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取Qǔ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蔚县,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临汾,湖北之武汉,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中国姓氏大全》注云: “取虑氏之后。”《姓氏考略》则云:“读 ‘陬’,平声。取卢氏之后。”(按:取卢,当作“取虑”。)
宋代有取应宗、取希晦、取希作,俱淳熙进士。


取Zōu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读‘陬’ 平声。取虑氏之后。”
一音qǔ,现行姓氏。
宋代有取应宗。

取qǔ

助词。表示动态。❶犹“得”。王维《老将行》: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取胡弓骑。杜甫《客至》: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❷犹“着”。武则天《如意娘》:不信此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秦韬玉《紫骝马》:若遇丈夫能控驭,任人骑取觅封侯。

1.qǔ ❶捕取。揚雄《長楊賦》:“縱禽獸其中,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獲。”張衡《西京賦》:“擭胎拾卵,蚳蝝盡取。”
❷取得,享受。張衡《西京賦》:“取樂今日,遑恤我後。”
❸選擇,採用。司馬相如《子虛賦》:“竊爲足下不取也。”
❹拿。枚乘《梁王菟園賦》:“選擇純熟,挈取含苴,復取其次,顧賜從者。”
❺通“娶”。張超《誚青衣賦》:“有夏取仍:覆宗絶祀。”
❻爲,被。揚雄《解嘲》:“是故騶衍以頡亢而取世資。”取世資,即爲世所用。
2.qū 同“趣”,“趨”。枚乘《七發》:“蕩取南山,背擊北岸。”

取qǔ

接回。《魔合罗》二折:“嫂嫂,如今李德昌利增百倍,在城外五道将军庙里染病,你快寻个头口取他去。”
(例)
❶管教魂魄还阳世,定取龙颜转帝都。(十·129·)
❷国王遂传旨: “着东西二宫守殿,掌朝太师卫国,朕同正宫皇后帅多官,四神僧,去寺取公主也。”(九十五·1203·)

取qǔ

❶语助辞,着也。武则天《如意娘》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石榴裾。”李白《长相思》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明镜前。”又《金陵酒肆留别》诗:“请君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白居易《霓裳羽衣歌》:“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又《短歌行》:“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又《时世妆》诗:“元和妆梳君记~,髻堆面赭非华风。”苏轼《雨中花慢》词:“不如留~,十分春态,付与明年。”黄庭坚《蝶恋花》词:“仙籍有名天赐与,致君事业安排~。”毛滂《惜分飞》词:“此恨平分~,更无言语空相觑。”向滈《卜算子》词:“说与傍人也断肠,你自思量~。”刘克庄《贺新郎》词:“祷祝花神怜惜~,问开时、晴雨须斟酌。”赵长卿《江神子》词:“谁与东君收拾~,怕风雨,挫琼瑶。”

❷语助辞,得也。王维《老将行》:“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胡马骑。”《乐府诗集》作夺得。杜甫《客至》诗:“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尽余杯。”元稹《六年春遣怀》诗:“小于潘岳头先白,学~庄周泪莫多!”刘禹锡《送李策还湖南》诗:“勉君刷羽翰,蚤~凌青冥。”杜牧《登乐游原》诗:“看~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苏轼《西江月》词:“人间谁敢更争妍,斗~红窗粉面。”贺铸《浣溪沙》词:“望处定无千里眼,断来能有几回肠。少年禁~恁凄凉。”辛弃疾《水龙吟》词:“倩何人唤~,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花庵中兴词选》刘仙伦《念奴娇》词:“江上买~扁舟,排云涌浪,直过金沙尾。”《花草粹编》十赵龙图《念奴娇》词:“吾今老矣,好归来、了~青山活计。”《太平乐府》八锺继先《一枝花》套《自序丑斋》:“那里~陈平般冠玉精神,何晏般风流面皮!那里~潘安般俊俏容仪!”

❸动词,任、随。钱注元本《琵琶记》剧三:“无情何必管多情,任~春光自来去。”又二十二:“我甘受责罚,任~尸骸露。”此与“任”叠用,为同义复词,犹言“任随”。“取”表“任、随”义尚可证之散文。唐佚名《玉泉子》:“昭宗又诏重修安国寺毕,亲降车辇,以设大斋。乃扣新钟,一撞舍钱一万贯,命大臣请各~意而击。”《开元天宝遗事》:“唐宰相张嘉贞欲纳郭元振为婿,令五女各持一红丝,幔前~便牵之,得者为婿。”《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魏良辅《曲律》:“琵琶记……诸词之纲领,不宜~便苟且,须从头至尾,字字句句,须要透彻唱理,方为园工。”所谓“取便”,亦犹言“随便”。诗词中较习见者为取性、取意。又见“取性”“取意”。

着,得。李白《长相思》: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看取犹言看着。

☚ 其实   取次 ☛

动词词尾,略有“得”、“着”等义。裴诚《南歌子》(不信长相忆):“不信长相忆,抬头问取天。”祖可《菩萨蛮》(谁能画取沙边雨):“谁能画取沙边雨。和烟澹扫蒹葭渚。”李隆基《好时光》(宝髻偏宜官样):“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柳永《菊花新》(欲掩香帏论缱绻):“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

