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去Qù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姓氏考略》亦收载并注其源:
❶“去疾氏之后。”此以名为氏,系出姬姓。
❷又注:“《后汉书·南匈奴传》有右贤王去卑,其后或以为氏。”此亦以名为氏,出自匈奴族。
五代时有去诸。

去qù

❶后,以后。贾岛《送丹师归闽中》:自说从今去,身应老海边。韦庄《丙辰年鄜州遇食城外醉吟》之四:马骄风疾玉鞭长,过去唯留一阵香。
❷持续。崔颢《赠王威古》: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
❸助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状态。李群玉《送于少监自广州还紫逻》:宦情薄去诗千首,世事闲来酒一尊。王维《观别者》: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皮日休《寄润卿博士》:若使华阳终卧去,汉家封禅有谁文?

去qù

❶離開。《漢書》賈誼《弔屈原賦》:“見細德之險徵兮,遙增擊而去之。”劉楨《遂志賦》:“去峻溪之鴻洞,觀日日于朝陽。”
❷除去,棄。班固《東都賦》:“去後宮之麗飾,損乘輿之服御。”引申爲治癒。枚乘《七發》:“今太子之病,可無藥石針刺灸療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説而去也。”

去qù

❶语助辞,犹来字。李商隐《题僧壁》诗:“大~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李群玉《送于少监自广州还紫逻》诗:“宦情薄~诗千首,世事闲来酒一尊。”两诗去字皆与来字对举,互文也,去犹来也。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老~诗篇浑漫与。”老去,犹云老来也。白居易《题峡中石上》诗:“诚知老~风情少。”苏轼《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诗:“诗人老~莺莺在。”史达祖《祝英台近》词:“此情老~须休,春风多事,便老去越难回避。”凡云老去,义均同上。《太平乐府》八李致远《粉蝶儿》套《拟渊明》:“量这些来小~官职,枉消磨了浩然之气。”此犹云这一些些小来官职。《雍熙乐府》十八无名氏小令《朝天子》:“志高伯夷,才超仲舒,说的~,行不~。”此犹云说得来做不来。

❷语助辞,犹啊字。王维《观别者》诗:“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不行无可养,行~百忧新。”言不行则无以养亲,行啊,又觉百忧丛生也。欧阳修《梁州令》词:“如今却恁空追悔,元来也会忆人~!”此犹云元来也会忆人啊。高观国《凤栖梧》词:“拚却一番花信阻,不成日日春寒~!”此犹云难道日日春寒啊。刘辰翁《踏莎行》词:“雪晴须有踏青时,不成也待明年~!”此犹云难道也待明年啊。黄庭坚《昼夜乐》词:“夜深记得临岐语,说花时,归来~!”此犹云归来啊。《绝妙好词》三赵与《谒金门》词:“归去~!风急兰舟不住。”此犹云归去啊。《错立身》戏文:“我要性命何用,不如寻个死~!”此犹云不如寻死啊。又:“寻思你~真惨凄,只得与你耽着罪,到前途作个道理。”此犹我想你啊真惨凄。

❸语助辞,犹着字。陆龟蒙《袭美以公斋小饮见招》诗:“依方酿酒愁迟~,借样裁巾怕索将。”此犹云迟着。皮日休《寄润卿博士》诗:“若使华阳终卧~,汉家封禅有谁文?”此犹云卧着。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故烧高烛照红妆。”此犹云睡着。杨万里《船中蔬饭》诗:“何曾万钱方下箸,先生把菜亦饱~。”此犹云饱着。《董西厢》三:“不走了,厮觑者。神天报应无虚设,休休休!负德孤恩的见~也!”此犹云见着或看着,意言负德孤恩的结果看得见也。《北词广正谱》十七《双调》王伯成《鸳鸯煞》:“畅道薄幸亏人,神天觑者。到如今着个坚心儿挨。不消分别,负德辜恩见~也!”义同上。《雍熙乐府》十《一枝花》套《陈玄礼骇赦》:“直等拿住贼臣恁时节,教那厮自分说,陛下听者,臣是臣非见~也!”义同上。《乐府新声》上张彦文《一枝花》套《春风醉碧桃》:“你个聪明的小姐,宁心儿记者,咱这说下的盟言应~也!”此犹云应着或验着。

❹语助辞,犹了字。杜牧《杏园》诗:“莫怪杏园憔悴~,满城都是插花人。”此犹云憔悴了。徐凝《玩花》诗:“明朝渐校无多~,看到黄昏不欲回。”此犹云无多了。校与较同,犹差也,参见311页“较❶”。《太平乐府》二刘时中小令《清江引》:“风雨两无情,庭院三更夜,明日落红多~也。”此犹云明日落红更多了也。《董西厢》一:“兀的般标格精神,管相思人~也妈妈!”此犹云定相思煞人了也。妈妈为无聊呼吁之辞。又:“是一段风流冤业,下梢管折倒了性命~也!”此犹云定牺牲性命了也。

❺犹后也,指示时间之辞。陶潜《游斜川》诗:“未知从今~,当复如此不?”从今去,即从今后也。苏轼《下天竺惠净师以丑石赠行作三绝句》:“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便从洛社休官~,犹有闲居二十年。”言乐天自洛社休官后,犹有二十年闲居也。又《次韵王郁林》诗:“平生多难非天意,此~残年尽主恩。”此去,此后也。《宋百家诗存》陈必复《百五节》诗:“此~嬉游少,风光又一年。”刘克庄《鹊桥仙》词:“不交平勃,不游田窦,也不朋他牛李。平章此~似何人,似洛社、戴花舞底。”义均同上。晏几道《浪淘沙》词:“霜鬓知他从此~,几度春风。”从此去,从此后也。巾箱本《琵琶记》十:“但愿公婆从此~,相和美。”义同上。张元幹《感皇恩》词:“愿从今日~,身长健。”言从今日后也。吴泳《沁园春》词:“从今~,且亭前放鹤,溪上垂纶。”义见前。《花草粹编》九刘伯宠《满庭芳》词:“后会芙蕖未老,从今~,日望归鸿。”义同上。刘克庄《水龙吟》词:“待从今向~,年年强健,插花高会。”向去即以后,参见657页“向❶”,言从今以后也。赵长卿《小重山》词:“起来窗下看盆池。伤春~,消瘦不胜衣。”言自伤春以后也。吴潜《声声慢》词《赋梅》:“林逋~,问影疏香暗,谁赋其间?”言自林逋以后也。

❻介词,略同“在”。辛弃疾《品令》词《族姑庆八十,来索俳语》:“莫祝灵龟椿鹤,只消得、把笔轻轻~,十字上、添一撇。”“只消得”之后按文义应作一句读,“去十字上”意即“在十字上”。赵善括《霜天晓角》词《送林兴国之任》:“看~芳菲时候,日边听、好消息。”吕渭老《满江红》词:“~醉乡、深处著身心,休铭栉。”晁端礼《柳初新》词:“~你行、有甚罪过?送一场、烦恼与我。”义并同。“去”的此种用法诗词中不很常见,但在同时的白话小说中却多有其例。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七十一回本《水浒传》二十九:“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然转身便走。”
“去”这种用法在唐代和北宋口语中已较普遍。《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660-665页载卢向前《伯希和3714背面传马坊文书研究》录文:“传驴三十六头去七月二十一给送帛练使司马杜雄充使往伊州。”“二匹去七月二十二日给使人杨玄往伊州,停经十四日。”据考证,文书为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残卷,末尾有年月日及主管吏员签署画押。〔日〕释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右圆仁等,为抄写阙本经论流传本国,去开成三年七月,随日本国朝贡使来到扬州。去开成五年八月十三日到城,奉使牒权寄住资圣寺听学。”《陆九渊集》卷三五《语录下》:“伯敏问云:‘日用常行,去甚处下功夫?’”可见从初唐至北宋,在胥吏、留学僧、学者的笔下,“去”均可如此用,介出时间或处所。

❼“去”还可以和表示“胜任”“能承担”的“住”字同义。卢祖皋《鱼游春水》词:“离愁禁不~,好梦别来无觅处。”禁不去,犹言受不住、受不了。《董西厢》五:“张君瑞病恹恹担带不~,说不得凄凉,觑不得凄楚。”“担带”同“耽待”,为承受义,后加“不去”亦犹言“受不了”。《全元散曲》1828页无名氏《集贤宾》套《秋怀》:“倦开眼亲黄卷,怎舒情倒玉壶,天气更萧肃,你便是铁石人也耽不~。”义与上同。另《陆九渊集》卷三五《语录下》:“后生自立最难,一人力抵挡流俗不~,须是高着眼睛看破流俗方可。”犹言抵挡不住。《朱子语类》卷一〇九:“虽曰州郡富厚,被人炒多了,也供当不~。”意亦犹供应不起。“去”《广韵》音丘据切,溪母御韵;“住”音持遇切,澄母遇韵。据该书独用、同用例,鱼部独用,虞模二部同用,中唐以前大体如此。但白居易《琵琶行》已“住”(虞部)“去”(鱼部)相押,至晚唐五代则三部合一,宋元词曲承此。如张先《惜双双》词下阕押“去、语、遇、住”,晏殊《渔家傲》词押“去、住、雨”。“去”“住”二字声母则相去较远,但方言容或相近相同而可通。

