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双增双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双增双节shuāngzēng shuāngjié指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例如:“1987年要继续贯彻‘双增双节’精神,适当加快科研事业费减拨的速度。”(《光明日报》1987. 4. 30)“在‘双增双节’中,怎样把劳动竞赛组织得更有成效?我们的体会是:紧密围绕生产中关键问题进行。”(《工人日报》1989.11.22) 双增双节 双增双节shuāngzēng-shuāngjié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合称。 ☚ 双语 爽 ☛ 双增双节 双增双节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简称。增产、增收,即增加生产、增加收入,指的是增产适销对路产品,保证国家财政增加收入;节约、节支指的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加速资金周转和节省各项开支。增产节约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和光荣传统。早在1951年,中共中央就发出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号召,并于当年在全国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此后,增产节约作为党在经济工作中的长期方针规定下来,并经常开展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1979年,中共中央号召开展的高产、优质、多品种、低消耗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1987年,中央和国务院又作出决定,把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作为当年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全国范围广泛掀起“双增双节”运动。1987年以后,中央和国务院抓“双增双节”工作一直坚持不懈。特别是,我国近几年工业生产中物质消耗的比重上升,利税率下降(据统计,我国近几年工业生产中物质消耗上升了约两个百分点,只要把物耗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净产值30多亿元),同时,我国行政经费开支以每年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在增长,这一增长率大大高于同期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增长率。所以对“双增双节”工作更是十分重视。 ☚ 四川省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 农田基本建设 ☛ 双增双节 双增双节“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简称。我国仍是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是积累社会主义建设资金,解决财政经济问题的根本途径。广泛发动群众,努力增产增收,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仅能够合理地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更好地发展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增加社会财富,而且可以发扬光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优良传统,使之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强大动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重点在于全面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在生产领域,要在保证正常增长速度的同时,注重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增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工业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节约资金,开展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切实加强综合利用; 在流通领域,要积极开拓城乡市场,认真清仓查库,减少商品积压,加速商品和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 在基本建设领域,要适当控制投资规模,合理安排投资结构,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投资效益; 在其他各个领域,如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部门,以及机关、团体、部队等单位,也都必须充分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益,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坚决制止挥霍浪费现象。 ☚ 开源节流 财政效果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