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双腔吸虫与双腔吸虫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双腔吸虫与双腔吸虫病 双腔吸虫与双腔吸虫病双腔吸虫为双腔科吸虫的统称。支双腔吸虫 (Dicro-coelium dendriticum Rudolphi,1819)寄生于哺乳动物及人的胆道。矛形双腔吸虫(D.lanceatum Stiles & Hassall,1896)为支双腔吸虫的同物异名。中华双腔吸虫 (D. chinensisTang & Tang,1978)偶可寄生人体。 支双腔吸虫成虫 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国内发现的蚂蚁宿主有For-mica rufa及F. lugubris。蚂蚁吞食尾蚴后被感染。一个蚂蚁体内的本虫囊蚴可超过100个。在寒冷季节,被感染的蚂蚁常停留在草或小树上不食不动,因此极易被食草动物所吞食。囊蚴被终宿主吞食后在其十二指肠脱囊,经胆管进入肝。实验证明也可经血管进入肝脏。感染后6~7周虫体成熟,再经4周在终宿主粪便内出现虫卵。终宿主也可因吞食粘球,甚至第一中间宿主蜗牛而得到感染。人体感染主要是偶然吞食了尾蚴或囊蚴。 本虫分布于世界各地,包括欧洲,亚洲,北美洲东北部及澳大利亚,是牧区常见的家畜寄生虫。我国各地,特别是西北地区,绵羊,山羊、牛、狗、猪、马、驴、骆驼、鹿、麝、兔、土拔鼠等经常有本虫的感染。人体感染报告遍及亚洲、欧洲和非洲,我国已报告约20例。 本虫寄生可引起胆道炎症反应及上皮细胞增生,以及胆道周围的纤维化。病人常有呕吐、腹泻、便泌及消化不良,以及肝肿大等症状和体征。 自粪便或十二指肠液检查本虫虫卵可以确诊,但本虫虫卵与胰阔盘吸虫卵相似,很难鉴别。 曾试用麝香草酚及福安定(fuadin)治疗有效。预防应注意个人卫生。 中华双腔吸虫 曾在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四川、西藏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发现,偶然也可寄生人体。形态和生活史与支双腔吸虫不同。第一中间宿主为东北的枝小丽螺和山西的条华蜗牛; 第二中间宿主为昆虫,有山西的红头蚁Camponotus compressus、黑龙江扎赉特旗的Formica truncicola和吉林及内蒙的For-mica gagates等蚁类。 ☚ 棘口吸虫与棘口吸虫病 胰阔盘吸虫与阔盘吸虫病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