❽即处,表示地方或所在。孟浩然《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诗:“愁君此~为仙尉,便逐行云去不回。”去一作处,去即处也;此去即此处也。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诗:“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所”字《文苑英华》作“处”,郭茂倩《乐府》作“去”(《乐府》题为《昆仑子》)。谈经去即谈经处也。《绝妙好词》二史达祖《绮罗香》词:“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汲古阁本及四印斋本《梅溪词》均作“流处”,流去即流处也。辛弃疾《鹊桥仙》词:“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里。”里与哩同,犹云也自有思量处哩。《太平乐府》一马九皋小令《塞鸿秋·凌歊台怀古》:“凌歊台畔黄山铺,是三千歌舞亡家处;望夫山下乌江渡,是八千子弟思乡~。”去与处互文也。同卷冯海粟小令《鹦鹉曲·忆西湖》:“草萋萋一道裙腰,软绿断桥斜~。”即断桥斜处也。又前人前调《至上京》:“李陵台往事休休,万里汉长城~。”即汉长城处也。

❶语助词。相当于来、啊、着、了等字的用法。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老去诗篇浑漫与。”老去犹云老来。又如黄庭坚《昼夜乐》:“夜深记得临岐语,说花时,归来去!”此犹云归来啊。
❷犹后,指示时间之辞。如陶潜《游斜川》:“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从今去即从今后。

☚ 包弹   去处 ☛

❶动词词尾。史达祖《祝英台近》(柳枝愁):“柳枝愁,桃叶恨,前事怕重记。红药开时,新梦又溱洧。此情老去须休,春风多事。便老去,越难回避。”“老去”,老来。史达祖《绮罗香》(做冷欺花):“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去。”“流去”,即流掉。
❷往。刘辰翁《踏莎行》(璧彩笼尘):“雪晴须有踏青时,不成也待明年去。”吴泳《沁园春》(鶗鴂鸣兮):“从今去,且亭前放鹤,溪上垂纶。”“从今去”,犹言往后。

☚ 玉东西   去去 ☛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去,人相违也。”引伸为离去。《诗·大雅·烝民》:“鸟乃去矣,后稷呱矣。”1.通“弆” ju
〔例一〕 《左传·昭公十九年》:“纺焉以度而去之。”去,当作“弆”,掩藏。去通“弆”。
〔例二〕 《左传·闵公二年》:“卫侯不去其旗。”《释文》:“藏也。”去,收起。
去,溪母、鱼部;弆,见母、鱼部。溪、见旁纽双声,鱼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2.通“驅” qu
〔例〕 《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去,驱逐。去通“驱”。
去,溪母、鱼部;驱,溪母、侯部。溪母双声,鱼、侯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 上一篇:禸
  • 下一篇:參

去qù

(1)置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或状态的持续。晁端礼《金盏子》:“屈指,重算归期,知他是何时见去里。”(1—427)里,等于哩。刘克庄《沁园春·和林卿韵》:“偶有时戏笔,官奴藏去;有时醉坠,宗武扶将。”(4—2598)苏轼《南歌子·再用前韵》:“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1—293) (2)犹处。辛弃疾《鹊桥仙·送粉卿行》:“旧时行处,旧时歌处,空有燕泥香坠。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3—1902)去里,处哩。

☚ 取次   去程 ☛

去qù

❶离开。《魏风·硕鼠》一章: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郑《笺》::“逝,往也。往矣将去女,与之诀别之辞。乐土,有德之国。”《大雅·生民》三章:“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孔《疏》:“鸟乃飞去矣,后稷遂呱呱然而泣。”
❷去掉、免除。《小雅·斯干》三章:“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鲁诗》“芋”作“宇”。毛《传》:“芋,大也。”郑《笺》:“芋, 当作 ‘’, ,覆也。寝庙既成,其墙屋弘杀,则风雨之所除也; 其坚致,则鸟鼠之所去也;其堂室相称,则君子之所覆盖。”陈乔枞《四家诗异文考》:“扬雄《将作大匠箴》: ‘墙以御风,宇以蔽日,寒暑攸除,鸟鼠攸去。’”《小雅·大田》二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螟,míng,食心虫。螣,tè,食叶虫。蟊,máo,食根虫。贼,zéi,食节虫。郑《笺》:“四虫者恒害我田中之稚禾,故明君以正己而去之。螟螣之属,盛阳气嬴则生之。今明君为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与炎火,使自消亡。”《大雅·云汉》六章:“旱既大甚,黾勉畏去。”郑《笺》:“黾勉,急祷请也。欲使所忧畏者去,所忧畏者魃也。”魃,bá,旱神。

☚ 卉木   未 ☛

读音j·ü(ˇ),为ü韵目,属u—ü韵部。居许切,上,语韵。
❶同“弆”,收藏。《集韵》:“弆,藏也;或作去。”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q·ü(-),为ü韵目,属u—ü韵部。丘於切,平,鱼韵。
❶疾走。《集韵》:“去,疾走也。”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q·ü(ˋ),为ü韵目,属u—ü韵部。丘倨切,去,御韵。
❶离开;离去。
❷除去。
❸失去。
❹距离。
❺“平上去入”的去声。
❻扮演。

上一条: 下一条: ">

去qù

除去:同是大烟鬼,人家杨二玍~了自己的烟泥儿还能赚钱呢!(张钧《伪都烟云》)。

去气qī

离开。例:~~~!快点走,嫑在这儿胡说八道了!
❍ ~!避远!
《说文》:“去,人相违也。”段注:“违,离也。”


去取qù

除;撤除;去掉。例:多了一个,要~掉一个。
❍ 这事牵扯到了你,你也~不离手!
❍ 把这项工作~掉。
《广韵》:“去,除也。”《集韵》:“去,撤也。”

助词。用在动词与补语之间,使句子具有假设或推测的意味。俗语:“赢去赢着个枣儿钱,输去输着个袄儿钱。言赌博输多赢少的规律。”“甜菜胡萝卜吃去好,吃上屎多力气少。”民谣:“张义堡山里气候凉,出产青稞的好地方,又拉糁子又推面,搓鱼子吃去更美当。” 《蓝桥挑水》(贤孝):“看去你姑娘也是个有钱人,黄花闺女怎么把水挑?” 《郭巨埋儿》(贤孝):“犏牛犁地去一对站,靼轭子在牛脖子里横巴浪挡。” 《团圆宝卷》:“好烟拿来就装上,辣胡汤来喝去香。”

去qù

❶扮演。〔例〕昨天哪听余叔岩这出戏真好,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全部《失空斩》。余叔岩哪,去诸葛亮,跟活的一样!(全一199)∣“去姜子牙的那个人忘词儿了。”“唱到哪点儿忘了?”(全二596)∣顶好是让淑彦勤来着点儿,慢慢儿地熟了,让他们自个儿搞。咱们娘儿俩呢,就“去”那个拉胡琴儿的、敲边鼓儿的。因话儿提话儿,没准儿那边就先开口了!(穆219)
❷叱责。〔例〕去去,我们这儿不要这添言不添钱的。(全二69)∣其他小伙伴见我采取了“行动”,立刻呼啦抢占了球台。女孩子气呼呼地说:讨厌,捣什么乱?我回答说:去去去,一边玩去。(晚97.6.13)

去tɕ‘i44

往,走,离开: 你开会~吗不~。《汉书·朱买臣传》: “不能留,即听~。” 《广雅·释诂》: “去,行也。” 古去作朅。《说文》: “朅,去也。” 段注: “古人文章多云朅来,犹去来也。”《广雅释诂》: “朅,去也。” 两字为溪母,鱼月通转。固原去读起,去古读khia,起古读khiə, 同属溪母,音相近,存古音。

〔qu〕mongl: 他~ 了。wud mongl jul。
去处 〔qu chu〕 mongl nangddex。
去年 〔qu nian〕 jut beab.
去世 〔qu shi〕das jul; ghotmongl jul.
去岁 〔qu sui〕 jut beab。

去ko213[k′ɔ]

❶完蛋,完
⊳~去(完蛋了)。
❷捉迷藏时约定开始的口令
⊳固未~(还没开始)|~去(开始)!