☚ 八画   取次 ☛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取,捕取也。”《周礼·夏官·大司马》:“获者取左耳。”
1.通“促” cu
[例一] 《汉书·王莽传》:“乘传使者经历郡国,日且十辈,取办于民。”取办,责令、督促办理。取通“促”。
[例二] 《南史·周盘龙传》:“若不能见与千户侯,不复应减五百户。不尔,周郎当就刀头取办耳。”
取,清母、侯部;促,清母、屋部。清母双声,侯、屋阴入对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2.通“趣” qu
〔例一〕 《汉书·王吉传》:“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注:“取,进趣也;舍,止息也。”取通“趣”。
〔例二〕 《论衡·答佞》:“君子与小人,本殊操异行,取舍不同。”取舍,亦即“趣舍”。
取,清母、侯部;趣,清母、侯部。清母双声,侯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3.通“娶” qu
〔例一〕 《诗·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即“娶妻”。取通“娶”。
〔例二〕 《论语·述而》:“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取,娶妻。
取,清母、侯部;娶,清母、侯部。清母双声,侯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 上一篇:反
  • 下一篇:叔

取qǔ

语助词,用在动词后面,犹“着”、“得”。张先《相思儿令》:“犹有月婵娟,似人人、难近如无。愿教清影长相见,更乞取长圆。”(1—60)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转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1—393)贺铸《木兰花》:“佳期学取弄潮儿,人纵无情潮有信。”(1—536)

☚ 趋锵   取次 ☛

取qǔ

❶取来,拿来。《豳风·七月》三章:“蚕月条桑,取彼斧斨。”毛《传》:“斨,方銎也。”《说文》:“銎,孔也。”方銎,方孔斧。郑《笺》:“条桑,枝落采其叶也。”蚕月,三月。《小雅·巷伯》六章:“取彼谮人,投畀豺虎。”毛《传》:“投,弃也。”谮人,即谗人。《周礼·缁衣》郑玄引诗注:“此其恶(wù)恶(è)欲其死亡之甚也。”《小雅·甫田》一章:“我取其陈,食我农人。”陈,陈谷。
❷通 “娶”。参见〔取妻〕 条。

☚ 枕   取妻 ☛

读音c·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趋玉切,入,烛韵。
❶催促。
❷[取办]责令供应或办理。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q·ü(-),为ü韵目,属u—ü韵部。逡须切,平,虞韵。
❶奔跑。
❷趋;趋向。《释名》:“取,趋也。”
❸距离;相隔。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q·ü(ˇ),为ü韵目,属u—ü韵部。七庾切,上,麌韵。
❶采取;选取。
❷获得;收取。
❸捕捉;捉拿。
❹拿;拿出。
❺收复;战胜。
❻捕获到战俘时割下左耳。
❼索取;寻求。
❽请;召唤。
❾借助;凭借。
❿姓,宋代有取应宗者。

上一条: 𣰋 下一条:

取qǔ

东北话中读qiǔ。拿:当晚俺俩就在小镇住了一宿,从车站~回行李,就宿在办公室。(温福林《心路》)∣东家太太一听也吓得够呛,可是,放着那么大片棒槌不挖,到手的钱不~走心里闹腾得慌。(王德富 薛延霞《长白山人参故事》)

〔qu〕 meb: 别乱 ~ 人家的东西。ghad mangs lanbmeb nex nangd ghobdongb.
取消 〔qu xiao〕 qit xaod;deubsheub.

ㄑㄩˇ3117冲;泡。西南官话。云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饮食》:「昭人谓以匋罐焙茶叶使焦香,以沸水注入则欺然而起曰~茶。」扮演。东北官话。东北〖〗。他在这场戏里~什么角色?脱。湘语。湖南衡阳〖〗。屋里暖烘,~呱帽子再说。赎取。吴语。浙江宁波〖〗、象山。1915年《象山县志》:「《攻媿集》卷一〇三:『比邻以室庐求售,成券已久,忽欲复~。』此即俗言赎为~。」拔。吴语。上海松江:毛~~干净。吸。闽语。福建建瓯〖〗。掰;扳;折断。西南官话。贵州桐梓。要;讨。闽语。海南琼山。

取qu

❶割下耳朵。《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左耳。”(公之:归公家所有。)
❷征服,战胜。《史记·高祖本纪》:“沛公引兵攻丰,不能~。”《商君书·志强》:“兴兵而伐必~,~必能有之。”(有:占领。)韩愈《曹成王碑》:“大小之战三十有二,~五州十九县。”

〈隐〉清末以来四川涪陵道士指数目五。参“姑、尼、仲、子、取、鳌、鱼、跨、金、钩”。

取qǔ

❶拿
 △ ~款。
❷获得;招致
 △ ~胜|自~灭亡。
❸选取
 △ ~景。
❹姓。

取qǔ


❶拿:~书︱~票︱~款︱弃~︱支~︱提~︱索~︱汲(ji)~︱掬(ju)~︱掠(lue)~︱攫(jue)~︱妄~︱窃~︱盗~︱予(yu)~予求︱火中~栗︱杀鸡~卵︱探囊~物︱~之不尽,用之不竭。
❷取消:~代︱~缔(di)︱~而代之。
❸得到;招致:~乐︱~笑︱~悦︱~得︱~给(ji)︱~偿︱~信︱~胜︱~暖︱收~︱记~︱博~︱进~︱谋~︱争~︱获~︱猎~︱牟(mou)~︱榨~︱剽(piao)~︱诈~︱攻~︱轻~︱袭~︱巧~豪夺︱钻(zuan)木~火︱哗众~宠︱咎(jiu)由自~。
❹采用;选用:~材︱~道︱~法︱~样︱~景︱~保︱~齐︱~舍︱拔~︱吸~︱摄~︱听~︱聆(ling)~︱录~︱备~︱可~︱僭(jian)~︱采~︱选~︱~长补短︱~精用弘(hong) ︱去粗~精︱以貌~人︱投机~巧︱舍生~义︱断章~义。

