人办上海图书集成书局有铅印本,光绪十六年上海同文书局有仿铜活字本石印本。一九七七年台北鼎文书局出版《续编初稿》,有岁功典、官常典、选举典、经籍典、食货典等五典。一九六四年台北文星书店影印该书,增编《索引》,颇便检索。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巴蜀书社联合影印。

《古今图书集成》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部综合性类书。清代学者陈梦雷编著。所收古代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明末清初,辑为6汇编、32典、6117部,共1万卷,约1.6亿字。在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每部下列汇考、总论等10个方面细目,体例清楚,查阅方便。巴蜀书社影印该书时,将原书800册改为16开精装本81册,另新编索引1册,共82册,统一编列通码,纠正原版书中的错码、掉页,参选数种同版别部书择精印制。获1979年~1989年四川优秀图书评奖荣誉奖。

《古今图书集成》

中国现存最大的类书。1701~1706年,陈梦雷完成《古今图书汇编》;1726年,蒋廷锡定稿,改为《古今图书集成》。全书有10000卷,分为6编32典:计历象编4典,方舆编4典,明伦编8典,博物编4典,理学编4典及经济编8典。典下为部,部下有卷,从1卷到数百卷不等。目录40卷。共1.6亿字。典下再分部,共6109部。每部之下收录与之相关的事物。它收集了上起先秦,下至明末清初的古代文献资料,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科举、文化艺术、禽虫草木、农桑渔牧、医药偏方等等,并有图表6000余幅,被誉为“康熙百科全书”。清雍正六年(1728)武英殿以铜活字印成64部,为最初版本。1986年,中华书局与巴蜀书社重印。199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出版了《古今图书集成》电子版,将原书80多万页的原貌储存于28张光盘中,并采用广西大学林仲湘等新编的索引。

古今图书集成

082 古今图书集成

清代类书,康熙时陈梦雷原编,之后蒋廷锡等奉敕校勘重编。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未刻。全书1万卷,目录40卷,1.6亿字,分6编,32典: 1. 历象编,分乾、岁功、历法、庶征4典; 2. 方与编,分坤与、职方、山川、边裔4典; 3. 明伦编,分皇极、宫闱、官常、家范、交谊、氏族、人事、闺媛8典;4. 博物编,分艺术、神异、禽虫、草木4典;5理学编,分经籍、学行、文学、字学4典;6. 经济编,分选举、诠衡、食货、礼仪、乐律、戎政、祥刑、考工8典;每典再分子目共有6109部。每部设有“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本书收罗宏富,分类细密,便于检索,是现存类书中规模最大、体例最完善的一种,得到国外汉学家的重视,被誉为中国古代大百科全书。但在引用资料方面辑录前人类书处颇多,有的地方任意删节原文,引文错、漏之处甚多。尽管如此,仍不失为中国著名类书之一。

☚ 渊鉴类函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Gujin tushu jicheng

清代康熙年间官修的百科全书式的类书。康熙四十年(1701),福建侯官人陈梦雷开始编纂《古今图书汇编》,根据诚亲王允祉颁发的协一堂藏书和自己家藏的一万多卷图书,五年后完成初稿。康熙帝改今名。清世宗继位, 允祉受到打击, 陈梦雷被流放到东北, 编书的功劳也被抹杀。世宗命尚书蒋廷锡等重加编校,雍正四年(1726)全书告成,世宗亲自写序,付梓刊印。全书一亿六千万字, 共分为6个汇编, 32典, 其内容为: 历象汇编, 包括乾象、岁功、历法、庶征四典; 方舆汇编,包括坤舆、职方、山川、边裔四典;明伦汇编,包括皇极、宫闱、官常、家范、交谊、氏族、人事、闺媛八典; 博物汇编, 包括艺术、神异、禽虫、草木四典;理学汇编,包括经籍、学行、文学、字学四典;经济汇编,包括选举、铨衡、食货、礼仪、乐律、戎政、祥刑、考工八典。每典之下又分若干部,总共6109部。部是最基本的单位, 每部先列汇考, 次列总论, 有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目。汇考纪述大事, 引证各种古书, 详其源流; 总论收录经史子集各书对该内容的议论;图表视内容需要,用图、表加以说明; 列传记载历代名人传记; 艺文是采集和该内容有关的诗、文、词、赋等;选句是摘出俪句、对偶,供吟诗作文时使用;纪事是罗列琐细小事;杂录、外编收录前述各项不好安排的有关材料。全书内容丰富, 编排材料有系统, 保存史料完整, 引证一一详注出处, 便于查对原书, 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体例最善、用途也最广泛的一部类书。该书有四种印本,流传较广, 比较易得。