ㄑㄩˋ1144藏。中原官话。山西西南部〖 〗。把钱~过,休教人看见了!‖这是还你的一百元,你把它~了!《左传・昭公十九年》:「纺焉以度而去之。」孔颖达疏:「去即藏也。字书去作弆,羌莒反,谓掌物也。今关西仍呼为弆,东人轻言为~,音莒。」放;加进去。湘语。湖南长沙〖〗。~点盐‖~点麻油。死;去世。吴语。浙江金华。闽语。福建永春〖〗。取;减。中原官话。河南。李准《冬天的故事》:「够了!这是那里的烟叶?这是玉梅领的烟叶,我刚才~下来两把。」豫剧《小二黑结婚》:「二黑~下挎包,坐在炕上,小芹替二黑将新毛巾换上。」下去(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状态在继续)。吴语。浙江金华岩下〖〗。用用只顾不断地旧~‖水小~罢。下(用在摆、置、囥、坐、徛等动词之后,表示能否容纳下)。吴语。浙江金华岩下〖〗。摆桌上摆得~弗?摆弗~。很;非常。冀鲁官话。山东聊城〖〗。天~黑,叫我怎么去啊‖枣多好看,有的鲜红,有的~紫‖头上咂了个疙瘩,咂的~肿!极了(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的后面)。东北官话。东北〖〗。今天广场上的人可多了~了‖这座楼可大了~了!粤语。广东阳江〖〗。快到死~快极了!了(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闽语。福建厦门〖〗。我食~我吃了‖无~没了‖乌~黑了。朝;向。中原官话。山西临汾〖〗。~南走朝南走。

去qu

❶离开。《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阳虎~齐走赵。”(阳虎:人名。走:逃跑到。)《史记·高祖本纪》:“十余日,高祖欲~,沛父兄固请留高祖。”(沛:地名。固:坚决。)《楚辞·九章·哀郢》:“~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遵:沿着。以:而。)
❷距离。《韩非子·五蠹》:“~门十里以为界。”《孟子·公孙丑上》:“纣之~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武丁:古代君王。流风:风气。善政:好的政策。犹:还。)

〈隐〉北方戏曲界指扮演角色。

去qù

❶离开;失去
 △ ~世|大势已~。
❷除掉;减掉
 △ ~粗取精。
❸过去的
 △ ~年。
❹离开原地或说话人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 ~城里。
❺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或趋向等
 △ 朝教室跑~。
❻表示后面的动作是目的
 △ 我~游泳。
❼去声
 △ 阴阳上(shǎng)~。

去qù


❶离开:~世︱~职︱~就丨故~丨一~不返︱来~匆匆︱扬长(chang)而~︱一怒而~︱拂袖而~︱踱(duo)来踱~。
❷失掉;失去:大势已~。
❸往:~处丨~路丨~向︱~向不明︱死~活来︱何~何从︱来龙~脉︱不知~向︱翻来覆~︱颠(dian)来倒~。
❹除掉:~病︱~火︱褪(tun)~︱~伪存真︱~粗取精︱掐(qia)头~尾︱陈言务~。
❺距离:相~不远︱两地相~十里。
❻已过去的时间:~年︱~岁︱~秋︱~冬今春。
❼表示趋向或持续:进~︱回~︱说下~。
❽去声,汉语四声之一。普通话去声的调子是下降的,符号作“㇏”:平上(shang)~入。
❾扮演:这出戏里他~诸葛亮。

去qù

❶ 离开原地到别处:去世│去留。
❷ 从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到另外的地方:去向│去商店。
❸ 失掉,失去:大势已去。
❹ 去掉:去病│去伪存真。
❺ 相距:去今│相去甚远。
❻ 以前的:去事│去年。
❼ 婉辞,人死亡:他去了。
❽ 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的前后,表示要做某事或已经做这件事了:去旅游│打牌去了。
❾ 用在某些形容词后面,表示“非常……”、“极……”:人可海了去了│楼高了去了。
❿ 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之一,去声:阴阳上去。
⓫ 扮演角色:去红娘这一角色。
⓬ 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物随动作离开原地:带去│捎去。
⓭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继续进行:大步走去。

(16次)
❶离去;出离。孰期~斯《天》 ~故乡而就远兮 发郢都而~闾兮 ~终古之所居兮 忽若~不信兮《章·哀》掩此哀而不~《章·悲》 与化~而不见兮《远》 鼓枻而~ 遂~不复与言《漁》 将~君而高翔《辩·四》 ~君之恒干《魂》 木~根而不长《惜》 遥增击而~之《弔》 主人将~ 余~何之《服》
❷度过。~白日之昭昭兮《辩·三》

去qù

❶到,往。《卜居》:“何去何从?”
❷离开。《哀郢》:“发郢都而去闾兮,荒忽其焉极。”“去闾”,离开自己居住的闾里。《哀郢》一篇此义项的用法多见,如“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❸消失。《远游》:“与化去而不见兮。”
❹ 去掉,除去。《周易·系辞下》:“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弗去,不除去(即改正)。《惜誓》:“木去根而不长。”去根,除掉根。《悲回风》:“掩此哀而不去。”
❺ 应作“夫”。《天问》:“孰期去斯,得两男子?”洪兴祖补注:“去,一作夫。”此说得到广泛认可。夫、去形近而误。“夫斯”,复合指示代词,意即“这个”。

去qu

去磁 去处(chu) 去掉 去火 去就 去路 去年 去孽(nie)去任 去日 去声 去世 去势 去暑 去思 去岁 去向 去雄 去职1 出去 故去 过去 回去 进去 上去 失去 褪去 下去 去磁器 去垢剂 去湿机 去水剂 去痛定 去污粉 去污剂 过不去2过得去 豁出去 去暗投明 去粗取精 去旧布新 去末归本 去日苦多3 去天尺五4 去伪存真 去向不明 去邪归正 死去活来 心去难留 有去无回 来龙去脉 大江东去 大势已去 颠来倒去 翻来覆去拂袖而去 过意不去 眉来眼去 说不过去 说得过去 扬长而去 一来二去 直来直去 一去不复返 来无影,去无踪

去qu

❶从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他已经~北京了|大伙儿都~了火灾现场|准备好行李,说~就~。
❷除去;除掉:~伪存真|这种草药能~风湿|这一句是文章的中心,不能~掉。
❸距离;差别:两人的技术相~不远|两地相~约 100公里|鸦片战争~今已150多年了
❹用在另一动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要做某事或去做某事:你~写,我来抄|大家争着~做|我到图书馆看书~|他到南方出差~了。


去//·qu

❶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或结果:他向河对岸游~ |小明被老师叫 ~了|这件衣服花~了她500元|他的工资已经被人领~了。
❷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持续:由他编~|这件事就这样定了,别人要说什么就任他说~。

(反)来

去qù

❶除掉;除去:薛蟠便叫两个小厮进来解了绳子,~了夹板,开了锁看时,这一箱都是绸缎绫锦洋货等家常应用之物。(六七·1617)他和板儿每样吃了些,就~了半盘子。(四一·942)内则调元补气,开胃口,养荣卫,宁神安志,~寒~暑,化食化痰。(八十·1999)
❷相差,距离:他两个虽能诗,较腹中之虚实虽也~宝玉不远,但第一件他两个终是别路。(七八·1945)
❸婉辞,指去世: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连面也不能一见。(三·54)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十三·273)
❹从所在地离开: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了。(四一·943)自然不止你两个,想这园里凡大的都要~呢。(七七·1899)三春~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十三·271)
❺从此处到某处:他的事多,况且不喜人~,咱们~了,他岂不烦腻? (十四·293)正闹着,人回苏州~的人昭儿来了。(十四·295)必定是外头~掉下来,不防被人拣了去。(二一·462)
❻在动词(或介词)结构后面,表示去的方向:贾珍说着话,就过那屋里~了。(十·223)越往前~越冷了,老太太未必高兴。(三九·897)你看那河里怎么像个人在黑影里~了,敢是个鬼罢。(七六·1885)
❼在动宾结构后面,表示去做某事或结果:那里找这一群花子~! (四九·1147)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七·169)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一·21)
❽在动词结构与动词之间,或介词结构与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出家。(三·55)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了结此案。(一·11)那红玉只装着和坠儿说话,也把眼~一溜贾芸。(二六·588)
❾在动词结构前,表示去做某事:你要爱他,不值什么,我~拿平儿换了他来如何? (十六·326)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睬他。(一·13)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纸上谈兵。(七六·1890)无材可~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一·6)
❿在“由”、“凭”、“让”等介词结构后,表示某种状态持续下去:我那里管他们,由他们~罢。(四五·1032)也亏你们心里不理论,只凭他~,到也妙。(二五·568)环儿更是个燎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炕,让他们钻~罢。(五五·1303)
⓫与形容词搭配,表示超越限度: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三五·794)这也奇了,还从那里再好的~呢。(四九·1131)
⓬在代词后面,表示持续状态:不必再往下联,若底下只这样~,反不显这两句了。(七六·1886)
⓭用动词和宾语之间,表示动作的结果:(袭人)说着,便拈了几个松子穰,吹~细皮,用手帕托着,送与宝玉。(十九·411)秦显家的听了,轰~魂魄,垂头丧气,登时掩旗息鼓,卷包而出。(六二·1448)


去·qù

❶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离开说话人所在地:我们且往前边找找~,有了姑娘,自然你的茶钟也有了。(七六·1872)司棋连说带骂闹了一回,方被众人劝~。(六一·1433)
❷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延续: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十七—十八·350)从琴妹掷起,挨次掷~,对了点的二人射覆。(六二·1460)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二八·630)
❸在动词加“得”或“不”后面,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如今太太事多心烦,有客来了,若可推得~的,就推过去了,都是凤姑娘周旋迎待。(六·136)我自想着,未必熬的过年~呢。(十一·243)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那里就称起“我们”了!(三一·712)
❹用在动词后面,表示除掉: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四十·921)


去qù

❶罪退之也。《禮記·禮運》: “有執者去,衆以爲殃。” 鄭玄注: “去,罪退之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去,羌吕反,注同。”
❷猶“除”。《論語·鄉黨》: “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 鄭玄注:“去,猶除也。” (敦煌殘卷唐寫本《論語》鄭注)

去qù

旧时戏曲、曲艺行谓扮演角色。相声《黄鹤楼》:“咱唱‘黄鹤楼’啦,您去谁?您挑角儿吧!”