取qǔ

❶ 拿到,得到:取书包│取票据│火中取栗。
❷ 招致:自取灭亡│咎由自取。
❸ 选取,录取:以貌取人。
❹ 姓。

取qǔ

拿,得到,采用,采取。
【词汇】取得︱取舍︱采取︱获取
【组词】取之不尽︱取之于民︱自取灭亡︱一无可取︱取长补短
【例句】白求恩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 妈妈一进门,晓红就把妈妈的拖鞋取来,让妈妈换上。
【近义】拿
【反义】扔︱丢

(3次)
❶获得;取得。夫焉~九子 何道~之《天》
❷用;需。心焉~此怵惕《辩·九》

取qǔ

❶ 获得。《天问》:“夫焉取九子。”
❷ 非常容易地征服别国,获得胜利。《左传·襄公十三年》:“师救邿,遂取之。凡书‘取’,言易也。”《左传·庄公十一年》有:“覆而败之,曰取某师。”意即很容易地打败了敌人,因此称“取某师”。《天问》:“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❸ 招致。《晏子春秋· 内杂下》:“寡人反取病焉。”《国语·晋语三》:“以谏取恶,不惮死进,可不谓忠乎!”“取”皆招致之意。《九辩》:“心焉取此怵惕。”
❹ 买。引申为接受、采用。《九思·疾世》:“欲衒鬻兮莫取。”佚名注:“言己竭忠信以事君而不见用,犹抱此昭华宝璋衒卖之。”

取qu

取保 取材 取偿 取代 取道 取得 取灯儿 取缔 取法取告 取给(ji) 取经 取景 取决 取乐 取闹 取暖 取齐 取巧取容 取舍(she) 取胜 取消 取笑 取信 取向 取样 取悦1 取证 拔取 备取 博取2 采取 萃取 夺取 攻取 换取 获取 汲取 记取 截取 进取 攫取 考取 可取 捞取 猎取 聆取 领取录取 掠取 牟取3 谋取 剽(piao)取 弃取 窃取 轻取 摄取 拾取 收取 索取 提取 听取 妄取 吸取 袭取 选取 诈取 榨取争取 正取 支取 智取 取款机 取暖费 取长补短 取而代之 取精用宏4 取青媲(pi)白5 取信于民 取友必端6 丰取刻与 巧取豪夺予取予求 自取灭亡 断章取义 哗众取宠 火中取栗 就地取材 弃短取长 投机取巧 无理取闹 以貌取人 分文不取 咎由自取 人弃我取 一毫莫取 一无可取 自动取款机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取qu

❶拿:~邮件|到洗衣店~衣服|把笔心从笔杆里~出来|墙上的画被~下来了。
❷采用;采取;选取:~长补短|孩子还未~名儿~这个问题你~什么态度?

(反)舍 去 存 弃

取qǔ

❶拿来:谁知他一概不~,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二·38)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如今罚你去~一枝来。(五十·1160)
❷收;获取:又给你园子地,各人~租子;年中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四五·1027)
❸采用;采取:贾母又与了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文星和合之意。(八·193)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团圆之意。(七五·1856)别看文法,只~个吉利罢了。(五三·1232)
❹用作动词后面起补充语意作用的助词:如今你奶奶已得了不是,趁此求二奶奶,把方才的钱尚未散人的拿出些来赎~了就完了。(七三·1791)如今母舅王子腾得了信息,故遣他家内的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进京之意。(三·73)


取qǔ

猶“受”。《禮記·喪服大記》:“凡陳衣者實之篋,取衣者亦以篋。” 鄭玄注:“取,猶受也。”

取qǔ

❶四川地区市井谓扒窃。
❷山东青岛地区市井谓鞋。

取;失

○取qǔ

(动)得到;招致:~胜心切 | 自~灭亡|~之不尽|~得经验|~暖|~信于人|去粗~精|~舍得宜|~悦他人|~证|轻~|争~|谋~|猎~|截~|劫~|窃~|剽~|榨~|巧~豪夺|投机~巧|哗众~宠|阿谀~容|直言~祸|咎由自~。

●失shī

(动)丢掉;失掉:坐~良机|~道寡助|收复~地|~恋|~窃|~去知觉|大惊~色|~守|~物招领|~之交臂|~礼|~面子|兄弟~和|进退~据|双目~明 |物价~控|年久~修|水土流~|顾此~彼|流离~所|贪小~大|患得患~|得不偿~|塞翁~马,焉知非福|机不可~,时不再来。

取←→舍 去 弃qǔ ← → shè qù qì

取:1. 拿到身边;2. 采取;选取。
舍:舍弃。
去:除掉。
弃:舍去。
【例】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诗经·伐檀》)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西汉·司马迁: 《鸿门宴》) 舍瑟而作。(《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宋·沈括: 《雁荡山》) 去死肌,杀三虫。(唐·柳宗元: 《捕蛇者说》) 黛玉那日弃舟登岸。(清· 曹雪芹: 《红楼梦》)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宋· 苏洵:《六国论》)


