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解素注射液
本方是湖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根据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特点,从临床上摸索治疗经验,经反复总结编著出《中西医结合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书,本方即是其中验方之一,以前曾名为复方连翘注射液。方由银花45克,连翘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黄连、贯仲、板蓝根、钩藤各30克,龙胆草15克,生甘草9克组成。按上述药物比例以水煮醇提法制成300%灭菌注射液,pH值为5.5~7.3,每毫升相当于原药材3克。
❶轻型:每日每公斤体重6~9克,(按药品所含生药量计算,下同)第一天分四次肌肉注射,首先是加倍,病情好转后可减半量或改用汤剂、片剂、糖浆口服,共用3~5天;
❷普通败血症型:每日每公斤18~24克,首次量用总量的1/5,静脉推注,余量的2/3用10%葡萄糖稀释后在12小时内静脉滴注完毕,另1/3在12小时内继续稀释滴注完毕。一般在用药24小时后病情即见显著好转,第二天药量可减为全量的1/2或1/3继续由静脉或肌肉给药,病情控制后,可改为口服,共用药3~5天;
❸普通脑膜炎型:每日每公斤体重24~30克,首次用总量的1/5,静脉推注,其后用法同上败血症型;
❹暴发型:每日每公斤体重30~36克,以静脉给药为主,首次量可按每公斤体重3~6克静脉推注,以后用10%葡萄糖液稀释后将全量静脉滴注,维持24小时,并可根据病情每4~6小时加给静脉推注(一日总量不宜超过每公斤体重45克),病情好转后,可按普通脑膜炎型用法递减药量,并用药5~7天。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化斑。主治流行性脑膜炎,气血两燔(败血症型),发热较高,头痛,皮肤粘膜有瘀点或瘀斑,脉象洪数,舌红苔黄者;或气营两燔(脑膜炎型),高热头痛、呕吐、项强、烦躁、神昏、谵语,或兼抽搐者;或热盛动风(暴发型),剧烈头痛,高热陡起,神昏惊厥抽搐,脉弦,舌绛者。
本方是治疗流行性脑膜炎的经验方,其症状表现多见气血两燔,甚或热盛动风,故本方以黄连、银花、连翘清热泻火,板蓝根、贯众凉血解毒,石膏、知母泻火清气,龙胆草、钩藤凉肝熄风,甘草清热解毒和中,合而用之,共成清热解毒、泻火生津、凉血化斑之剂。根据临床观察,在用药以后,一般在24小时内退热,病情好转,瘀点瘀斑多在两天内逐渐吸收,脑膜刺激征多在3~5天内消失。初步实验结果,本方对脑膜炎双球菌有抑菌作用,其中以连翘、黄连、板蓝根、甘草作用最强,银花、钩藤次之,以此六味药物组成方剂,同原复方的抑菌浓度完全一样,说明连翘、黄连、银花、板蓝根等是本方主药。
临床应用本方亦可改用汤剂以配合针剂治疗,使用汤剂之随证加减如下:项强者加花粉15克,葛根9克;呕吐者可另用黄连1克,苏叶1克,泡水慢慢咽服;痰鸣者酌加川贝、天竺黄、天南星;神昏者加菖蒲、郁金各9克;便秘者酌加大黄、元明粉;尿血者可加白茅根;抽搐者可加地龙15克,蜈蚣、全蝎1.5克;高热已退者可减去石膏、知母、黄连,酌加沙参、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