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口腔颌面淋巴管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口腔颌面淋巴管瘤

口腔颌面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是胚胎淋巴管发育畸形所形成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有时于出生后不久即被发现。淋巴管瘤好发于口腔颌面部,以舌、唇、颊、颈为常见部位。根据组织学结构及临床特征,淋巴管瘤可分为毛细管型、海绵型及囊肿型三类。
毛细管型淋巴管瘤 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淋巴管扩张而成。淋巴管内充满淋巴液。在皮肤或粘膜上呈现孤立的或多发性散在的小圆形,囊性结节状或点状病损。无色、柔软,无压缩性。肿瘤边界常不清楚。毛细管型淋巴管瘤主要发生于浅层粘膜,最多见于舌背;有时也可见于颊粘膜,但皮肤却极罕见。口腔粘膜毛细管型淋巴管瘤有时可与毛细管型血管瘤同时存在,出现黄红色小疱状突起同时交织存在。此称为淋巴血管瘤。
海绵型淋巴管瘤 为极度扩张迂曲的淋巴管构成多房性囊腔,形似海绵状。好发于唇、颊部,亦可发生于舌体。海绵型淋巴管瘤多侵犯深层组织,除皮肤粘膜外常波及肌肉全层,患处明显增厚、肥大畸形,发生于舌部者常合并毛细管型淋巴管瘤,表现为巨舌症,舌不能向口腔内回缩,以致引起开颌、反颌、牙移位以及颌骨畸形。
囊肿型淋巴管瘤 又称囊性水瘤。主要好发于颈部锁骨以上,但亦常见于颌下区、上颈部,有时甚至波及口底或腮腺。囊肿型淋巴管瘤为较大的多房性囊腔,彼此间隔汇合而成。中含透明、淡黄色水样淋巴液。肿瘤大小不一,一般皮肤不受侵犯,扪诊柔软,边界不清,有波动感。
毛细管型淋巴管瘤与海绵型淋巴管瘤可以同时存在呈混合型。囊肿型淋巴管瘤也可与血管瘤同时并存,呈内含褐色液体的囊肿型淋巴血管瘤。淋巴管瘤逐渐增长除引起面容畸形外,还可导致功能障碍。易继发感染,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也可因局部损伤、咬合创伤等因素而引起。多次炎症后肿瘤可以逐渐增厚、变硬,肿瘤也相应增大;舌淋巴管瘤多次发生炎症后,可使舌体变硬。毛细管型和海绵型淋巴管瘤因位置表浅,根据临床症状大多可以确诊。囊肿型淋巴管瘤因位置比较深在可与其他肿瘤混淆。淋巴管瘤体位移动试验阴性,借此可与深部血管瘤相鉴别;穿刺为黄色清亮液体,涂片检查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借此可与涎腺囊肿、鳃裂囊肿等鉴别。治疗:淋巴管瘤主要是外科治疗,能全部手术切除者宜行手术。对面颊部范围较大的淋巴瘤可分期手术切除以改善功能和外形。囊肿型淋巴管瘤也应争取早期手术。较大的、位于深部的囊性水瘤,术前可行囊腔造影以明确肿瘤范围。颈部囊性水瘤由于起源于胚胎期的原始颈淋巴囊,常常包绕着颈部的重要血管和神经,手术前应有充分估计,手术中应予十分重视。手术不能完全切除的囊性水瘤,残余囊壁可以硝酸银、石碳酸或9%碘酊烧灼,以避免复发。冷冻治疗对表浅的,特别是舌粘膜的弥散性毛细管型淋巴管瘤有较好疗效; 激光也可试用。海绵型淋巴管瘤或婴幼儿暂不宜手术的囊肿型淋巴管瘤均可试用奎宁、乌拉坦液注射有一定效果,但鱼肝油酸钠等其他硬化剂则效果不佳。

☚ 口腔颌面血管瘤   混合瘤 ☛
000175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