存←→取cún ← → qǔ

存:储存;保存。
取:拿到身边;萞觥?
【例】 银行储蓄所为存款和取款采取了许多方便措施。

取qǔ

〖动词〗
一、捕取,捉拿(3)。《里革断罟匡君》: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捕取大鱼,捉水中动物,拿来供祭在帝王的宗庙里。《朋党论》: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东汉献帝的时候,全部捉拿了天下的著名人士,把他们囚禁起来,看作是一伙党人。《超然台记》:撷园疏,取池鱼。——采摘园里的菜蔬,捕捉池中的鱼。
二、收取,受(11)。《周郑交质》: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四月,郑国的祭足带领军队收周属地温的麦子。《周郑交质》:秋,又取成周之禾。——秋季,又收成周的谷子。《报任安书》: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现在我即使想修饰美好的言辞来装饰自己,也是无益的,世俗的人也不会相信,恰好足以自受耻辱罢了。
三、取得,领取,索取(37)。《臧哀伯谏纳郜鼎》: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夏季四月,鲁桓公从宋国取得了郜国的大鼎,安放到太庙里,这是不合礼制的。《游侠列传序》: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至于像那些用权术取得宰相和卿、大夫的位置,辅助当世君主。《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这时候,秦国说要索取和氏璧倒是实情,并不是想窥视赵国的江山。
四、选择,选取,采用(32)。《鲁仲连义不帝秦》:子安取礼而待吾君。——您采用什么礼节来款待我们的国君? 《李斯谏逐客书》: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从西方的戎选取了由余,从东方的宛得到了百里奚。《梅圣俞诗集序》: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担心他的诗太多,容易散失,就选择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排成十卷。
五、战胜,夺取(17)。《宫之奇谏假道》: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如果晋国战胜虞国,而且把修明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来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吴许越成》: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在这个时候战胜了却不夺取,打算又让它存在下去,这是违背天意而助长仇敌,以后即使后悔了,也已经吃不消了。《宋人及楚人平》: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虽然这样,我还是要夺取这个地方,然后回去。
六、拿,拿出(1)。《兰亭集序》: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把自己的抱负说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
七、接取(6)。《与陈给事书》: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此后,我到东京去接回妻子和儿女,又不能够早晚经常拜见。《祭十二郎文》:请归取其孥。——要求回去接取妻子和子女。《种树郭橐驼传》:皆争迎取养。——都争着迎接供养他。


取qǔ

〖动词〗
一、用同“娶”(1)。《晏子不死君难》: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崔武子看见棠姜,觉得她长得漂亮,于是就娶了她。
二、用同“聚”。聚集(1)。《子产论政宽猛》: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郑国有许多盗贼,聚集在芦苇丛生的湖泊里。

取qǔ

❶ 割取(左耳以记功),捕取。《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左耳。”《诗经·豳风·七月》:“~彼狐狸,为公子裘。”
❷ 攻取,夺取。《公输》:“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宋。”贾谊《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西河之外。”
❸ 拿取,索取。《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禾三百亿兮?”苏轼《前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❹ 得到,招致。《韩非子·奸劫弑臣》:“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亲幸之势者也。”《晏子春秋·杂下十》:“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病焉。”
❺ 选取,采取。《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义者也。”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其实而去其名。”
❻ 娶。后来写作“娶”。《诗经·齐风·南山》:“~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孔雀东南飞》:“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
❼ 副词。才,仅仅。《汉书·佞幸传序》:“二人之宠,~过庸,不笃。”(庸:常,指常人。)司马光《训俭示康》:“平生衣~蔽寒,食~充腹,亦不敢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❽ 助词。用在动词后,表动态,相当于“着”“得”。李白《短歌行》:“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丹心照汗青。”
❾ 通“趋”。奔跑,疾走。《韩非子·难势》:“夫良马固车,使臧获御之则为人笑,王良御之而日~千里。”(王良:古代善驾马者。)《乐府诗集·孤儿行》:“上高堂,行~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

*qu

C8A1
❶拿;拿出:到邮局~邮件。
❷选取;择定:被大学录~。
❸得到;招致:~信于人。
❹<文>捕获野兽或战俘割下左耳以便计功:获者~左耳(《周礼》)。引申为捕获:~彼狐狸,为公子裘(《诗经》)。

容纳

容纳

容(容留;包容) 阅 函(函受)盛 受 吞(吞纳) 含(含容) 取 包罗 包孕 包笼 茹内
容纳民众:容民
容纳不同见解:纳异
容纳而不问:容置
辱蒙容纳:谬容
宽容涵纳:容覆
包含,容纳:涵造 包纳
收留,容纳:收纳
同时容纳几个方面:兼容 兼包(兼包并容;兼包并蓄) 兼怀 该兼 兼容并包 并容广览 并包兼容 兼涵并包
把有关的各个方面都容纳进来:兼收并蓄并蓄兼收 并集兼收 兼收并畜 兼容并蓄
 兼收并蓄各家学说:不拘一绪
容纳各种方法:兼术
容纳的东西很多:撑肠拄肚 拄腹撑怀 撑肠拄腹
 覆盖面广,容纳量大:函盖充周
 涉及或容纳面广:涵古茹今
容纳一切:该遍 该载
广泛吸收容纳:兼收并容
(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容纳)

☚ 拜受   承接 ☛

招致2

招致2

招(~惹;~引;~事;~灾;~笑) 致 召(~祸;~取;感~) 取(自~灭亡) 速(~祸) 启(启召) 引(~动;引致;~发) 贾 延揽
招致福:招福 速福
招致喜庆之事:速喜
与人相处关系融洽能够招致吉祥:和气致祥 和气呈祥
招致和气:感和
逐渐招致:驯致 驯至
委屈招致:屈致 屈尊 屈威
(引起后果:招致)