返、归、还、回;来;去、往

○返fǎn

(动)回:~国|~还|~里|~老还童|往~|一去不复~|徒劳往~|流连忘~。

○归guī

(动)回:~家|~国华侨|衣锦荣~|落叶~根|荣~故里。

○还huán

(动)回:~家|把家~|返老~童|衣锦~乡。

○回huí

(动)到原来的地方:~还|~去|~来|~家|~乡 |~北京|~归故土|送~原处|打马~城|得胜~朝|打道~府。

●来lái

(动)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回|~宾|~函 |~稿|~去分明|~龙去脉|~者不拒|~了一条船|~了两封信|~北京看看|~无踪,去无影|我~了。

○去qù

(动)从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路|~向|~了个信儿|~了一辆车|~各地走走|~留听便|一来二~|扬长而~|拂袖而~|他~了|那里危险,~不得。

○往wǎng

(动)去:~来|~返奔走|徒步而~|乘船前~|联袂而~|来~。


离、去;留

○离lí

(动)离开;离去:~校|~队|~休|脱~|背~|撤~|叛~|分~|~别|悲欢~合|貌合神~|~家出走|~乡背井|~经叛道|~群索居|调虎~山|避世~俗|三句不~本行|他~家已经两年了 |孩子~不开妈妈。

○去qù

(动)〈书〉离开:~世|~职|~任|~就|~留未定|拂袖而~|扬长而~|~危就安|~邪归正|人~楼空|~国|~留两便|何~何从。

●留liú

(动)不离去:~任|~下|久~|暂~|居~|滞~|逗~|停~|你~在原地|班长~一下|~恋不舍|一个人~在家里|让我~下照顾病人。


来;去

○来·lái

(动)(一)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你是走~的吗|拿把锯~|像潮水般涌~|传~了振奋人心的消息|飞~一只燕子。
(二)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或估量、目的等:信笔写~|一觉醒~|说~话长|看~超产没问题|想~不会错|这是买~给自己用的。

●去·qù

(动)(一)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离开说话人所在地:拿~|上~|进~| 向河边走~|汽车向前开~|把这个给他捎~|给老师送~。
(二)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由你想~|让他说~|一眼看~,群山起伏,十分壮观。


来;去

○来lái

(动)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宾|~函|~稿|~龙去脉|~者不拒|~了两封信|~北京看看|~无影,去无踪。

●去qù

(动)从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路|~了封信|~各地走走|~留听便|扬长而~|拂袖而~|那里危险,~不得。

取←→舍 去 弃qǔ ← → shè qù qì

取:1. 拿到身边;2. 采取;选取。
舍:舍弃。
去:除掉。
弃:舍去。
【例】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诗经·伐檀》)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西汉·司马迁: 《鸿门宴》) 舍瑟而作。(《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宋·沈括: 《雁荡山》) 去死肌,杀三虫。(唐·柳宗元: 《捕蛇者说》) 黛玉那日弃舟登岸。(清· 曹雪芹: 《红楼梦》)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宋· 苏洵:《六国论》)


来←→往 去lái ← → wǎng qù

来: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
往:去。
去: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例】 玉凤姑娘道:“我也正在这里想,论我出去这趟,倒不要紧;但是他们既说来上祭,他以礼来,我以礼往,却不可不叫他到灵前,尽这个礼。” (清.文康: 《儿女英雄传》) 退潮的时候,我扶着她走近窗边,指着海说:“一来一去,来的时候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平静呵!一样的美。”(鲁彦:《听潮的故事》)

去qù

〖动词〗
一、离开(88)。《郑庄公戒饬守臣》:我死,乃亟去之。——我死了以后,就赶快离开这里。《宋人及楚人平》:庄公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楚庄王带兵围住宋国都城,楚军只有七天的粮了,吃完这些粮食还不能获胜,就要离开这里回去了。《苏秦以连横说秦》: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平日生活所需的物资和费用没有了,只好离开秦国回家去。
二、走,往(7)。《屈原列传》: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楚怀王竟然听信郑袖的话,又释放走了张仪。《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回家走吧,田园快要荒废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于鲁不可,则去之齐。——在鲁国不被任用,就往齐国去。
三、失去(1)。《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因此,孙叔敖三次失去相位,却并不悔恨。
四、距离(9)。《司马错论伐蜀》: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回过头和戎狄争夺,这样距离建立王业远得很了。《颜斶说齐王》: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命令说:“有敢到距离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割草的,办他的死罪,决不赦免!”《送天台陈庭学序》: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我国西南部的山水,惟独四川的最为奇特。然而,距离中原地区极其遥远。
五、除去,除掉(20)。《石碏谏宠州吁》: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除去“顺”而效法“逆”,因此会加速祸乱的到来。《子革对灵王》: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楚王接见了他,除掉帽子、披肩,丢掉鞭子,同他谈话。《展禽论祀爰居》:武王去民之秽。——周武王除去了人民的祸害。
六、抛弃,舍弃(6)。《管晏列传》:俗之所否,因而去之。——百姓所反对的,因而就抛弃它。《原毁》: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他们日日夜夜地思考,舍弃那些不像舜的地方,趋向那些类似舜的地方。《五代史宦者传论》: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假使君主一旦觉悟,只要揪出她而且抛弃她就行了。


去qù

〖形容词〗
过去的(4)。《与陈给事书》: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过去的一年春天,我也曾经进见过你一次。《祭十二郎文》:去年,孟东野往。——去年,孟东野前去。《祭十二郎文》: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常常发作而且加重。”

去qù

❶ 离开。《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女,适彼乐土。”(女:同“汝”。)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此地空余黄鹤楼。”用作“死”的婉词。《乐府诗集·孤儿行》:“居生不乐,不如早~,下从地下黄泉。”袁枚《祭妹文》:“而不谓汝之先予而~也。”
❷ 距离,距。《孟子·公孙丑上》:“纣之~武丁未久也。”《鸿门宴》:“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四十里。”
❸ 去掉,除掉。《孟子·滕文公下》:“~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赤壁之战》:“为汉家除残~秽。”
❹ 过去的,以往的。《新语·至德》:“斯乃~事之戒,来事之师也。”白居易《与元微之书》:“长兄~夏自徐州至。”
❺ 前往,到……去。《孔雀东南飞》:“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成婚。”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桃花依旧笑春风。”
❻ 用在动词或动宾词组后,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世说新语·德行》:“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
另见293页jǔ。


去jǔ

收藏。后来写作“弆”。《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草实而食之。”
另见508页qù。

*qu

C8A5
❶由此处到彼处;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来~/~向/~路/他昨天~广州了/你~不~公园?
❷相差;距离:两地相~千余里。
❸离开:~职/~世/~就。
❹除掉:~火/~痰/~核/这根棍儿太长,~一小截。
❺已过去的:~年/~岁。
❻扮演(戏曲中的角色)。
❼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拿~/带~/下~/进~/你过~/吃饭~了。
❽用在形容词后,表示程度深:今天的人多了~了/东北冷了~了。
❾汉语四声之一:平上~入。

