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性亚败血症
变态反应性亚败血症属结缔组织病,是一种并不少见的临床综合征,以高热、多形皮疹及关节酸痛为主要表现。可反复发作。
病因尚未明确,病原菌从未得到血培养的证实,即使偶有阳性结果,应用抗生药物并不见效,但某些病例在清除感染病灶(如扁桃体、龋齿等)后症状缓解。
本病多见于2~5岁。主要症为状发热,多呈间歇型或弛张型,一天内波动常在2℃以上,部分患儿病初高热时有寒颤。发热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常能自然下降,隔一阶段后又上升,热型与应用抗生素及退热药无关。发热时一般无明显中毒症状,热退后活动如常。皮疹见于20~70%的病例,每于高热时出现,呈多形性,大小不等,散在于全身,不痒。皮疹一般为一过性,少数可持续数天或整个发热阶段。疹退后一般不留痕迹。关节症状以膝关节出现最早,但一般酸痛不太明显,无肿,活动不受限制。部分病例于反复发作后可转为慢性多发性关节炎,并随年龄增长小关节亦渐被累及。病初常见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肿大,绿豆或黄豆大小,活动,无压痛,发热期间均可触及,随全身症状缓解而消退。其他症状可有面色苍白,肝、脾轻度增大,偶有黄疸,心脏可闻收缩期杂音,偶有心包炎或胸膜炎等。病程一般持续数周至数月,可自行缓解,经数天或数周的间歇,又可再复发。约80%患儿可痊愈,但也有逐渐转变为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者。
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显著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达98%),核左移,偶见中毒颗粒,但嗜酸粒细胞不消失。有正色性或低色性贫血;血沉多明显增快,尤于急性发热时更甚。骨髓象正常或有炎性反应,红斑狼疮细胞阴性,ASO正常或增高,粘蛋白及球蛋白均增高。
发病初期确诊较难,下列数点可助诊断:长期高热或间歇反复发热而缺乏中毒症状和局限性体征,热退后一般情况良好;一过性多形皮疹;多发性关节酸痛或肿胀;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及血沉增快,抗生素治疗无效。血培养无肯定阳性结果;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使症状迅速缓解;必须排除引起发热的其他疾病。诊断时发热和皮疹为不可缺少的指标。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减轻症状有明显效果,一般用强的松口服,每天1~2mg/kg,疗程不少于6周,停药前须缓慢减量。有效者用药后二天热退,少数患儿减量或停药后热又复升,此时宜改用其他制品,如地塞米松口服或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若仍不见效,可用ACTH25~50mg加入葡萄糖液中滴注,疗程7~10天,见效后再用强的松口服维持。水杨酸盐对关节疼痛有效,常用水杨酸钠每天0.1g/kg,分4~6次饭后口服,以减少副作用。环磷酰胺可配合或替代肾上腺皮质激素,每天2~3mg/kg,分次口服,疗程可按病情而定,或用苯丁酸氮芥及硫唑嘌呤。另外,因反复长期高热,消耗较多,应给充分营养及补充维生素B及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