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畏:敬畏。予:给予。受了别人恩惠,难免产生敬畏心情;给予别人恩惠,难免产生骄傲情绪。汉·刘向《说苑·立节》:“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接受别人的恩赐,就等于欠了人情债,心理负担很重;而有能力接济别人的人,难免潜意识中存在自我得意的心态,时不时有所流露。(王军《人情债难还》)
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畏:敬畏。予:给予。受了别人恩惠,难免产生敬畏心情;给予别人恩惠,难免产生骄傲情绪。汉·刘向《说苑·立节》:“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接受别人的恩赐,就等于欠了人情债,心理负担很重;而有能力接济别人的人,难免潜意识中存在自我得意的心态,时不时有所流露。(王军《人情债难还》)
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骄人: 傲视他人;向他人显示骄矜。指求人而受人恩惠的人,常有敬畏心情;被求而给予别人恩惠的人,常有傲慢心态。语出汉·刘向《说苑·立节》:“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例] “~”。接受别人的恩赐,就等于欠了人情债,心理负担很重;而有能力接济别人的人,难免潜意识中存在自我得意的心态,时不时有所流露。(王军《人情债难还》)
也作❶〖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孔子家语·在厄》:“曾子敝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奚固辞也。’曾子曰:‘吾闻~。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
❷〖受人求者常骄人,求人者常畏人〗《聊斋志异·神女》:“‘~’。中夜奔波,生平何解此苦,只以畏人故耳,亦复何言!”
❸〖求人者常畏人,受人求者常骄人〗金声伯等《白玉堂·初试颜仁敏》:“‘~’。看他这副打扮,实在难属富裕之列,却为何又有这般豪放、洒脱之态?”
减作〖求于人者,畏于人〗张继合《单田芳传: 且听下回分解》一六回:“古语说:‘~。’投奔刘宗仁,单田芳也是踟躇再三,惟恐人家脸色难看,自己吃了闭门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