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道德Yuanshi shehui daode
道德的历史类型之一。即在原始社会经济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道德类型。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压迫,由此形成了原始社会道德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的重要内容。由于没有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因此,原始人把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维护共同利益作为最高义务和责任。其次,共同劳动、相互关心以及维护全体成员的自由平等,是原始社会道德的重要特征。再次,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原始人在个人品性上形成了勇敢、刚毅、诚实等美德。第四,道德观念的贪乏、直观、含混和道德调节的狭隘性、简朴性。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刚刚形成并处在自发状态,道德调节是通过风俗、传统、禁忌、生产性的宗教仪式和节日性的宗教仪式等进行的。原始社会道德同风俗习惯融为一体,成为维系原始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力量。原始社会的道德有两重性。原始社会道德既有朴素、美好、高尚的一面,但由于人们“刚刚脱离动物界”,文明尚未发展,因而又有它的消极的一面,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
道德演变史上第一个历史类型。基本内容:维护部落、氏族共同利益、共同劳动、相互关心和部落氏族内部的平等,以及勇敢、诚实的个人品德等。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共同利益基础上形成了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和平等的风尚美德;另一方面是未发展的文明状态中的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等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