抛弃

抛弃

抛(抛舍;抛却;抛除;抛持;抛漾;抛掉;抛调;抛躲;抛撇;抛掷;抛置;抛亸) 弃(弃投;弃捐;弃背;弃绝;弃遗;弃播;弃掷;斥弃;投弃;放弃;破弃;违弃;扬弃;排弃;摒弃;摈弃;斡弃;辍弃;掷弃;捐弃;攘弃;撇弃;篾弃;擿弃;舍弃;废弃;简弃;撤弃;离弃) 去 扔(扔下;扔弃;扔掉) 丢(丢弃;丢却;丢搭;丢答;丢掉;丢撇) 甩 委(委弃;捐委) 投(投弃;投畀)抵(~璧于谷) 摈 揥 掷(掷置;格掷) 摽(摽弃) 揄(揄弃)撇(撇却;撇闪;顿撇) 拽 捐(捐放;捐舍;麋捐) 蹬(~脱)飏 离(离弃;~异) 遗(遗弃;遗绝) 绝 屏(屏掷;屏黜) 废(虚废) 黜(黜屏;黜除) 简 搥提 撩吊 抵彻 违舍 扫灭 抹杀 抹抹煞 放手
抛弃原来职业:弃行
抛弃职责:弃事
抛弃官职:抽簪
摈弃世事:宾事
弃绝事理:绝理
抛弃俗虑:遗虑
弃绝尘俗:绝俗
把东西抛弃:尽付东流
丢弃佩物:遗佩
丢弃笔:掷笔 投笔
抛弃馆舍:捐舍 捐馆(捐馆舍)
弃置、抛弃:诿弃
放弃,丢掉:委捐
撇下,丢掉:撇罢
排除,抛弃:摈除 格除 拨弃
排斥抛弃:拨弃 摈弃 排摈 屏弃 弃斥
 控制情感,摈弃欲望:禁情割欲
 驱逐摈弃:驱摈
毁除,抛弃:毁弃
厌烦而抛弃:厌弃(扔掉不要:抛弃)

另见:除去 不要 舍弃 扔出 ︱保留 拾取

☚ 抛弃   抛弃人 ☛

过去

过去

昔 故(~道) 昨(昨天;昨日)日(日昨) 当(当初) 以往 先前
从前,过去:往 比先
过去的时候:昔(昔日;昔年;昔者;昔时;往昔;当昔;伊昔;在昔;宿昔;夙昔;畴昔;曩昔;谁昔;远昔) 日(日前;日者;异日;当日;往日;异日;他日;佗日;畴日;素日;向日;向日) 旧(旧来;旧日;旧时) 向(向日;向者) 顷(顷日;顷者) 当年 当时 昨前 昨夜 异时 先前 从前 比来 昨者 乃者 古者 古昔 旷古 振古 畴年 畴古 往古 往代 往初 往前 往时 往年 过往 逝往 以往 曩年 曩时 曩岁 曩载 畴曩 原先 在先 从先 迺者 乡时 闲常 宿夕
过去,昔日:旧时
以往,从前:已 异
过去,从前:往者
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曾经
过去的:去(~冬;~年) 客(~岁;~冬) 逝 前(~夜)
刚过去不久的时间:才(刚才~然;~方;刚才这才) 方(方才;方且;方始) 甫(~接来信) 适(适才;适来;适间;适尔) 顷(顷来;顷前) 恰(恰方;恰来;恰则) 暂早来 刚刚
过去的一般的日子:往常 每常 素常
过去的许多年:历年 累年
过去的年月:徂年
(现在以前的时间:过去)

另见:时间过去 古代 久远

☚ 过去、现在、将来   以前 ☛

除去

除去

除(除开;除却;除掉;屏除;破除;剪除;排除;脱除) 去(去除;去掉;罢去;屏去) 出 打(~枝;~叶) 洗(洗革;洗荡;湔洗) 省(省却) 却(~病;忘~) 辟 襄 耘 摒(摒弃;摒挡) 祛(祛除;~疑) 阙 蠲(~浊流清) 撤(撤除;~火) 消(消除;消却) 抹 拸 拨 离 剪(剪弃) 翦 盥 屏 排夺 涤汔 删夷 振刷 谢却
驱除:驱拂 驱攘 削落 祛除 逐除
 药物把感受的风寒散发出来:表(~汗;解表;发表)
 驱逐贫穷:逐穷
驱除邪恶:辟邪
削除:刊 削(削免;削落) 夺(剥~)删(删刈;删夷) 剪落 剪截 翦落 剟除 锼剔 雕剿 雕除 雕除
 罢免,削除:黜削
 废除,削除:革铲
手术切掉:切除铲咋
割掉,除去:割除 刈除 耕薙 芟薙 芟荑
摘去,除去:摘除
拔掉,除去:薅(薅除) 札 拔除 振拔抽拔
 用镊子拔除:镊挦
除去集体成员资格:开除 开革 革退 革除 斥革 斥落 斥除 斥退
 革除差役:革役
 从名册中除去姓名:除名 退名 黜名黜除 开革
除去没有用的部分:掐头去尾 去头去尾斩头去尾
除去伪装:剥去伪装
除去罪过、积习、耻辱、仇恨等:洗濯 洗涤
用力除去:排(~出)
斩断去除:斩除 斩芟
全部除掉或移走:连锅端
除去不用:屏(屏弃) 摒(摒弃) 禁弃

另见:铲除 扫除1 清除 除草

☚ 除去   除去坏人 ☛

去/去某地/赴宴/前往/投向/奔赴

☚ 去后未回   去 ☛

离开

离开

离(离去;离却;离缘;离绝;离摘;謻离;抛离) 背(背离;转背;~暗投明) 走(走开;走人;走动) 去(开去;避去;~职) 远(近而~之) 讪 退(~伍) 朅 迁徂 岔出 起移 遁思 闪脱
走开,跑开:开交
离开(贬意):滚(滚开;滚蛋)
离去或留下:去留
即将离开:临行
辞别离去:决去
起身离开:起离 起去
脱身离开:抽身
撤退离开:撤离 退去
乘船离开:走水
启碇离岸:开岸
在集会中要求先离去:告退
 先离开的客气话:少陪 欠陪 失陪
不告辞就离开了:不辞而别 不辞而行 不辞而出
冷淡而无动于衷地离去:恝然而去
因生气或不满而离开:拂袖而去 拂袖而辞 拂袖而走 扶衣而去 拂衣远去 拂衣而去 拂衣而走 拂袖而起 拂衣而起
 愤激地离开:慨然而去 一怒而去 悻悻而去
未逢知己、受冷遇而想离开:长铗归来 长铗空弹 长剑归来 空弹长铗 剑铗之弹
依依不舍地离开:迟迟吾行
抛下离开:抛离
妇女被遗弃而离去:仳离
(与人、物、地方分开:离开)

另见:去 分别 避开 摆脱 远行 离散

☚ 离开   离开某地 ☛

失去

失去

失(失掉;失丧;失却;失抎;坠失;~效;~信;~学) 走(~味;~板) 丧(~偶;~德) 去(大势已~;一~不复返) 夺(勿~农时) 遁(遁弃) 脱(~色;~胶) 弱(又~一个)
失去根本:遗筌
失去帮手或亲近的人:毛羽零落
 失去妻子:断弦
 失去情侣:鸾封
 失去知己:辍斤
依仗武力就会失去民众支持:阻兵无众
失去他人欢心:失欢
恋爱的一方失去另一方的爱情:失恋
失去官职:居闲 赋闲
失去大的:遗大 失大(因小~)
被某事迷惑而犯糊涂,失去正常判断能力:鬼迷心窍
漏出而失掉:漏失
白白地失掉:坐失
逐渐失去:消磨 消耗 寖失 融蚀
 时光或事物的消磨:磷磨
突然失去:顿失
注定失去,无法挽回:有去无回
差不多全部失去:丧失殆尽
原有的全部失去:荡失 荡然
 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荡然无存 荡然无余 荡然无遗 荡然俱尽 荡然一空
财物尽失,空空荡荡:罄然
(丢失,丧失:失去)

另见:消失 损失 得失 失机 失爱 失宠 寻找 ︱得到

☚ 失去   错过 ☛

损失

损失

损(损败;损折;折损) 亏(亏败;亏丧) 去 蚀 阙亡 摧败负失 倒失
损失消耗:伤耗
损失钱财:破财 损财 退财
 损失本钱:亏折
因避免灾祸而损失钱财:破财挡灾
损失土地:蹙土 蹙地
不能明说的损失:暗亏
意外的损失:闪失 跌失 亏失
 航海中意外造成的损失:海损
做一件事造成了两方面的损失:一举两失
什么损失都没有:一无所失
微小的损失:遗镞
 军事上的微小损失:亡矢遗镞
极大的损失:不赀之损
损失十分严重:惨重(伤之~)
 人和钱财都无着落或都有损失:人财两空 人财两失
(损毁丧失:损失)