☚ 清代文字狱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gujintushujicheng

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清代陈梦雷初编,从康熙四十年(1701)开始至四十五年(1706),当时叫《汇编》。后来,到世宗雍正初,又命户部尚书蒋廷钖等重编增补,至雍正六年(1728)才印成全书,定名为《古今图书集成》。
全书共10000卷,1.6亿字,外国人叫做“康熙百科全书”。它比《大英百科全书》多三四倍,内容丰富,资料齐全,集我国图书之大成,确是我们查找清康熙以前任何资料和典故出处的一部重要工具书。该书按类编排,分为6汇编,32典,6109部,分类特别详细。其内容是:
历象汇编:包括乾象典、岁功典、历法典、庶征典;
方舆汇编:包括抻舆典、职官典、山川典、边裔典;
明伦汇编:包括皇极典、宫闱典、官常典、家范典、交谊典、氏族典、人事典、闱媛典;
博物汇编:包括艺术典、神异典、禽虫典、草木典;
理学汇编:包括经籍典、学行典、文学典、字学典;
经济汇编:包括选举典、铨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
以上就是6汇编,32典,每典下又分部,部是最基本的单位。每部下的资料,按下列各项的顺序加以编排:(1)汇考,就是记一事物的大事,古今的称谓,引各种古书,考证源流,可以了解该事物的概貌;(2)总论,就是把经书及其注疏和子书中关于该事物的论述,予以收录;(3)图表(按需要绘制,不是每部都有);(4)列传,就是收录历史上每个著名人物的传记;(5)艺文,就是把有关该事物的词藻(包括诗、文、词、赋等)加以收录;(6)选句,就是摘录涉及该事物的对偶词句,供吟诗作文时参考采用;(7)纪事,就是除了汇考记其大事外,收录该事该物的琐细而有意义的小事;(8)杂录,专收前八项没收录的材料;(9)外编,收录该事该物各种荒唐无稽的记述。各部所收资料,不一定都具备以上各项,如果有就按项目编入,如果没有就空缺某一项目。因此,我们要了解某一事物的和典故的出处,根据上述体例,一查就可得到。但是,此书资料多是转录其他类书,加上有对原文任意删节、割裂和错漏字的毛病,因此,在使用本书时,必须参考前人对本书所做考证,同时查对原书,才能可靠。

☚ 太平御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Gujintushujicheng

是清代陈梦雷初编,蒋廷锡等增补的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陈梦雷(1651—?)字则震,福建闽侯人。康熙帝词臣,曾侍奉皇三子胤祉(诚亲王)。康熙四十年(1701),康熙帝派陈梦雷编纂这部巨书。初稿完成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在修订期间,陈梦雷遭贬被流放东北。至世宗雍正初年,又命户部尚书蒋廷锡等重加编校增补,雍正四年(1726)告成。经清世宗审定,于雍正六年(1728)用铜活字印成。全书共10 040卷,分为6汇编,32典,6 109部。书中内容编排如下:1.历象汇编:
❶乾象典;
❷岁功典;
❸历法典;
❹庶征典2.方舆汇编:
❶坤舆典;
❷职方典;
❸山川典;
❹边裔典。3.明伦汇编:
❶皇极典;
❷宫闱典;
❸官常典;
❹家范典;
❺交谊典;
❻氏族典;
❼人事典;
❽闺媛典。4.博物汇编:
❶艺术典;
❷神异典;
❸禽虫典;
❹草木典。5.理学汇编:
❶经籍典;
❷学行典;
❸文学典;
❹字学典。6.经济汇编:
❶选举典;
❷诠衡典;
❸食货典;
❹礼仪典;
❺乐律典;
❻戎政典;
❼祥刑典;
❽考工典。《古今图书集成》规模宏大,体例较完善,收入资料丰富、完整,直到今天仍然不失为一部较为便利的工具书。此书版本较多。1934年上海中华书局影印活字本,附有考证,装订成八百册,使用较为方便。

☚ 四库全书   海国图志 ☛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

原名《古今图书汇编》,另作《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原编,蒋廷锡等奉敕校勘重编。1万卷,总目40卷,附考证24卷。全书约1.6亿字,分6汇编,82典,6109部。每部隶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术、选句、纪事、杂录以及外编等9事。所录多将原书整部、整篇、全段抄入,并注明出处,极便查核。全书采集广博,资料宏富,检一得百,通贯古今,为现存最大的古代类书。但资料多辑自前人类书,校勘不精,错讹也多。有上海同文书局仿铜活字本石印本,中华书局1934年影铜活字本。