另见:引起 结果 自找 麻烦

☚ 招致2   招致某种情感 ☛

得到

得到

得(~力;~手;~益;~胜;~救;~奖;~势;~志;~时;分~;中~;拾~;独~;白~) 落 取(取得) 获(获得;获厎;获致;~利) 博 达到 到手
博得喝彩:讨彩
得到合适的处所:得所
怎么能够得到:怎得 安得
侥幸地得到:谬得
从中取得:落钞
无意中得到:傥来
死记硬背得到书本上的知识:记问之学
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鱼网鸿离 鸿离鱼网
做合乎正义的事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得道多助
不能同时都得到:不可兼得
 利益不可兼得:利不两可
 事难两全,不可兼得:戴盆望天
不当得而得:苟得
 不应得而得或无意中得到:倘来(~之食)
 取利要正当,不可苟得:利不亏义
毫无希望得到:杳不可得
什么也没有得到:一无所得
一伸手就可以得到:探手可得
容易得到:拾芥 唾取 反手可得
极易获得:俛拾地芥
毫不费力,极易得到:反手可得
非常容易得到:伸手可得 举手可得 探手可得 垂手可得 垂手而得 唾手可得 唾手而得
(事物为自己所有:得到)

另见:获得 取得 得益 获利 失去

☚ 得到   取得 ☛

取/取出/分取/换取/领取/拾取

☚ 开通   取 ☛

捕捉

捕捉

捕(~鸟;~兽;~打;~杀;捕取;捕拿;猎捕;行~;捞~) 捉(~鸡;~蛇;~取;捉搦) 抓(~猫;~鱼;~贼;~人) 打(~鱼;~鸟) 抾 搏(捽搏;狮子~兔) 擒(擒拿;擒捕;擒捉) 逮(逮捕;~鸟;~老鼠) 拿(捉拿) 取(猎取;狩取) 擭(~猢狲) 挐 罗网 罗罔 揽执 钓罗 执索 执搏 攫拏
捕捉活物:捕生
捕捉野生动物:捕猎
捕捉禽兽:打(~鱼) 采猎 猎取
 猎取野鸡和兔子:雉兔
 打猎,捕捉禽兽:猎(~食;~兽;~虎;围~)
捕捉和打捞:捕捞 渔捕
 纵鹰隼捕捞:飞放
捕捉或寻找食物:猎食
用网捕捉:网(网罗;~鸟;~雀;~兽;撒~;设~;布~) 毕掩
 用网捕鸟:罗毕
 设网捕捉:张捕
 张设罗网以捕鸟兽:罗(罗致;罗鸟;张罗)
 用长柄网捕兽:毕(~罗)
用绳索绊取野兽:
用竹笼捕猎:
用罨捕取:
采摘捕取:采捕
追赶捕捉:追捉
 追逐捕捉:驰捕
拦截捕捉:遮罗
搜索捕捉:罗捕
引诱捕捉:诱捕 诱获
围住捕捉:围捕 兜捕
捕捉并杀死:捕杀 捕击 收夷
(用网或其他工具捉住:捕捉)

另见:猎具 网具 渔具 捉拿 动物 鱼

☚ 捕捉   捕鱼 ☛

娶妻

娶妻

娶(娶亲;纳娶;完娶) 讨(讨亲) 纳(纳室;纳妇) 索(索妇)聘(聘妻) 取(取女;取亲;取室) 室(授室;受室;有室) 畜妻 完成 完婚 完配 完姻 完亲 毕亲 收亲
选择纳娶:选纳
选日成亲:选取
长辈为晚辈完婚:毕姻
被贵人选为妻室:金屋之选
娶公主为妻:尚主
老夫娶少妻:老少配 枯杨生花 枯杨生华 枯杨生稊
娶小老婆:娶妾 纳妾 讨小 弄小 畜妾 纳宠 燕楼
太子纳妃:离元
娶妾别居:藏娇(金屋藏娇;藏娇金屋) 金屋贮娇 金屋贮阿
男子到女家结婚:赘(赘人;赘婚;赘亲;赘婿;入赘;出赘;招赘;秦赘)招婿 招嫁 招擢 招亲 就亲 进舍 过门 上门 招女婿 倒挿门 倒装门 倒踏门 招门纳婿 坐山招夫
两家互娶对方的姑娘:换亲
不禀告父母就娶妻:不告而娶
父母新丧而娶亲:荒亲
男子成年后应当娶妻:男大当婚

另见:妻子 结婚 再婚 喜事

☚ 婚配   出嫁 ☛

拿(~给;~住;~枪;~书;~起)执 取(~物;~款) 拈 捃 挐拏 擒
拿起武器:抄家伙
用双手拿:掇(~椅子)
顺手拿:捞(~起) 掠(~起棍子)
迅速拿起:抄(~起扁担)
拿到手:到手 入手
未拿住东西:失手(~伤人)

另见:拿着 提着 握着

☚ 拿   抓住1 ☛

将 赖 探 捥
取药:请药
拿取:拏掇
 什么都不拿取:一无所取
用手或爪取:擩 攫取 擭撮 揽收 抓取
 鸟兽以爪抓取:
伸手去取:
把粘贴的片状物取下:揭(揭去)
用钩钩取:钩(~致)
用叉刺取:叉(~鱼) 叉(~鱼)
试探着取:掏(~鸟窠) 探取
 用手探取:摸(~索;~鱼;摸物;揣摸)
 搜求探取:钩探
鸟用爪疾取:
用撮箕等把东西聚拢取起:撮(撮取;~灰)
聚土而取之:撮土
用铲铲物:铲(~土)
用锹起土:

