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受胁迫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受胁迫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受胁迫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的当事人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迫使对方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以胁迫手段,迫使对方不得不违背自己的内心真意,接受苛刻的条件,与民法的意思自由原则相违背。受胁迫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由以下条件构成: (1) 胁迫人实施了胁迫行为。胁迫即威吓或者强迫,胁迫行为是违法的。实施胁迫的人可以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当事人,也可以是第三人。胁迫人的胁迫行为可以是直接针对表意人本人而为,也可以是针对表意人的亲戚、朋友而为。胁迫可以是胁迫人用其已经造成的危害胁迫,也可以是用将来可能造成的危害胁迫。用以胁迫的事实,可以是给被胁迫人合法的利益如被胁迫者本人或其亲友的生命、身体、健康、荣誉、名誉、自由、财产等造成损害相威胁,也可以是以揭露被胁迫者本人或其亲友的违法事实相要挟,但无论是哪种情形,只要其实施的威吓、强迫行为足以使被胁迫人产生恐惧就属于胁迫。(2) 胁迫人具有故意过错。胁迫是胁迫人故意而为的,其目的就是使被胁迫人产生恐惧而作出胁迫人期望的意思表示。(3) 被胁迫人产生恐惧与胁迫人的胁迫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即胁迫人的胁迫行为与被胁迫人产生恐惧之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是胁迫行为使表意人产生恐惧,才作出了迎合胁迫人需要而违背自己真实意思的表示。(4) 被胁迫人被迫作出意思表示。被胁迫人因为胁迫人的胁迫而产生恐惧,被迫作出了违背自己内心真实意思的表示。胁迫人的胁迫行为使被胁迫人产生恐惧,这一胁迫行为无疑是违法的,但仅仅是胁迫人的胁迫行为使被胁迫人产生恐惧,被胁迫人并未因此作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的表示,还不会影响该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只有胁迫人的胁迫行为使被胁迫人产生恐惧,并因此作出了违背自己真实意思的表示,才是因受胁迫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产生无效或被撤销的后果。因胁迫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不仅违反了意思自由的民法原则,也对诚实、守信的正常经济秩序有着严重的破坏作用,还可能损害国家和公共利益。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将因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与因欺诈、乘人之危而为的民事行为一起规定为无效民事行为;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的,为无效合同,其余的为可撤销合同;而201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50条则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第三人实施欺诈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   乘人之危的民事法律行为 ☛
0000048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