☚ 皇朝琐屑录   六书原始 ☛

古今图书集成

原名“古今图书汇编”。类书名。清康熙命陈梦雷等辑,蒋廷锡等重辑。雍正四年铜活字排印六十四部。一万卷,总目四十卷。分六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一、历象编,分乾象、岁功、历法、庶征四典;二、方舆编,分坤舆、职方、山川、边裔四典;三、明伦编,分皇极、宫闱、官常、家范、交谊、氏族、人事、闺媛八典;四、博物编,分艺术、神异、禽虫、草木四典;五、理学编,分经籍、学行、文学、字学四典;六、经济编,分选举、铨衡、食货、礼仪、乐律、戎政、祥刑、考工八典。每典分若干部,每部先汇考,次总论,有图表、列传、艺文、纪事、杂录、外编等项。内容宏富,为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完整类书。现存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本,附考证二十四卷,线装800册。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

清陈梦雷原编,蒋廷锡奉敕校补,1934年中华书局影印。全书10000卷,1.6亿多字。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体例最完备、用途最广的一部类书。国外称之为《康熙百科全书》。本书收集了清代所能见到的有关古籍中的各种资料,按类编排,分为6个汇编、32典、6109部,它集古代图书之大成,汇集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地质、矿产、农业、牧业、渔业、手工业、工程技术以及数学等方面的资料,材料十分丰富,其中明代文史资料特别多,也反映了西学传入的情况。编排很有条理,分类也很细密。书前有《目录》,书后附有《考证》24卷,检索方便,能帮助解决诗文语句的出处和典故的来历,可提供研究某事物的各种资料,有辑佚校勘的功用。常为国内外科技工作者所使用,是查找清代康熙以前一般专题资料和事物典故出处的重要工具书。

☚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古今图书集成

原名《古今图书汇编》,一万卷。清陈梦雷 (1651~1741) 原编。清蒋廷锡 (1669~1723)等奉敕校勘重编。陈梦雷字则震,一字省斋,晚年号松鹤老人。福建闽侯人。康熙年间进士,受编修。为康熙第三子诚亲王胤祉词臣。蒋廷锡字扬孙,号酉君,又号西谷,亦号南沙,江苏常熟人。先由举人供奉内庭。康熙四十二年,诏以学问优良,赐进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工诗善画,为 “江左十五子”之一。著有《青桐轩》、《秋风》等集。此书原在诚亲王胤祉的赞助下,由陈梦雷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编修而成。初名为 《古今图书汇编》。取材极为广泛,十三经,二十一史,只字不遗。稗史、子、集,十亦只删一、二。辑为三千六百余卷。雍正初年,经雍正皇帝审阅,改名为《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特命户部尚书蒋廷锡等重新编校增删。至雍正四年 (1726)修编完成。全书一万卷,总目四十卷,后附考证二十四卷。分六个汇编,三十三典,六千一百零九部,约一亿六千万字。六个汇编为:一、历象汇编。又分四典。1. 乾象典。分天地、日月星辰、风云雷电、雨雪霜露等二十一部。2.岁功典。分季节、时令、寒暑等四十三部。3.历法典。分历法、仪象、漏刻、测量、算法、数目等六部。4. 庶征典。分天文气象变异、水旱灾荒、人体异、禽兽鳞介昆虫草木异、宫室器用异等五十部。共一百二十部。二、方舆汇编。又分四典。1. 坤舆典。分土、泥、石、砂、舆图、建都等二十一部。2. 职方典。记京畿及清代各府建置沿革、疆域、星野、山陵等二百二十三部。3. 山川典。分各地名山及江河湖海等四百零一部。4. 边裔典。分朝鲜、新罗、百济、三韩、日本、长股、氐、羌、天竺、西夏、匈奴、回纥、蒙古等五百四十二部。共一千一百八十七部。三、明伦汇编。又分八典。1. 皇极典。分君臣、帝纪、帝统、国号、帝号、纪元、君德、治道、用人、法令等三十一部。2.宫闱典。分后妃、宫女、东宫、皇子、公主附马、外戚等十五部。3. 官常典。分宗藩、三恪、圣裔、官僚、将帅等,以及省府州县各级职官列传等六十五部。4. 家范典。分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宗族等三十一部。5.交谊典。分师生、同学、同事、宾主、交际、世态等三十七部。6. 氏族典。每姓分为一部、分为二千六百九十四部。7. 人事典。分人身五官四肢、面貌形状、名字、称号、七情、命运、养生等九十七部。8. 闺媛典。分妇女品德、知慧、能力等十七部。共二千九百八十七部。四、博物汇编。分四典。1. 艺术典。分农、医、卜、星、相、术数、绘画、商贾等四十三部。2.神异典。分神仙、鬼怪、释教、道教、寺观、方术、服食等七十部。3. 禽虫典。分飞禽、走兽、昆虫、鳞介等三百一十七部。4. 草木典。分竹木、五谷、药材、瓜果、蔬菜、花卉等七百部。共一千一百三十部。五、理学汇编。分四典。1. 经籍典。分经、史、子、集、类书、杂著等六十六部。2. 学行典。分品性、修养、仪表、学识、名贤、等九十六部。3.文学典。分文体、诗赋、词典及文学家列传等四十九部。4. 字学典。分音义、字体、书法、声韵、方言、纸、墨、笔、砚等二十四部。共二百三十五部。六、经济汇编。又分八典。1.选举典。分学校、教化、科举、出身、武举、吏员、隶役等二十九部。2. 铨衡典。分官制、禄制、考课、举劾、升迁、罢免、封赠、封建等十二部。3. 食货典。分户口、农田、蚕桑、荒政、赋税、漕运、盐法,平准、国用、货币、饮食、布帛以及金银珠宝等八十三部。4. 礼仪典。分五礼、庆贺、吊唁、谥法、祀典、冠服等七十部。5. 乐律典。分音乐、歌舞及乐器等四十六部。6. 戎政典。分兵制、检阅、田猎、兵法、战略、军饷、屯田、马政、驿递及武器等三十部。7.祥刑典。分律令、审判、刑法、赦宥等二十六部。8. 考工典。分工巧、木工、土工、金工、石工、陶工、染织、度量权衡、城池、桥梁、宫殿、苑囿、仓库、第宅、舟车、用品等一百五十四部。共四百五十部。每部之下按汇考、总论、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排列有关资料,有的还有图表。所录资料原书整部、整篇或整段抄录,并注明出处,便于查核。全书采集广博,资料宏富,分类详致,条理清晰,检一得百,通贯古今。是我国现存的较大的类书。深得国外汉学家的重视,称为“康熙百科全书”。但是,书中的资料多为辑录前人类书,校核粗疏,而且有任意删节之处。引文差误、错字漏字之处也多见。所以后人多有考其误者。有原稿本,天津李氏曾得残稿数百册,赠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雍正六年(728)内府始印铜活字本、1934年上海中华影铜活字本,附《考证》二十四卷。1964年台北文星书店影印该书时所编《索引》可供参考。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