另见:拿着 拿出 得到 取得 物品

☚ 取   取出 ☛

采取

采取

取(~法;~样;~材;~录;~代;~齐;吸~;录~;收~;抄~;考~;俯取) 录 刺 搴(搴采)
采取并记录:采录
收集采取:集取
 辑集采取:裒取
斟酌采取:酌取
可以采取接受:可取(~之处;一无~)
同时向多方面采取:兼采
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广开门路
广泛搜集采取:广搜博采 广采博搜 博取旁搜 旁搜博取 旁搜博讨
不采取:驳回
(选择施行某种方针、手段等:采取)

另见:选择 选用 施行 抛弃

☚ 采取   采取措施 ☛

割(~除;~肉;~地;分~;宰~)剒 劙 劁 刉 打 芟刈
杀,割:
割取:剟 刲 刈取
割掉:芟荑 芟夷 芟除 刈除
捕获到野兽或抓到战俘时割下左耳:
 古代割左耳以计战功:
用刀割颈:刭(自~)
用镰刀割:
用尖锐的东西割开:划(~破;~玻璃) 拉(拉开)
用尖刀插入拉开:劐(劐开)
纵横切割:午割
割破:
割裂:裁 析裂 判裂 擿裂 磔裂
割断:裁 刎 画断 刻截 割截
 割断血管:诀脉
碎割:脔(脔割;脔截)

另见:酷刑 割 牲畜 器官1 宦官

☚ 剪   阉割 ☛

捉拿

捉拿

捉(捉人;捉取;捉捕;捉挐;捉搦;~贼) 拿(拿人;拿挐;拿捉;拿捕) 拏 勾(勾提) 捕(捕取;捕拿;捕搦;捕捉) 擒(擒拿;~敌;擒捉;擒捕;擒挐;手~;计~) 取(摄取) 逮 钩挐 收执
逮捕,捉拿:拘拿 拘拏 拘摄
捉拿俘虏:捉生
捉拿奸人:擒奸
扫荡巢穴,擒拿贼手:扫穴擒首
悬赏捉拿:购拿 购求
控告捉拿:讼逮
暗中捉拿:摸(~壮丁)
搜查捕拿:查缉 查拿
 搜寻捕捉:捕索
 搜查捉拿犯罪的人:缉拿 缉拏 捕获
侦察捕捉:贞捕
饰令捉拿:饬拏 饬捕
责令捕捉:课捕
追寻捉拿:根拿
驱赶捉拿:驱捉
活活地抓获:活捉(生擒活捉) 生擒活拿
秘密捉拿:密拿
从速捉拿:严拿
捉拿毫不费力:鹰拿燕雀
错拿无罪的人:误拿
(捉犯人:捉拿)

另见:捕捉 捉住 犯人 罪犯 敌人

☚ 捉拿   缉捕 ☛

取qǔ

七庾切,上麌。
❶割取。《周礼·夏官·大司马》:“获者~左耳。”
❷捕捉,提拿。《诗·豳风·七月》:“~彼狐狸,为公子裘。”
❸攻取,夺得。《韩非子·存韩》:“夫进而击赵,不能~。”
❹选择,录取。李斯《谏逐客书》:“今~人则不然。”
❺同“娶”。《诗·豳风·伐柯》:“~妻如何?匪媒不得。”
❻助词。表动态,相当于“得”、“着”。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丹心照汗青。”

〖取〗 粵 ceoi2〔娶〕普 qǔ

❶ 本指割取敵軍俘虜的耳朵,後引申為拿取,獲取,與「舍」、「捨」相對。許慎《說文解字》:「〜,捕取也。」孟軻《孟子.告子上》:「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熊掌者也。」
❷ 求取。李翱《命解》:「如~之不循其方。」(如果不遵循正當的方法來求取官位。)
❸ 提取,取出。荀況《荀子.勸學》:「青,〜之於藍,而青於藍。」
❹ 選取,揀選。司馬光《訓儉示康》:「平生衣〜蔽寒,食〜充腹。」
❺ 接受。李翱《命解》:「吾無~焉。」
❻通「娶」,娶妻,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娶」。左丘明《國語.越語上》:「令壯者無〜老婦,令老者無〜壯妻。」
❼ 副詞,只,只是。魏禧《吾廬記》:「~蔽風雨足矣。」

针对病情选取施治部位。针对病邪所在,用针刺或汤药攻邪。根据部位有上取、下取、内取、外取、傍取等。《灵枢·颠狂》:“治之取太阴、阳明。”《素问·藏气法时论》:“取其经,厥阴与少阳。”

