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老子关于“道”的运动特征的思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四十章》)。认为道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表现了老子辩证法思想的一大特征。 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命题。“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40章》)。认为事物的对立面会向它的相反的方向转化,诸如弱与强、损与益、存与亡、壮与老、祸与福等,总是向自己的否定方面运动发展。这是事物矛盾的普遍法则。老子看到了柔弱胜刚强的一面,主张永远使自己处于柔弱的地位。 ☚ 太极 知行 ☛ 反者道之动老子的哲学命题。语出《老子》第40章。“反者道之动”之“反”有两个涵义:一指对立的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即“相反”之谓;二指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在老子看来,互相对立(相反)的事物,其间没有绝然的分界线,它们都会通过转化走向自己的反面,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过程,体现了“道”的运动规则。“反者道之动”,内含有否定是辩证发展的必经环节的思想,因为它肯定了事物向自己的反面转化即自我否定,是合乎逻辑的运动,因而是合乎辩证法的,对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