另见:消耗 损坏 丧失 失去 消失

☚ 损失   耗损 ☛

人死的婉称

人死的婉称

讳(有讳;不讳) 逝(逝世;逝去;逝没;逝往;永逝;长逝;亡逝;弃逝;远逝;迴逝;仙逝;丧逝;往逝;奄逝;淹逝;殁逝;迁逝;殒逝;倾逝) 去(去世;去禄;大去;西去;回去;辞去;圣去;一去;过去) 走(走了) 过(过去;过世;过身;过背;过辈;过移;亡过) 老 仙(仙升;仙去;仙游;仙驭;升仙)古(作古;万古;千古;成了古人)背(背世;背弃;倾背;捐背;陨背) 尽(限尽) 泯(泯没) 无 行 躺 山颓 归世 归天 归土西归 云归 升天 故世 大故 倾世 倾弃 就世 登仙 登真 遐登 大还 大病 即世 委世 弃世 辞世 违世 厌世 遗世 长世 永辞 永迁 离世 离尘 安息 永眠 安眠 长往 长寝 长违 长眠(长眠不起;长眠地下)长辞(长辞人世;与世长辞) 长归长休 长寐 长谢 入地 阖棺 遐夷 腾骞 西迁 化鹤 跨鹤 鹤驭 鹤驾 解驾 顿辔 脱尸 无常(一旦无常;一日无常) 捐舍捐馆(捐馆舍) 弃捐 弃代 违代即代 不在(不在人世) 亡故 不常 不虞 百年 百岁 千秋(~之后) 万年 彻席 寂寞 奄隔奄化 淹忽 淹殁 奄沦 奄谢 违代 舍寿 返真 蜕委 委离 果尔 临途 遗弃 奠楹 眇冥 限尽 身故 魂销 魂消 魂断 阻颠 云驭 盖棺 骑箕(骑箕尾;骑箕翼) 乘鸾 饰巾 一往 永蜇 转身 游岱 弃代 迁殂 吹灯 安眠 无常 霞飞 谢尘缘 上西天 不可讳 弃堂帐 离开人世 告别人世 魂不附体 魂返故里 魂归普陀 形神分离 声钟给赙 幽明异路 与世长辞 一命归西 一命归阴 已归道山 命归那世 驾鹤西游 驾鹤西归 驾鹤成仙
人死的讳称:蜕 掩泉 神游 遐举 既往 不祥 不如意
婉指人已死:拱木

☚ 人死   人死的蔑称 ☛

舍弃

舍弃

舍(舍去;拚舍;抛舍) 去(~粗取精) 捐(拚捐) 割(割舍;割弃;割遣) 豁(~出去) 放 置(屏置) 释 出 遗蹶 标落 牺牲 庸释 委释 抛闪 播弃 摒弃
舍弃家产:舍业
舍弃私情:割情
舍弃所爱:割爱
舍弃自己:舍己 辍己
舍弃微末之物:释躧
舍弃细枝末节不重要的东西,追求根本或重要的东西:舍末逐本 逐本舍末
追求近的,舍弃远的:逐近弃远
经选择而舍弃:遴弃
弃置,舍弃:委弃
委卸,舍弃:委舍
抛离割舍:抛割
淘汰舍弃:汰弃
不忍舍弃:难拼 难舍
意义不大,但又不忍舍弃:味如鸡肋
不愿意割舍:不舍(不舍得)
大的小的都不舍弃:细大不捐 细大无遗细大不遗 不遗巨细
忽然舍弃:奄弃
(丢开、抛弃、放弃:舍弃)

另见:除去 不用 清除 舍生

☚ 舍弃   淘汰 ☛

去(~向;~路;前去;过~) 往(~至;过~;直~;开~;进~;一~) 上(~街;~厂;~门) 造 如(~厕) 之(之如;之适;君将何~) 适(~彼乐土) 徂 到 诣(~京) 赴 朅来
去或留下:去留 进止
高高兴兴地前去:乘兴而去
从侧面绕过去:绕(绕过;~道;~行) 抄(~袭;包~) 兜
 紧挨着转弯:抹(~角转弯)
去一会儿:去去(~就回) 去一去
不顾而去:掉臂
辞别而去:辞去
 因醴酒不设而辞去:辞醴
不知往何处去:仿徨
 不知去向:杳(~然;~无音信)
去到:下(~乡;~厂)
(从所在的地方去别的地方:去)

另见:离开 出行 走向 ︱来

☚ 去   去某地 ☛

去厺qù

丘倨切,去御。
❶离开,离去。《史记·汲郑传》:“招之不来,麾之不~。”
❷距离,相距。李白《蜀道难》:“连峰~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❸前往,前去。白居易《西原晚望》:“故园汴水上,离乱不堪~。”
❹除去,去掉。殷璠《河岳英灵集序》:“恶华好朴,~伪从真。”
❺过去的,以往的。《新语·至德》:“~事之戒,来事之师。”

〖去〗

(一)粵 heoi3〔棄據切〕普 qù

❶ 離開。許慎《說文解字》:「〜,人相違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違,離也。」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所以〜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❷消失。白居易《荔枝圖序》:「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矣。」
❸ 距離。戴名世《南山集.鳥說》:「則二鳥巢於其枝幹之間,〜地不五六尺。」
❹ 前往,此為後起之義,先秦兩漢少用。李白《贈韋祕書子春》(其二):「功成〜五湖。」(功業既成後到五湖隱居。)
❺ 去聲,古漢語四種聲調(平、上、去、入)之一,簡稱「〜」。

(二)粵 heoi2〔栩〕普 qù

除掉,擺脫。《論語.里仁》:「君子~仁,惡乎成名?」

去qù

❶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如:去部队,去老家。
❷离开。如:去世,去职。
❸失掉,除掉。如:去皮,大势已去。
❹差别,距离。如:相去甚远。
❺过去一年。如:去年,去秋,去冬。
❻扮演戏曲角色。如:去老生,去青衣。
❼用在动词前表示做或将要做。如:这件事你自己去办;作战方案你们自己去考虑。
❽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持续。如:他打仗去了,他向碉堡冲去。
❾去声,汉字读音四声之一。

去qù

Ⅰ  ❶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go; leave: 从北京 ~ 上海 leave Beijing for Shanghai; 你 ~ 过大连没有? Have you ever been to Dalian? 谁 ~ 都一样。 It makes no difference who goes. 他 ~ 多久了? How long has he been away? 我们昨天 ~ 工厂了。 We went to the factory yesterday.
❷ (除去; 除掉) remove; get rid of: ~ 掉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 get rid of the bureaucratic style of work; ~ 掉几个字 take off some words; ~ 掉思想上的负担 get a load off one's mind; ~ 皮 remove the peel or skin; peel
❸ (距离;差距) be apart from: ~ 今五十余年 more than fifty years ago; 相 ~ 不远 not far from each other; 两地相 ~ 八十里。 The two places are 80 li apart.
❹ (寄出; 发出; 派出) send: ~ 了一封电报 send a telegram; 给她 ~ 个电话。 Give her a ring.; Call her up.
❺ (用在另一动词前, 表示要做某事): 你 ~ 问一问。 Please go and ask. 我们自己 ~ 想办法。 We'll find a way out ourselves.
❻ (用在动宾结构后面, 表示去做某件事): 她游泳 ~ 了。 She's gone to swim.
❼ (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之间, 前者表示方式, 后者表示目的): 到工厂 ~ 看一位老朋友 go to a factory to see an old friend; 他想尽一切办法 ~ 实现他的目标。 He went to all lengths to compass his purpose.
❽ [方] (扮演) play the part [role] of; act (the part of): 他 ~ 什么角色? What role is he given to play? 他在京剧《逼上梁山》里 ~ 林冲。 He acted Lin Chong in the Beijing opera Driven to Join the Liangshan Rebels. Ⅱ  (过去了的时间) past; last: ~ 冬 last winter; ~ 年 last year Ⅲ  [方] (非常; 极) very; extremely: 那片林子可大了 ~ 了。 That's really quite a forest. 他到过的地方多了 ~ 了。 He's been to a great many places. Ⅳ (去声) falling tone, one of the four tones in classical Chinese and the fourth tone 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这个字该读 ~ 声。 This word should be read with falling tone.
另见 see also qu。
◆去臭 deodorizing; 去除 dislodge; 去处 place to go; whereabouts; place; site; 去磁 degauss; {电磁} deperm; demagnetization; demagnetizm; demagnetizing; degaussing; erase; 去粗取精 discard the dross and select the essential; discard the dross and keep the finer part; reject the dross and assimilate the fine essence; 去掉 do away with; get rid of; abandon; put off; clear away; throw out; cast; eradicate; 去恶从善 exterminate the evil and follow the good; 去垢 antisludge; scaling; scrubbing; 去骨 boning; 去核 denucleate; denucleation; stone; 去话 call; 去火 {中医} reduce internal heat; relieve inflammation or fever; 去旧更新 do away with the old and change it for new; 去壳 decladding; hull; shucking; dismantling; hulling; shell; clean; decorticate; 去括号 remove parenthesis; 去留自便 be free [at liberty] to go or stay; You can suit yourself about going or remaining.; You'll have your choice between going and staying [whether to go or stay].; 去路 the way along which one is going; exit; outlet; 去魔 unspell; uncharm; 去你的 [蔑] Go to hell!; The hell you are!; 去年 last year; 去皮 remove the peel; decorticate; shelling; scale; net weight; 去热 heat-removing; 去色 discoloration; 去声 {语} falling tone; 去世 die; pass away; 去水 anhydrate; expulsion of water; {化} dehydration; 去岁 last year; 去痛 unsting; 去伪存真 discard [eliminate] the false and retain the true; disentangle truth from falsehood; sift the true from the false; discard what is false and keep what is genuine; winnow truth from falsehood; 去污 decontaminate; decontamination; 去芜取精 discard the useless and accept the good; 去向 the direction in which sb. or sth. has gone; 去邪归正 leave false ways and come back to the true; depart from the evil and return to the good; return to the orthodox path; 去雄 {植} emasculate; castrate; castration; emasculation; 去氧 deoxidation; 去杂去劣 {农} roguing; 去职 no longer hold the post


