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法
根据国民经济中两个经济过程或经济活动关系的比率,来大致确定计划期与此有关的指标的方法。参数可以是人们根据客观经济情况规定的一种标准,即定额,也可以是经济过程中各种联系的客观反映。从形式上看,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参数。静态的参数是指在同一时期内,不同经济现象间的数量联系,如劳动生产率、万元产值运输量、积累率、物耗率等等; 动态参数是指在不同时期内经济现象间的数量联系,如增长速度、弹性系数、投资系数等等。参数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客观经济过程,掌握各种经济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提高计划工作水平。在传统的计划体系里,参数法在编制计划初步方案或编制远景规划草案中大量运用。参数法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孤立地考察每两个经济过程或经济现象间的联系,而不能将影响某个经济过程或经济现象的其他所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考察; 使用同一指标从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数值,增加了综合平衡的困难。在现代计划方法里,参数法或作为经济数学模型方法的补充,或作为经济数学模型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一定作用。运用参数法时,应对报告期的参数作适当修正,以适应计划期情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