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取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取境取境是皎然在《诗式》中提出的美学观点。境,原为疆界之意。佛家把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所能认识辩别出的对象称“境界”。皎然以禅理禅语论诗,在吸取王昌龄《诗格》“物境”、“情境”、“意境”三境说的基础上,提出“取境说”,并以“取境”概括诗歌创作中的艺术规律。这里的“境”,指诗人创作时,形象思维活动的内容与对象,是诗人对现实生活审美反映的产物。“取境”,指对自然景物、社会人生进行审美活动,并通过自己的艺术思维进行艺术美的创造过程。《诗式》卷一“取境”条说:“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诗式》卷一“辩体有一十九字”条说:“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由一首举体便逸。”皎然认为,诗人有怎样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美的创造经验,作品就会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他列举十九个字概括十九种风格特征:“高(风韵朗畅曰高)、逸(体格闲放曰逸)、贞(放词正直曰贞)、忠(临危不变曰忠)、节(持操不改曰节)、志(立性不改曰志)、气(风情耿介曰气)、情(缘境不尽曰情)、思(气多含蓄曰思)、德(词温而正曰德)、诫(检束防闲曰诫)、闲(情性疏野曰闲)、达(心迹旷诞曰达)、悲(伤甚曰悲)、怨(词调凄切曰怨)、意(立言盘泊曰意)、力(体裁劲健曰力)、静(非如松风不动,林狖未鸣,乃谓意中之静)、远(非如渺渺望水,杳杳看山,乃意中之远。)。”取境不同,作品风貌就会不同,把不同的风貌以一字概括说明,“其一十九字,括文章德体风味尽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