去qu

 ❶ (用在动词后, 表示动作离开说话人所在地): 进 ~ go in; 拿 ~ take it away; 上 ~ go up; 把这个给他捎 ~。 Take this and give it to him. 蜜蜂向花丛中飞 ~。 The bees are flying into the flowers.
❷ (用在动词后, 表示动作的继续等): 信步走 ~ stroll along; 让他说 ~。 Let him talk.; Let him say what he likes.
另见 see also qù。

去 (qù) 读弆 (jǔ)

【去】藏,匿藏。
例1 秋日下肤,蛰虫将去。(《素问·脉要精微论》)
译文 秋天气温渐降,肃杀之气降临皮肤,脉象好像昆虫将要匿藏一样。
例2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则大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蛰虫不去,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病本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
译文 厥阴风木司天时,风木太过则克制其所胜的土气,天空出现尘埃以致昏暗,云气灾变因此纷扰,春天应暖而反生寒,流水结冰,冬眠的昆虫匿藏。人们因此产生如下病变: 胃脘 (当剑突下) 疼痛,牵引两胁作痛,咽喉阻隔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硬,食入则呕吐,寒冷入腹则产生腹胀泄泻、便溏、痢疾、小便秘等症,病因风木克脾土所致。
例3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汉书·苏武传》)
译文 苏武已经到了北海 (今贝加尔湖,在俄罗斯境内)边,官府不送粮食来,只得挖掘野鼠所藏的植物果实来吃。
例4 卿今强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译文 你现在身体强壮健康,我得病将死,你怎能忍心没有急病藏着药物,以等待不吉利的事。
例5 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译文 华佗再给李成药散两钱。李成得药藏了五六年。
【去】 留滞,蓄积。
例1 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泣,卫气去,故曰虚。(《素问·调经论》)
译文 寒湿伤人,皮肤收缩,肌肉坚硬紧张,营血涩滞不通,卫气内藏不行于外,所以说是虚证。
例2 帝曰: “阴之生虚奈何?” 岐伯曰: “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 (《素问 ·调经论》)
译文 黄帝说: “内脏的虚证是怎么产生的呢?” 岐伯说:“喜乐太过则心气下陷,悲哀太过则肺气消减,心肺气皆消减则血脉空虚,如果由于感受寒邪吃了生冷食物,寒邪激动脏腑气血,则血液凝涩,卫气留滞不行,故可以说是邪气盛而致正气虚。”
例3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素问·疏五过论》)
译文 暴怒损伤肝阴,暴喜损伤心阳,以致邪逆而上行,充满血脉,蓄积形体。
例4 今夫脉浮大虚者,是脾气之外绝,去胃外归阳明也。(《素问·示从容论》)
译文 这种脉浮大而虚的现象,是脾之精气被胃经水湿之气阻绝于外,也就是水湿之气蓄积于胃腑并影响外在联系的足阳明经络所致。
例5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张仲景《伤寒论·附篇·辨可下病脉证》)
译文 病人泄泻而脉滑的,必定是有宿食蓄积,必须攻下宿食才能治愈,宜用大承气汤。
【去】 留止。
岐伯曰: “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也。” (《素问·刺齐论》)
译文 岐伯说: “(针刺治病,宜深刺的不宜浅刺) 骨病,针刺到骨,不要伤筋,不可针刺到筋留止而不至骨。筋病,针刺到筋,不要伤肌肉,不可针刺到肌肉留止而不至筋。肌肉病,针刺到肌肉不要伤血脉,不可针刺到血脉留止而不至肌肉。血脉有病,针刺到血脉不要伤皮肤,不可针刺到皮肤留止而不至血脉。(宜浅刺的则不宜深刺) 所谓针刺皮肤不要伤肌肉,就是说病位在皮肤之中,针刺到皮肤即止,不要深刺伤肉。肌肉有病,针刺肌肉不要伤筋,即超过肌肉部位而深刺则伤筋。筋病,针刺到筋不要伤骨,即超过筋部而深刺则伤骨。如果应深刺而反浅刺,应浅刺而反深刺,这就叫做把治疗搞反了。”
弆,古作去。《左传·襄公二十年》: “则去其肉而以其洎馈。”《释文》: “去,藏也。”《左传·闵公二年》: “卫侯不去其旗,是以甚败。”惠栋 《补注》: “胡渭生曰: ‘去,藏也。’” 《左传·昭公十九年》: “纺焉,以度而去之。” 《释文》: “裴松之注《魏志》云: ‘古人谓藏为去。’ 案今之关中犹有此音。”孔颖达疏:“去即藏也。字书作弆,羌吕反,谓掌物也。今关西仍呼为弆,东人轻言为去。” 《国语·郑语》: “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史记·周本纪》: “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 《汉书·游侠传》: “ (陈遵)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颜师古注: “去亦藏也,音丘吕反,又音举。” 《论衡·道虚》:“武帝去桓公铸铜器。” 《管子·弟子职》房玄龄注: “并谓藏去也。”宋范开《稼轩词序》: “挥毫未竟而客争藏去。” 《夷坚甲志》卷十二缙云鬼仙条: “观子异日必死于兵,吾授子一炷香,愿谨藏去。”
去, 《五十二病方· 目录》作。 裘锡圭说: “《说文·五上·去部》: ‘(去), 人相违也。 从大, U声。’ 同卷《U部》:‘U, U卢, 饭器, 以柳为之, 象形。 𥬔, U或从竹, 去声。’ 文字学家或以为 ‘去’ ‘U’ 本一字,‘去’ 所从之 ‘大’ 本象器盖。……这个 ‘去’ 字其实就是 ‘盍’ 的初文。……这个 ‘去’字的音跟古音属鱼部的来去的 ‘去’ 相去很远,二者不可能是一个字。”他认为来去的 ‘去’, “甲骨文多作从‘大’从‘口’ 的字。(《甲骨文》230页)” “但由于这两个字的下部都作 ‘口’形。 上部的如果写得比较简单就容易分辨不清, 所以后来就混为一字了。”依裘氏说,‘去’ 是 ‘盍’ 的初文。《易·豫》:“朋盍簪。”王弼注: “盍,合也。”“去”的本义是闭合,引申为藏。后来写作弆。《一切经音义》引 《通俗文》: “密藏曰弆。”《广韵·语韵》: “弆,居许切,藏也。”又引申为留滞、蓄积。《素问 ·调经论》杨上善注: “卫气不行,故曰去也。” 《伤寒论文字考》: “盖有所去者,言胃中有所蓄藏也,即宿食也。”又引申为留止。《素问·刺齐论》张志聪注: “此申明刺宜深,勿浅而去也。”“勿浅而去” 即不要浅刺而止。
依裘氏说, 则 “盍” 的初文 (去) 古音属匣母盍部, 弆属见母鱼部,见匣旁纽,鱼盍通转。

☚ 齐   属 ☛

(qù趣) 近倨切 (一本作丘倨切),溪母御韵,开口三等,去声。
【去】离散
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灵枢·邪客》)
译文 心脏是五脏六腑的最高主宰,是藏精神的器官,心脏功能坚强固密,一般邪气不能停留,邪气停留则心脏受伤,心脏受伤则精神离散,精神离散则人体死去。
【去】死去
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曰: “伤娠而胎不去。”(《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译文 李将军妻子病重,请华佗切脉诊断。华佗说: “胎儿受伤而胎儿没有死。”
(qǔ取) 羌举切,溪母语韵,开口三等,上声。
【去】除去
例1 必欲去大病大瘵,非吐、汗、下未由也已。(张子和《儒门事亲·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译文 一定要除去大病的邪气,没有理由不用发汗、涌吐、泻下三法。
例2 气虚固当补矣,所凑之邪,不当去邪? (徐灵胎 《慎疾刍言·补剂》)
译文 病人气虚固然当用补法,病体聚集的邪气,难道不应当除去吗?
去, 甲文作 “”。 “去”是 “呿”的本字 (参见本书第一章 “吟读如噤”条)。 而具有 “张口” 义的古字本作 “”。《说文》: “, 张口也, 象形。”王筠说: “《玉篇·口部》: ‘呿,祛遮切。张口貌。’ 引 《庄子》 曰: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 ……恐 《庄子》本用古字作∪,后人以隶写之,误以为去鱼切之∪,因加 ‘大’ 为厺,又加 ‘口’ 为呿耳。” (《说文释例》卷十五)“去”的本义是开口。由于人张口则两唇相离,引申为除去。《易·系辞下》: “(小人) 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引申为离散。《战国策·赵策三》: “百万之众折於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由于 “神去则死矣。” (《灵枢·邪客》) 引申为死去。《荀子·致士》: “川渊枯则龙鱼去之。”