取qǔ

❶拿。如:取钱,取书,取货;取出10块钱;取走自己的行李。
❷获得,招致。如:取乐,取暖;自取灭亡。
❸选取,采用。如:录取;听取意见;给孩子取个名儿。

取qǔ

Ⅰ  ❶ (拿到身边) take; get; fetch: 去银行 ~ 款 go and draw some money from the bank; 把行李条给我, 我去给你 ~。 Give me the luggage check and I'll get it for you. 请把我抽屉里的磁带 ~ 来。 Fetch me the tape from my drawer, please. 他们把图片 ~ 了下来。 They got the pictures down. 我来 ~ 自行车。 I came to collect my bike.
❷ (得到; 招致) aim at; seek: 咎由自 ~ bring trouble on oneself; have only oneself to blame; ~ 乐 seek pleasure; ~ 信于人 win confidence; 自 ~ 灭亡 court destruction; draw ruin upon oneself
❸ (采取; 选取) adopt; assume; choose: 不无可 ~ 之处 not without sth. to recommend it; 不足 ~ inadvisable; undesirable; 给孩子 ~ 个名儿 choose a name for a child; give a name to a child; 可 ~ advisable; desirable; ~ 慎重[中立]态度 adopt a cautious [neutral] attitude Ⅱ (姓氏) a surname: ~ 希作 Qu Xizuo
◆取保 {律} get sb. to go bail for one; 取材 draw materials; 取长补短 learn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 and close the gap; adopt sb.'s strong points while overcom ̄ing one's weak points; draw on the strong points of others to make up for one's own weak points; learn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 to make up one's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 to offset one's weaknesses; make up for each other's deficiencies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mutually to make up their deficiencies; overcome one's own shortcomings by learning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 overcome one's own shortcomings by learning from the strong points of others; overcome one's weaknesses by acquiring others' strong points; overcome their own weak points by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s strong points; 取偿 compensate for; 取出 get out; take out; 取代 displace; replace; substitute for; take over; supersede; supplant; 取道 by way of; strike; via; 取得 acquire; gain; obtain; 取得显著效益 earn remarkable profits; 取缔 outlaw; ban; prohibit; forbid; suppress; 取而代之 replace sb.; facilitate a takeover; fill sb.'s bonnet; fill [step into] sb.'s shoes; Nail drives out nail.; place oneself in sb.'s stead; succeed in sb.'s place; supersede sb.; supplant [supersede; replace]; take it over; take sb.'s place; take the place of; 取法 take as one's model; follow the example of; 取法乎上, 仅得乎中 Aim high or you may fall below the average.; 取回 take back; get back; fetch back; recaption;
取给 draw (supplies, etc.); 取经 go on a pilgrimage for Buddhist scriptures; seek for experience; learn from sb. else's experience; 取精用弘 take what is wanted from a collection; select the finest from a vast quantity; select the essential from a large quantity of material [data]; 取景 find a view; 取景器 {光} mirrorscope; viewfinder; 取卷器 licker-in; 取决 depend on; be decided by; hinge on; 取乐 find amusement; seek pleasure; amuse oneself; make merry; 取力器 {汽车} power takeoff; 取暖 warm oneself (by a fire, etc); 取平均数 take the mean; 取其精华 skim [get] the cream (off); absorb the quintessence; absorb what is best;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absorb what is good and reject what is bad; absorb the essence and reject the dross; select the refined and discard the crude; take the essence and discard the dross; 取齐 make even; even up; assemble; meet each other; 取枪 {军} take arms: ~! (口令) Take arms!; 取巧 resort to trickery to serve oneself; manipulate; skilful management;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overcome one's shortcoming by learning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 取舍 accept or reject; make one's choice; 取胜 win victory; score a success; victorious ̄ ness; 取数 access; fetch; peek; 取水 water intaking; 取他人之长, 补自己之短 learn from each other's strong points and make up our deficiencies;
取下 take down; unsling; detach; unmask; unhinge; 取消 cancel; call off; abolish; remove; 取消资格 disqualification; 取笑 ridicule; make fun of; poke fun at; 取信 enjoy the trust of; 取样 sample; sampling; 取悦 try to please; ingratiate oneself with sb.; 取证 obtain evidence; take the evidence;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be inexhaustible in supply and always available for use; abound in; exhaustless; unexhausted; 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What is taken from the people is used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取自 take from; derive from

R.;Rp.;R.(Recipe)

取qǔ

长补短|而代之|精用宏|乱存亡|譬引喻|容当世|辖投井|信于民|义成仁|用不竭|之不尽

❷ 博旁搜|各所需|巧豪夺|人我与|诈豪夺|自灭亡|自其辱

❸ 谄谀容|断章义|阿顺容|阿谀容|苟合容|哗世宠|哗众宠|火中栗|就地材|囊中物|弃重轻|去粗精|去芜精|杀鸡卵|舍身义|舍生义|探囊物|偷活容|偷荣容|投机巧|无理闹|依阿容|以貌人|追欢

❹ 彼弃我|博观约|分毫不|分文不|咎由自|旁搜博|人弃我|一毫不|一介不|一芥不

取,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古代戰爭或要求將士割取敵人左耳以報功,“取” 字从又从耳,正合古義。但作爲基本詞義,當解爲捕獲,引申爲收取、拿出、采用、得到等義。卜辭、銘文或用捕獲義。提示: 字典辭書或説“取”通 “娶” “聚” “趨” “趣”。此處所謂 “通”是説通假,但從更深層次來分析,“娶” “聚” “趨” “趣” 都是 “取” 的派生詞,訓詁學或稱一語孳乳。如 “娶”,以取女會意,搶婚舊俗可爲注脚。而獲取則 “聚”,心有取向則行必 “趨”之,所謂 “趣味相投”,也是 “取向相同”,“取” “娶” “聚” “趨” “趣” 諸詞皆音義相因。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

取·诹qǔ·zōu

取,会意字,古代战胜者割取战俘的耳朵,以计军功。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qu
上声:娶(娶亲)
去声:趣(兴趣)

聚(聚合)
zōu
诹(咨询,商量)
陬(《广雅》:“陬,角也。”)
(青赤色)
鄹(古国名,在今山东)
zhòu
骤(暴风骤雨)
相关链接
诹,《说文》:“聚谋也。”会意字。陬、骤等由其得音。最(zuì),会意字。

