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关节病
骨关节病又称骨关节炎、软骨软化性关节病、退化性骨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变形性关节炎。不明原因的关节软骨退化性改变,多发于老年人,称为原发性骨关节病。由于某些特定因素而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则称为继发性骨关节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关节炎、痛风关节炎、大骨节病等,这些关节病均另立条目。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因不明,但与年龄、性别和体质有一定关系,约80%的病人发生于55岁至65岁,女性多于男性,肥胖者的承重关节易受累。虽然任何有滑膜的关节都可发病,一般受压大、磨损多的部位,如颈椎、腰椎、髋关节和膝关节较易发生,受肌肉强力牵拉的关节,如第一腕掌关节,第一跖趾关节及老年妇女的远端指间关节也易发生。
蛋白聚糖分解或合成障碍是骨关节病的基本病因。在压力及磨损情况下软骨细胞受伤释出溶酶体酶,可能是溶酶体酶使蛋白聚糖分解,又因其合成减少,最后导致蛋白聚糖的减少,软骨发生裂缝并变软、糜烂、变薄直至脱落,在裂缝两侧胶原纤维排成垂直状而形成绒毛,在液体中软骨表面呈绒毛状,有丝绒感。在软骨脱落部位暴露的骨面上,承受所不能适应的压力和应力,造成细小的骨折,血管和骨细胞侵入后便形成硬化骨,后期在硬化骨下形成小囊,囊壁为增厚的骨小梁,囊中为稀疏的液体。如承受的压力解除、血管可重新长入囊内,骨细胞将填塞小囊。当血管增生和成骨现象扩散到不受压力的关节边缘时,即形成骨赘。
病理 在骨关节病早期,关节软骨变干、软,色黄而暗,透明度减低,其表面不光滑。镜下观察软骨细胞退化呈星状,外形不一,软骨下骨小梁增厚,髓腔变窄,关节边缘有软骨赘或骨赘,关节滑膜增生成绒毛状伴有充血及单核细胞浸润,这种炎性反应在承重关节较明显。由于局部组织转化或关节内软骨细胞被吞噬,滑膜内含有软骨细胞灶,这些软骨细胞灶或被吸收或骨化。如果骨化灶、软骨碎片或赘脱落至关节腔内形成关节鼠。骨关节病一般无肉芽组织或血管翳形成。
临床表现 早期为逐渐发生的关节酸痛,可在关节的一侧或全关节。关节活动不灵活,晨起或久不活动后明显,经片刻活动后可缓解,但活动过多又觉不适。在非炎症期关节活动时可有摩擦感或听到摩擦音。病情进一步发展,骨赘形成及滑膜增厚可使受累关节肿胀,中等量积液,关节活动部分受限。病变严重时关节活动受限加重并有固定畸形,但关节一般不发生完全僵直。检查时关节轻度肿胀,滑膜正常或有增厚感,在关节间隙处有局限压痛,一般无肌肉痉挛。关节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及活动障碍。急性炎症期关节剧痛,不敢活动,因积液有肿胀但关节周围皮肤不红,稍热,关节间隙压痛明显。在颈椎或腰椎骨关节病除局部疼痛和活动失灵外,可伴有脊髓神经根放射性痛,如上肢痛或下肢坐骨神经痛。老年妇女或钢琴演奏者易发生指端骨关节病,末端指间关节变粗、变形,并可在指端关节背侧摸到Heberden结节,为骨软骨增生所致,出现于近端指间关节的结节称为Bouchard结节。患者多无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沉、血细胞及血清免疫学检查都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部分病人可能有甲状腺功能低下。在急性期关节液检查外观透明、浅黄色,稍粘滞、不凝固,单核细胞0.06~3×109/L (60~3000/mm3),糖含量与血液同,总蛋白量不超过55g/L。
X线关节检查: 早期正常,随着关节软骨的退化变薄,显示关节间隙变窄,病情加重后关节边缘变锐,继而边缘出现骨赘。软骨下骨组织变宽、硬化,在承重较大的部位可出现囊性透明区。晚期关节因增生及破坏而变形。
诊断 老年人逐渐发生的非对称性关节痛,无周身症状,关节久不活动后开始活动时不灵活,活动后可好转但过度活动又不适。关节活动时内有摩擦感或摩擦音,或有活动障碍。关节可有肿胀及关节间隙压痛,严重病例可有关节畸形和更多的功能障碍。化验检查基本正常。X线相片有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及骨囊性变,关节边缘有骨赘增生。根据以上特点可作出诊断但需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关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和大骨节病等作鉴别。骨关节病进展较慢,一般不造成严重残废。治疗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痛,改善关节功能并防止发生畸形,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当关节病变及疼痛严重,活动障碍明显或伴有畸形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包括服用消炎止痛药物,如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消炎痛、保泰松、布洛芬等;关节局部可做理疗并适当减少活动、避免过度负重,每日不负重的轻度活动可防止关节挛缩。有轻微畸形时可用牵引改正。在急性炎症期除服药和休息外,可将关节在功能位用弹力绷带或石膏托制动。关节积液可行穿刺抽吸并注入强地松龙等皮质类固醇药物。颈椎腰椎病变可用牵引或颈领,膝关节可用护膝。
手术目的是消除或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矫正畸形或减少垂直的承重压力和应力。手术包括软骨面修整术、关节内游离体摘除术、截骨术、关节融合术及全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根据病变情况在髋关节可采用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截骨术,改变承重线,双侧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及全髋关节人工头、臼置换术; 在膝关节可采用关节表面软骨修整术、关节内游离体摘除术,胫骨上端截骨术以改善承重线及全膝关节表面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疗效一般较满意,但人工关节置换后长期疗效还有待观察。现也有人将颈椎或腰椎压迫神经根的骨赘切除,以改善症状,但这种手术较困难且危险,需要有经验的骨科医生进行,如手术成功效果也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