☚ 强   杀 ☛

去qù

暗投明|粗取精|恶务尽|烦从简|繁就简|故纳新|害兴利|日苦多|尾|伪存真|芜取精|邪归正

❷ 春秋来|何何从|暮朝来|人楼空|暑寒来|死活来|相天渊|意难留|贼关门

❸ 除残秽|出处就|捐残杀|来鸿燕|来龙脉|掐头尾|务实华|斩头

❹ 陈言务|大势已|翻来覆|挂冠而|挂冠求|呼来喝|呼来挥|眉来眼|年来岁|扬长而|佯长而|徉长而|一来二|直来直|左来右

去,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去”在古文字裏有兩種字形,一種是从大从口會意,裘錫圭説是 “呿”(qù)的初文,義爲把口張大,後由張開引申爲離開、到某處去,又引申爲距離、除去、放棄等義。卜辭或用作來去之“去”,或用作祭名、地名。銘文或用離去、除去義。另外一種字形是下象器,上象蓋,表示器蓋相合,是 “盍” 的初文。本義或指器蓋,引申爲覆蓋、聚合之義,後世作 “蓋”,而 “盍”則用作反詰副詞。至小篆時兩種 “去” 的字形相混。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

去·法qù·fǎ

(甲) (金·法)
一说为会意字,甲骨文上为“大”(即“人”),下为“凵”,表示洞穴的出口,本义为“离开”。一说为形声字,上与“走”同,小篆为“止”的变形;下为“厶”(曲于切,qù。参见《辞源》“厶”部),表音。作意符生成了“劫”(“以力止去为‘劫’”),“劫”作声符时省去右边,也成了“去”。“法”字的右边与“去”的结构相同,但寓意有别。“法”,金文由大、口、水和一独角兽组成,是个会意字。大,表示人,口,即人之言(非洞穴)。人治社会,最高统治者的话,就是法律,“言出法随”。水,表示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法”fǎ,作声符时省去左边的“氵”也成了“去”。如“珐琅质”的“珐”曾写作“琺”。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祛(祛病强身)
祛(袖口)
胠(人本腋下腰上一侧)
佉(驱逐)
jié

qiè
怯(胆怯)
què
却(退却)
fa
上声:砝(砝码)
去声:珐(珐琅质)
相关链接
1.去,南昌方言读为qiě。“劫”、“怯”可以看成是以其为声符。遵循方言律。
2.丢,会意字,从一;去,一去不返(《字汇》)。“丢、抛,音别义同。丢,则俗书也。”(《正字通》)

去(qù)

,人相违也。从大,声。凡去之属皆从去。”(丘據切)
段玉裁注:“违,离也。人离故从大;大者,人也。”
甲骨文作,裘锡圭认为此字从大从口,本义应该是张口,当是《庄子·秋水》中“口呿而不合”的“呿”的初文。离开义当是由张开义引申而来。或说小篆“去”有两个来源:一是象形字,表食器,“盧”的象形初文;二是从大从口,可视为“呿”之初文。第一个意义“去”,在汉代以后一般作“”,典籍中多作“筥”。第二个意义引申出离开、除去等义。卜辞中有用其“离开”义的,如:“贞:王去朿于甘?”(《合》5129)[1]金文字形或作,如嘉鼎:“少去父母。”[2]文献中也常用,如《尚书·胤征》:“伊尹去亳适夏。”
去部只有两个属字。

去qù

(5画)

【提示】第四笔是撇折,不要错分为两笔。

*去qù

5画 土部 
(1) 离开:~留|~职|~任|~世。
(2) 相距;距离:相~不远|~今已有二十八年。
(3) 失掉;失去:大势已~。
(4) 刚过去的:~年|~冬今春。
(5) 除去;除掉:~皮|~火|~病|~粗取精|~伪存真|从名单上~掉几个人。
(6) 由此处到彼处(跟“来”相对):~向|~信|~北京|~美国。
(7) 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前表示从事某种动作:我~打球|他~开会了|你们~商量商量。
(8) 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他开会~了|我们打球~|捎~一封信|沿着河堤信步走~。
(9) 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后,表示主语随动作离开:向门外走~|朝东边飞~。
(10) 用在动词结构之后,表示对这一动作的蔑视、不以为意或幸灾乐祸等(多读轻声):该怎么干还怎么干,让他们说~|随便他们玩~,咱们先吃了再说。
(11) 〈方〉 用在“太”“多”“远”“长”等形容词后面,表示感叹,含有“很”“非常”的意思(后面加“了”):这游乐园大了~了,没边儿|看戏的挤得人山人海,多了~了。
(12) 〈方〉 扮演角色:你在京剧《红灯记》里~什么角色?我~李铁梅。
(13) 去声,汉语四声之一。古代汉语中指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的第三声。普通话中指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第四声。

去()


甲骨文合集5127,殷
丁未卜, 爭, 貞王往去去于

甲骨文合集30177,殷
亡去自雨。

甲骨文合集28189,殷
辛亥卜,去火王受又。

哀成叔鼎,殷周金文集成2782,春秋晚期
少去母父。

中山王鼎, 殷周金文集成2840,戰國晚期
而去之遊, 亡(懅)惕之𪫰(慮)。

𧊒壺, 殷周金文集成9734, 戰國晚期
日炙(夜)不忘大(去)型(刑)罰。
按: 从止去聲。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乙4,戰國
𡵂(美)與亞(惡), 相去可(何)若?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41,戰國
述(遂)逃迲(去), 之桑(蒼)𫊟(梧)之埜(野)。
按: 从辵,“去”之繁文。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204,戰國至秦
戊己死,去室西,不去有死。

秦陶文新編1439
博昌去疾。

泰山刻石,秦
去疾。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今臣欲以齊大惡而去趙。

定縣竹簡12,西漢
□怒立壹而不去。

漢印文字徵
范去儒。

漢印文字徵
馮去陽印。

史晨後碑,東漢
史君念孔瀆顔母井去市遼遠。

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東漢
褒成侯四時來祠,事已即去。

徐文墓碣,晉
西去舊墓,七有一□,國治卅有五,西南去縣治十。

丘哲墓誌,北魏
春秋五十有七,以去武泰元年正月廿一日,薨寝於家。

張景略墓誌,隋
優遊鳳沼,去來麟閣。

姚太墓誌,隋
如何一去,落日高舂。

王震墓誌,唐
始歌來晚,俄結去思。

竇真墓誌,唐
去天祐十八年二月十四日終於魏府家之私弟也。
《説文》: “去, 人相違也。 从大聲。 凡去之屬皆从去。 ”
甲骨文、 金文“去”字从大从口, 不从。 戰國金文及部分簡牘文仍然从口,不从。 从大从口的“去”字當爲“呿” (張口貌)之初文。 “去”之人相違之義,當是由“呿”之“張口”義引申而來。 後因“呿”與 “盍”之初文(从大从)字形相近而混。而發生混淆的時段,大約在戰國末至秦代,例見睡虎地秦簡“去”字的寫法。

☚ 去部   血部 ☛

去qù

甲骨文从大从口。口是皿字的简化。大字是器盖,如壶盍等字即是(壶字的盖从大变士或土,盍字本作盇,从大从血)。盍字下面皿形较大,能盖好,所以有合义。合字也是上盖下器。盍就是盖的本字。去字盖大器小,不合适,有离开,离去义。盍与合古音是入声,盖与去是去声,古音去声与入声通。如法从去亦声、入内、世枼例。离开义引申为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反。如:马上就去|去工厂。去封信。引申为除掉。如:去皮|去病。又指距离。如:相去不远。又指已过的。如:去年。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如:上去|进去。又用于去声。指现代普通话中下降的声调。

去★常◎常


qù表意,甲骨文、金文、小篆上从大,大象人形,下为穴居(先民的简陋住处),象从穴居出去之状(一说从大从口,表示张大其口之意。口又作凵),隶定为“去”。本义表示离开,引申为从所在地前往别处、失掉、除掉、距离、已经过去的(时间)、去声(汉语声调的一种)等。
【辨析】
❶以“去”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qū:祛∣què:却∣qiè:怯∣jié:劫∣fǎ:法、砝∣fà:珐。
❷去/往 见423页“往”。

(qù)

从大,聲。
【按】去,甲骨文作,象人離開某地,本義是前往。

〈介〉从;自。
《醒》五十: [孙兰姬]探出半截身,~袖里取出一件物事,往狄希陈怀里一撩。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