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口耳之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口耳之学

借指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宋陆游《跋柳书苏夫人墓志》: “盖欲注杜诗,须去少陵地位不大远乃可下语。不然,则勿注可也。今诸家徒欲以口耳之学揣摩得之, 可乎?”
●《荀子·劝学》: “小人之学,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曷: 同 “何” 。荀子认为,小人学习,只是道听途说,夸夸其谈,并不身体力行,使自身受益。

口耳之学

口耳之学

泛指从道听途说中得到的零碎知识。也指传统的音韵学。

☚ 见笑大方   略识之无 ☛
各种学问

各种学问

经史百家 经史百子
做诗论诗的学问:诗学 雅学
研究语言、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语学 文法 文法学
科举文章以外的各种学问:杂学
关于音乐的学问:乐学
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学术
 家庭世代相传的学术:家业 青箱
研究经典的学问:经学
关于研究辩论的学问:辩学
古代学者师徒相传的学术理论和治学方法:家法
家族世代相传的学问:家学
 世传的家学:家学青箱
 家学功底深厚:家学渊源
将要失传的学问典籍:孤学
失传的学问:绝学
浅薄的学问:浮学
切实有用的学问:实学
精粹的学问:粹学
丰富的学问:优学
高深的学问:奥学
 精深的学问:邃学
深广渊博的学问:文江学海
圣明的学问:睿学
卓绝的学问:至艺
 造诣独到的学问:绝学
 最高造诣的学问技艺:绝响
大的学问:大成
假的学问:伪学
道听途说的肤浅学问:口耳末学 口耳之学 口耳讲说

☚ 学问   学问的程度 ☛

口耳之学kǒu ěr zhī xué

hearsay (/superficial)knowledge; superficial (/shallow) learning
❍ 他总是满足于~,不足以为训。He is always contented with superficial knowledge and should not be taken as an example.

口耳之学kou er zhi xue

fragmentary knowledge from hearsay

口耳之学kǒu ěr zhī xué

【解义】指道听途说得到的一点知识,并非真才实学。也指传统的音韵学。
【用法】多用于口语。含贬义。
【例句】他的那点~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近义】道听途说
【反义】真才实学

口耳之学kǒu ěr zhī xué

仅有入于耳,出于口的道听途说。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躯哉。”

口耳之学kǒu ěr zhī xué

听来的只挂在嘴边说说的肤浅学问。明·王守仁《传习录》:“先生曰:‘今为吾所谓格物之学者尚多流于口耳,况为~者能反于此乎?’”
〔出处〕《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辨析〕见“记问之学”(271页)。

口耳之学kǒu'ěrzhīxué

❶指古人不借助书籍、文字,只凭口说、耳听传授的学问。
❷《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意思是小人的学习,只满足于把听来的知识挂在嘴上说说而已。后以“口耳之学”指不动脑筋的表面学问。

口耳之学kǒu ěr zhī xué

口说耳闻的学问。意谓只是靠道听途说得到的一点知识,没有真才实学。也作“口耳讲说”、“口耳末学”。

口耳之学kǒu ěr zhī xué

【解义】 指道听途说得到的一点知识,并非真才实学。也指传统的音韵学。
【用法】 多用于口语。含贬义。
【例句】 他的那点~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近义】 道听途说
【反义】 真才实学

口耳之学kǒuěrzhīxué

〔偏正〕 ❶只凭嘴上说说,耳朵听听亦即道听途说学到些如皮毛那样肤浅的知识。形容没有真才实学。语本《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于耳,出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清·赵翼《廿一史札记》卷8:“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亦皆~。”用于学习态度方面。
【近义】末学肤受
〖反义〗真才实学。
❷学习语音时重视口说耳听训练。故也称传统音韵学为“~”。清·章学诚《文史通义》7:“古人~,有非文字所能著者,贵其心领而神会也。”
△ 现多用于指明这种学习态度不可取。
【近义】末学肤受 求其深入
〖反义〗不求甚解。
也作“口耳讲说”。

口耳之学kǒu ěr zhī xué

《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即耳朵听进去后,只挂在嘴边说说。指无真才实学。后也指途听道说的片面知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