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叉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叉手chā shǒu

两手交叉抱拳,是一种礼仪。敦煌曲子词《十二时》之四:平旦寅,叉手堂前咨二亲。花蕊夫人《宫词》:日晚宫人外按回,自牵骢马出林隈。御前接得高叉手,射得山鸡喜进来。

叉手chāshǒu

❶双手合掌。陈师道《寄滕县李奉议》诗:“曲躬~前致言,畜眼未见耳不闻。暮年何以答此恩,请颂《华严》寿我君。”此诗多用释氏语,叉手即僧礼之合掌,亦即合十也。佛经中所见长跪叉手或合掌叉手之类,属于此项。

❷垂拱。《瀛奎律髓》二十一王半山《次韵雪》诗:“戏挼(奴回切)乱掬输儿女,羔袖龙钟手独叉。”方虚谷注云:“戏挼乱掬者,儿女曹不畏雪也,老人则~于袖中耳。”按龙钟为袖垂貌,此盖两手相叉而笼于袖中,与拜揖时之高拱手有别,盖垂拱也。苏轼《袁公济和复次韵答之》诗:“文如翻水成,赋作~速。”此即用温八叉故事。《全唐诗话》四温庭筠条:“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多为邻铺假手,日救数人。”按此亦垂拱也,一韵写毕时,两手略略相叉,作笼手状;及第二韵腹稿成,即举手再写。故在试场撰稿时之叉手,当然非如拜揖时之高拱手也。《南宋六十家》林希逸《力学》诗:“醉知~矜持易,过似科头点检难。”此为表示恭敬,当为高拱手义。方岳《贺新郎》词:“似恁疏顽何为者,向人前不解高~。宁学圃,种菘韭。”此为拱手求人义。陈著《虞美人》词《咏菊》:“老来犹解高~,遥上花前寿。”此为拱手上寿义。上述两词,皆拜揖时之高拱手也。

❸双手交叉搭在胸前,表示请求或趋承。《词谑》附载费唐臣《新水令》套《夜月追韩信》:“我又怕~告人难,因此上懒下宝雕鞍。”告人即求人。《西厢》二之二:“生云:‘拜揖小娘子。’红唱:‘则见~忙将礼数迎,万福先生!’”三十种本《西蜀梦》剧:“往常真户尉,见咱当胸~。”又《看钱奴》剧:“穷汉每只揖头也不点,佯呆着手也不叉。”《竹叶舟》剧三:“你枉了告玄冥,礼河伯,频~。”《盆儿鬼》剧一:“那太仆两手忙叉。”《赵氏孤儿》剧四:“我恰才叉定手,向前来紧趋伏。”

叉手

叉手

宋元时代的常礼。叉手时必须两手交叉(即拱手)齐胸,俯首及手,犹如后世作揖。又作“抄手”。

☚ 堂候官   齐云社 ☛
叉手

叉手

拱手。陈著《虞美人》(故园处处都荒雨):“老来犹解高叉手。遥上花前寿。华颠无分插花枝。乞取霜根风月、送将归。”

☚ 小来   子 ☛
叉手

叉手chā shǒu

拱手,表示尊敬。陈著《虞美人·次韵人咏菊》:“老来犹解高叉手,遥上花前寿。”(4—3054)方岳《贺新凉·已酉生日,用戊申韵》。:“似恁疏顽何为者,向人前不解高叉手。宁学圃,种菘韭。” (4—2841)

☚ 参差竹   差 ☛

叉手chā shǒu

两手交叉,为一种礼仪。王梵志《平生不吃著》:“叉手立公庭,终朝并两脚。”张保胤《示妓榜子》:“叉手向前咨大使,这回不敢恼儿郎。”

叉手

叉手

唐宋时一种特有的行礼方式,即叉手示敬。《事林广记》载“叉手法”云: “以左手紧把右手,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皆直其四指,以右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不得着胸,稍令稍离,方为叉手法。”行礼时两手距胸约二三寸。此礼于宋时大盛。书中第二十四回:“韩嫂子不慌不忙,叉手向前拜了两拜”,即行叉手礼。

☚ 走百媚   挝子儿 ☛
叉手0469拱手行礼。古方言。宋毛晃《增韵》:「俗呼拱手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则见他~将礼数敬,我这里『万福,先生!』」《水浒传》第二回:「高俅~跪禀道:『…』」抄着手(两手交叉放在身前);袖手旁观。闽语。福建厦门〖tsߵe44 tsߵiu53〗。广东潮阳〖tsߵa33 tsߵiu53〗。两手叉腰。西南官话。贵州赫章〖tsߵa55 sou42〗。

叉手

借指才思敏捷。宋苏轼《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复次韵答之》: “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敏捷》: “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咏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 ,又为‘温八叉’。”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 “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八叉手: 两手相拱。相传唐代温庭筠才思敏捷,考试作赋,叉手构思,顷刻即就,时称 “温八叉” 。

叉手chā shǒu

两手从腰部往下插:(香菱)又命宝玉背过脸去,自己~向内解下来,将这条(裙子)系上。(六二·1480)另见chashou。


叉手chā shǒu

张开两手阻挡:林黛玉赶到门前,被宝玉~在门框上拦住,笑劝道,“饶他这一遭罢。”(二一·459)另见 chashou。

叉手chā shǒu

南方地区市井谓扒手。

表示恭敬

表示恭敬

敛手 插手 垂手(~待立) 逖闻 致敬
表示恭敬严肃:变色而作
表示降服,恭敬:交臂(纳贡~)
两手在胸前相交,表示恭敬:叉手
两手相合以示敬意:拱(拱手)
妇女整理衣襟表示恭敬:敛衽(~致敬) 裣衽 摄衽 束衽 抠衣
身体的一部分稍微向上向前,以示恭敬:欠身
弯下身体表示恭敬:偻 弓身 躬身 哈腰
弯腰如磬状,表示恭敬:磬折 罄折
离席表示恭敬:免席 避席
走下台阶表示恭敬:降阶
侧身而行,表示恭敬:侧行
以手伏地,用膝行走,表示恭敬:膝行蒲地
拜了又拜,表示恭敬:再拜(~稽首)

☚ 恭敬   恭敬的样子 ☛
叉手

叉手

古代礼俗。佛教本有此礼节,《观无量寿经》: “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后通用于社会交往。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唐语林·夙慧》: “华阴杨牢,幼孤,六岁时就学归,误入人家,乃父友也。二丈人弹棋次,见杨氏子,戏曰: ‘尔能为丈人咏此局否?’杨登时叉手咏曰: ‘魁形下方天顶凸,二十四寸窗中月。’ ”唐诗人温庭筠在考场“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宋陈师道《寄滕县李奉议》:“曲躬叉手前致言,畜眼未见耳不闻。” 《事林广记》载: “以左手紧把右手,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皆直其四指,以右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不得着胸,稍令稍离,方为叉手法。”

☚ 折柳赠别   握手 ☛

叉手chā shǒu

❶两手臂相交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
❷合掌而交叉十指。《本草纲目 ·狐》:“狐媚,见人或叉手有礼。”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