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胥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共1首 (词)金· 人情冷暖共高低。 疏慵非所宜。 老夫碌碌本无机。 闲教造物疑。 形木槁,鬓丝垂。 山林先有期。 故人只道挂冠迟。 此心应不知。 按:中州乐府 胥鼎 胥鼎?—1226字和之,代州繁峙(今山西繁峙)人。大定二十八年(1188)进士。至宁初,由户部尚书参知政事。宣宗即位,拜尚书右丞。南渡,出为汾阳军节度使,移知平阳,权河东南路宣抚使。召授枢密副使,累进平章政事,封莘国公。正大三年卒。《金史》卷一○八有传,雷渊撰《神道碑》。有送弟诗云:“世事正须高着眼,宦途休厌少低头。”(《中州集》卷九)处世立身之道如此。词存《阮郎归》一首,见《中州乐府》。 ☚ 赵秉文 完颜璟 ☛ 胥鼎 金朝大臣。繁峙(今山西繁峙)人。字和之。尚书右丞持国之子。大定年间进士。承安四年(1199),尚书省以鼎为著作郎。未几,迁右司郎中,转工部侍郎。至宁初,鼎由户部尚书拜参知政事。贞祐元年(1213),出为泰定军节度使,兼兖州管内观察使,未赴,改知大兴府(今北京)事,兼中都路兵马都总管。二年四月,拜尚书右丞,仍兼知府事。五月,宣宗将南渡,留鼎为汾阳军节度使,兼汾州(今山西汾阳)管内观察使。十一月,改知平阳府(今山西临汾)事,兼河东南路兵马都总管,权宣抚使。七月,拜本路宣抚使。四年正月,蒙古兵南下,他率兵击退之。二月,拜枢密副使,权尚书左丞,行省于平阳。兴定元年(1217),进拜平章政事,封莘国公。四年,进封温国公。正大二年(1224),拜平章政事,进封英国公,行尚书省于卫州(今河南汲县),是年七月病死。史载:“鼎通达吏事,有度量,为政镇静,所在无贤不肖皆得其欢心。”(《金史》卷180) 胥鼎?—1224金将领、大臣。字和之,代州繁峙(今属山西)人。尚书右丞胥持国之子。大定进士。入仕为大理丞。承安四年(1199年),为著作郎,迁右司郎中,转工部侍郎。至宁初,由户部尚书拜参知政事。贞祐元年(1213年),改知大兴府事,兼中都路兵马都总管。二年,拜尚书右丞。宣宗南迁,留为洛阳军节度使,改知平阳府(今山西临汾)事,兼河东南路兵马都总管。三年,建言积军储、选官、简将、练卒、钞法、版籍等十三事,多被采用。拜本路宣抚使。四年,率兵击退围平阳蒙古兵六万,拜枢密副使,权尚书左丞,行省于平阳。多次建言抗蒙救亡等。军政事。守御山西。兴定元年(1217年)上命陀满胡土门率军三万五千西征,被鼎谏止。拜平章政事,封莘国公。朝廷命其举兵伐宋,克武休关(今陕西留坝境)。二年,告老辞官。四年,进封温国公。正大二年(1225年),起拜平章政事,进封英国公,行尚书省于卫州(今河南汲县)。 胥鼎?~1224金代将领。字和之,代州繁峙(今属山西)人。尚书右丞胥持国之子。大定进士。入仕为大理丞。承安四年(1199年),为著作郎,迁右司郎中,转工部侍郎。至宁初, 由户部尚书拜参知政事。贞祐元年(1213年),改知大兴府事,兼中都路兵马都总管。四年,率兵击退围平阳的6万名蒙古兵,拜枢密副使,权尚书左丞,行省于平阳。多次建言抗蒙救亡等。军政事。守御山西。后奉朝廷之命举兵伐宋,克武休关(今陕西留坝境)。先老辞官后封温国公。正大二年(1225年),起拜平章政事,进封英国公。 胥鼎?—1226金大臣。字和之。代州繁峙(今山西繁峙县)人。尚书右丞胥持国子。大定二十八年(1188),擢进士第,历任大理丞、尚书省著作郎、右司郎中、工部侍郎。泰和六年(1206),奏建急递铺转送文檄之制,时以为便。至宁元年(1213),由户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出为知大兴府事,兼中都路兵马都总管。贞祐二年(1214),谏言立法赈救在京贫民,定权宜鬻恩例格,视入粟草多少迁官升职,救活百姓甚众。后历任尚书右丞、汾阳军节度使、知平阳府事、权宣抚使。通达吏事,有度量,为政镇静,所在无贤不肖皆得其欢心。三年四月,建言积军储、备黄河、选官谳狱、简将练卒、钞法、版籍等13事利害,颇被采用。七月,拜本路宣抚使。以能设方略退兵,进官一阶。四年,遣兵屡退围平阳之蒙古兵,拜枢密副使,权尚书左丞,行省事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兴定元年(1217),进拜平章政事,封莘国公。上书提出“六不可”,反对出兵侵宋。正大二年(1225),进封英国公。 胥鼎?—1226字和之。金代州繁峙(山西繁峙)人,大定进士。金宣宗宰相。贞祐时,蒙古军进逼中都,宣宗南渡,奉诏主持河东南路防务,屡退蒙古军队对平阳(今山西临汾)之围。听河南粟麦贩运河东、汰冗兵、省浮费、招集流亡,劝督农事,河东一时尚属安定。兴定元年(1217)奉诏侵宋,破大散关,以年老退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