清朝陈梦雷原编。此书编纂时原名《汇编》。经雍正审阅,改名为《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后由户部尚书蒋廷锡等重加编校增删。至雍正四年 (1726) 告成。全书为历象汇编、方舆汇编、明伦汇编、博物汇编、理学汇编、经济汇编等六个汇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这部书比其以前的类书内容丰富得多。国际间曾经认为是中国的大百科全书。外国人为了研究中国文化便于查检,曾为此书编印过几种目录索引。

☚ 古画陈列馆   功能学派 ☛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

(清)陈梦雷编,蒋廷锡等校补。中华书局与巴蜀书社1986年联合影印出版。影印本系据中华书局1934年版影印。原名《古今图书汇编》,另作《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总计10000卷,目录40卷,附考证24卷。影印本82册,包括目录、考证、简要索引各一册。全书按内容分为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6个汇编,下分32典,典下分6109部。每部之下设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所辑材料,上自远古,下迄明代及清初。所录多将原书整部、整篇、全段抄入,并注明出处,极便查核。为现存最大的类书。

☚ 类隽   子史精华 ☛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

甘肃省图书馆藏。为清雍正铜活字版本,清康熙时陈梦雷等辑,清世宗命蒋廷锡等重辑。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书成, 初名 《古今图书汇编》,后改为今名。雍正四年(1726年) 以铜活字排印。全书1万卷,总目40卷。分为6个汇编、32典、6 109部。6汇编是: (1)历象编,分乾象、岁功、历法、庶征4典; (2) 方舆编, 分坤舆、职方、山川、边裔4典;(3)明伦编,分皇极、宫闱、官常、家范、交谊、氏族、人事、闺媛8典; (4)博物编,分艺术、神异、禽虫、草木4典; (5)理学编,分经籍、学行、文学、字学4典; (6)经济编, 分选举、铨衡、食货、礼仪、乐律、戎政、祥刑、考工8典,共32典。典下又分部,一部之中复分为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目。内容丰富,区分详晰,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附考证24卷,线装800册。

☚ 果斋日记   〔光绪〕甘肃新通志 ☛

古今图书集成gu jin tu shu ji cheng

Collection of Books Ancient and Present (compiled in the early1700’s)

古今图书集成

我国现有规模最大的类书。由康熙进士陈梦雷主持编纂,从康熙十九年(1680)开始,到四十五年(1706)完成,原书名《古今图书汇编》,康熙帝更名为《古今图书集成》。雍正时,蒋廷锡奉敕重编,经过增删润色,才最后完成。全书分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六编,共三十二典,一万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