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双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双陆 双陆古代一种类似下棋的游戏,相传为三国时曹植所创,今其法已失传。 ☚ 抹胸儿 抹牌道字 ☛ 双陆 双陆中国古代笑话。潘彦好双陆,生平局不离身。曾泛海,遇风船破,彦手抱局,口衔骰子,飘泊二日夜,方抵岸,两手见骨,局终不舍,骰子亦在口。 ☚ 劝人行善 双斧劈柴 ☛ 双陆 双陆古代的一种博戏。其局如棋盘,左右各有六路,因此得名,又名“双六”。其棋子称作“马”,马作椎形。两人各用十五枚子相博,以骰子掷采而行马。先出完者为胜。宋张淏《云谷杂记》卷二引《双陆谱》云:“双陆局率以六为限。其法;左右皆十二路,号曰‘梁’。白黑各十五马。用骰子二,各以其彩行。白马自右归左,黑马自左归右。以前六梁为‘门’,后六梁为‘宫’。马归梁,谓之‘入宫’。”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三载《双陆格》与之相同。相传双陆为南北朝时自天竺传入中国。宋晏殊《类要》说此戏始于西竺,其流入中州,则始自陈思王曹植。南北朝后十分流行。《资治通鉴》注:“双六,亦博之一名。”《续事始》云:‘陈思王制双六局,置骰子二;唐末有叶子之戏,遂加至六。’”唐宋犹存此博法。中国今已失传,日本行有“双陆”,又名“双飞陆”辛弃疾有《念奴娇·双陆,和陈仁和韵》词,周密《浣溪沙》词也有“象局懒拈双陆子,宝弦愁按十三徽。”语 ☚ 弹棋 打马 ☛ 双陆 双陆又名“双六”。古时一种棋戏。据北宋晏殊《类要》,双陆始于西竺(印度),称其“即《涅槃经》之波罗塞戏”,流入中国,则始自陈思王(曹植)。又据明谢肇淛《五杂俎》称,双陆本“胡戏”,“胡主有弟一人得罪,将杀之,其弟于狱中为此戏,以上。……子随骰行,若得双六,则无不胜,故名。”此棋下法很多,一般是设一长方盘,彼此各画十二路(梁),以三寸许黑、白棒槌形的“马”为棋子,掷骰(两颗)视彩而行。现已失传,日本流行有“飞双陆”,下法如叶子戏。小说第二回说西门庆“又会赌博,双陆象棋……无不通晓。”而西门庆那班“会友”如应伯爵、谢希大之流,也几乎个个都会下双陆,可见明时下双陆,乃是游手好闲嫖客帮闲们的看家本领之一。 ☚ 九、风俗游艺 象棋 ☛ ![]() ![]() 双陆shuāng lù古代博戏。又名十三棋或六博,盛于南北朝、隋唐。设一特制棋盘,左右各六路,故名。两人对弈,各用十六枚(一说十五)棒棰形的“马”立在岛已一边的固定位置,轮流掷骰,接点儿走“马”,先走完到对方一边者获胜:看见贾母与李纨打~,鸳鸯旁边瞧着。(八八·1138) 古代名物 > 遊戲類 > 遊藝部 > 博具 > 雙六 > 雙陸 雙陸 shuānglù 同“雙六”。 双陆 双陆古代博戏之一。因局上左右各有六路而得名。共有三十枚(一说是三十二枚)马子,形状像捣衣裳的杵,黑白各半。玩时两人对博,将马子照一定格式放在盘上,然后轮流掷骰子,按骰子的点色行马,白马从右向左行走,黑马从左向右行走;同一方的两枚或三枚马子连在一起,叫做“一梁”,对方不能动,如果放单,同对方相遇时就会被打下。以先出尽马子的一方为胜。双陆相传是由天竺(今印度)传入中国的;一说认为是三国魏时曹植所制。南北朝以及隋唐时代此戏都十分盛行。 ☚ 握槊 六箸 ☛ 双陆又作“双六”。古代的一种博戏。相传由天竺传入,盛行于南北朝及隋、唐时。局如棋盘,左右各有六路;马作椎形,黑、白各十五枚。两人相博,骰子掷采行马,白马从右到左,黑马从左到右,先出完者获胜。 双陆棋类的一种,由中原传入契丹地区。《契丹国志》称:“夏月以布易毡帐,籍草围棋、双陆。”统治者亦很喜爱,《辽史》曾记,名噪一时的承天太后※萧绰于统和六年(988)九月,曾幸权臣韩德让帐中,命从臣分朋双陆以尽欢。最高统治者以此棋赌博,骇人听闻,辽兴宗※耶律宗真时,曾与皇太弟※耶律重元弈此棋赌居民城邑,前后输偿数城,后以臣僚劝谏方罢。还有因此棋输嬴而动干戈之事。契丹末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赴契丹,“辽之贵人与为双棋戏,贵人投琼不胜,妄行马。阿骨打愤甚,拔小佩刀欲刺之,悟室从旁救止。”又“※(耶律)大石既降女真,与大酋粘罕为双陆戏,争道相忿,粘罕心欲杀之而口不言,大石恨,及既归帐,即弃其妻,携五子宵遁。”(均见《契丹国志》)此棋何时失传不明,至清代《红楼梦》中尚有记载。1974年5月,辽宁省法库县叶茂台第七号辽墓出土一套完整木制棋具,棋盘长方形,棋子分黑白,各15枚,另骰子两粒,为国内目前所知最早的实物。该墓同时出土绢轴画“深山会棋图”,可窥当时弃棋实况。 双陆古代一种博赛的游戏,其玩法今已失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