取qǔ

(8画)

【提示】耳,位于字左时,末笔的横改提; 中间的两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取qǔ

8画 耳部 
(1) 拿到手里;拿出: ~舍|领~|~行李。
(2) 获得;招致: ~胜|~暖|哗众~宠。
(3) 采取;选取: ~材|~样|录~。

取()


甲骨文合集296,殷
貞勿取祖乙

甲骨文合集1297,殷
……貞王其取唐

取父癸卣,殷周金文集成4994,殷
取父癸。

裘衛盉,殷周金文集成9456,西周中期
(矩)或取赤虎(琥)兩𠦪(韍)兩𠦪韐一。

簋, 古文字與古代史第2輯, 西周中期
取徵五寽(鋝)。

簋, 殷周金文集成4215, 西周晚期
()五寽(鋝)。

楚簋,殷周金文集成4249,西周晚期
取遄()五寽(鋝)。

戎生編鐘(四),文物1999年09期,春秋早期
取氒吉金, 用乍(作)寶(協)鐘。

取膚匜,殷周金文集成10253,春秋
(膚)(上子)商(鑄)也(匜)。

取它人鼎,殷周金文集成2227,春秋
取它人之譱(膳)鼎(鼎)。

魏公瓶,殷周金文集成9978,戰國
取。

古璽彙編3338,戰國
取女。

包山楚簡· 卜筮祭禱記録231,戰國
(佩)取(㻓)𠕻(冠)(帶)。
按: “又”换作“”, “”爲“肘”初文。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30,戰國
以正之(治)邦, 以(奇)甬(用)兵,以亡事取天下。
按: “又”换作“攴”。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三46,戰國
彊(强)之(尌—柱)也, 彊(强)取之也。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一72,戰國
亡非𠮯(己)取之者。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5,戰國
凡眚(性)爲宔(主),勿(物)取之也。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8,戰國
剛之梪(祝)也,剛取之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53,戰國
初六: (旅)(瑣瑣), 此丌(其)所取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子羔5,戰國
𡋰(堯)之取(舜)也, 從者(諸)卉茅之中,與之言豊(禮)。
按: 此上下結構。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80,戰國至秦
以取妻,不寧。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168,戰國至秦
甲取(娶)人亡妻以爲妻,不智(知)亡,有子焉,今得,問安置其子?

秦印文字彙編
賈取。

居延新簡EPT65.213,西漢
正月食三石,正月戊辰自取。

居延新簡EPT65.317B,西漢
張崇、周並、鄭習、徐業不取。

居延新簡EPF22.197,西漢
還騎放馬行檄, 取駒牢𤎩内中去。

漢印文字徵補遺
取春。

肥致碑,東漢
對曰: “從蜀郡太守取之。”

桐柏淮源廟碑,東漢
□□晝夜,明哲所取。

元繼墓誌,北魏
玉帛之亡於路者,莫之取。

元範妻鄭令妃墓誌,隋
方欲下幃授書,爰取大家之號。

史思禮墓誌,唐
至若傾心於下,接物於眾,寮友取則,雅望攸歸。

范安貴墓誌,隋
歒必咸劉,攻無弗取。

薛華墓誌,唐
佐取東水,王於青龍; 佑取銅駞,爲之白虎。
《説文》: “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禮》: ‘獲者取左耳。’ 《司馬法》曰:‘載獻聝。’ 聝者,耳也。”
甲骨文象以手割取人耳之形。後引申出取(娶)妻、獲取、收取諸義。在獲得義上,與“舍(捨)”、“與”相對立。

☚ 叔   叚 ☛

取qǔ

甲骨文以来的会意字。从又(手)持耳(甲骨文中耳和自(鼻)都象大象的耳鼻,由于大象的耳鼻大、显著。为字就是从又(手)役象,表示有所作为)。《说文》说是捕取义。它引申指古代战争获俘取左耳。现代语说拿。如:取书|取款。组词如:取消。又引申指从中拿出合乎需要的。如:录取|取暖。组词如:听取|吸取。又指依照一定的根据或条件做。如:取齐|取决。

取★常◎常


qǔ表意,从又从耳,又为手,以手持耳,本义表示俘虏或杀死敌人后割下他的耳朵以报战功,引申为用强力据为己有、取得、得到、拿到手中、寻求、采纳等。
【辨析】
❶以“取”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qǔ:娶∣qù:趣∣jù:聚∣zōu:诹、陬、鲰。
❷取/娶 见338页“娶”。

(qǔ)

从又、耳。《周禮》:“獲者取左耳。”

隶qǔ

【析形】会意字,古文字形从又(手),从耳,表示手持捕杀的野兽或割下的敌人的左耳。
【释义】《说文》:“捕取也。”本义指割下左耳。古代狩猎或作战时,捕获或杀死野兽、敌人,要将其左耳割下,用来计数献功,引申指强力夺取。后泛指夺得。又引申指吸取、招致、选拔等义。[取长补短]指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In ancient character the meaningful parts are又(手)(yòu,hand)and 耳(ěr,ear).It means holding the caught animals or the enemy's left ear.
【original meaning】Cutting off the left ear.

*取ts’ew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捕取也。 从又、耳。周禮: 獲者取左耳。司馬法曰: 載獻聝。聝者,耳也。(三篇下)
手取一耳之狀,取耳以為殺敵憑信,輕便,如為大頭目就割頭。

☚ 乳   彔 ☛
000007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