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腐败是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改革开放必须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是邓小平改革理论中又一重要论断。
邓小平多次重申: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9页)他认为改革开放以后,党不仅面临着执政的考验,还面临着改革开放本身带来的考验。因此,反对腐败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注意到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后党内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地向全党敲了警钟,告诫全党要十分重视党风问题,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并把这些问题提到了党和国家会不会改变颜色的高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推进,他又强调: “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4页)他还指出: “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3页)因此,他又明确提出了 “两手抓” 的理论,即:“我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照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获得人心。”(《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4页)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腐败与反腐败斗争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腐败现象,积极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清除党内的腐败分子,是摆在我们全党面前的严峻形势。这项任务也是十分必要的。对此,邓小平一再指出: “要扎扎实实做几件事情,体现出我们是真正反对腐败,不是假的。” “这个关我们必须过,要兑现。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一定要取信于民。”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7页)还强调说:“要雷厉风行地抓,要公布于众,要按照法律办事。该受罚的,不管是谁,一律受惩罚。”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7页)
在提出 “两手抓” 理论后,邓小平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时期我党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内容、方针和政策等。他特别指出了惩治腐败和加强廉政建设,既要靠教育,又要靠法治。回顾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历程,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教育,以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把教育当成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加以重视。我们应当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抵制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邓小平还强调,在注意抓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惩治腐败还要靠法治,搞法治才靠得住,用真抓实干的行动取信于民。因此,他指出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必须从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抓起。“高级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则,影响是很大的。现在不正之风很突出,要首先从领导干部纠正起。” “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抓紧查处,因为这些人影响大,犯罪危害大。”(《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2页)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解决腐败问题的信心和魄力,也是保证我们反腐败斗争胜利的重要条件。
但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反腐败斗争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 “两手抓” 的方针,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正如邓小平所说: “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就得干多久,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贯穿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之中,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开放、搞活政策的正确执行。”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4页)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开放才能顺利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