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厉兵秣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厉兵秣马

厉兵秣马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 膂 力   庶保无虞 ☛
厉兵秣马

厉兵秣马

厉: 磨砺。兵: 兵器。秣: 喂养。磨利武器,喂饱战马,喻作好战斗准备。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亦作“秣马厉兵”。

(文)

☚ 上兵伐谋   石燕拂云 ☛
当前位置:主页 > 词语大全 > 小学生词语 >

厉兵秣马

厉兵秣马的意思,厉兵秣马的近义词,厉兵秣马的反义词,厉兵秣马的造句

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争。

[同义]盛食厉兵 严阵以待

[近义]摩拳擦掌 枕戈待旦

[反义]马放南山 铸剑为犁

[造句]秦国名将王贲所率领的虎狼之师灭掉燕国、代国后,又厉兵秣马南下攻灭齐国,完成秦王统一天下的大业。

厲兵秣馬的意思,厲兵秣馬的近義詞,厲兵秣馬的反義詞,厲兵秣馬的造句

磨好兵器,喂飽戰馬。形容準備戰爭。

[同義]盛食厲兵 嚴陣以待

[近義]摩拳擦掌 枕戈待旦

[反義]馬放南山 鑄劍為犁

[造句]秦國名將王賁所率領的虎狼之師滅掉燕國、代國後,又厲兵秣馬南下攻滅齊國,完成秦王統一天下的大業。

Li Bing Mo Ma De Yi Sai ,Li Bing Mo Ma De Jin Yi Ci ,Li Bing Mo Ma De Fan Yi Ci ,Li Bing Mo Ma De Zao Gou

Mo Hao Bing Qi ,Wei Bao Zhan Ma 。Xing Rong Zhun Bei Zhan Zheng 。

[Tong Yi ]Cheng Shi Li Bing Yan Zhen Yi Dai

[Jin Yi ]Ma Quan Ca Zhang Zhen Ge Dai Dan

[Fan Yi ]Ma Fang Na Shan Zhu Jian Wei Li

[Zao Gou ]Qin Guo Ming Jiang Wang Ben Suo Lv Ling De Hu Lang Zhi Shi Mie Diao Yan Guo 、Dai Guo Hou ,You Li Bing Mo Ma Na Xia Gong Mie Ji Guo ,Wan Cheng Qin Wang Tong Yi Tian Xia De Da Ye 。

  • 上一篇:压缩
  • 下一篇:历历在目

厉兵秣马

泛指作好战斗准备。唐陈子昂《为建安王与辽东书》: “请都督厉兵秣马,以待此期。”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郑穆公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 通 “砺” ,磨砺。秦穆公袭郑,原来想以住在郑国的秦人杞子、逢孙等人为内应。事未举,郑君得知,派人探视客馆,杞子他们果然已经装好了战车,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于是郑君辞谢了他们。

厉兵秣马lìbīng-mòmǎ

厉兵: 磨利兵器。秣: 喂。指做好战斗准备。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公元前628年冬,晋文公死后不久,秦国派在郑国的大夫杞子使人密告秦穆公,说他现在掌握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悄悄出兵偷袭,他里应外合,可以打下郑国。秦穆公不听大夫蹇(jiǎn)叔的劝阻,派兵东进。
公元前627年春,秦兵通过成周北门时,年纪尚小的王孙满看到秦兵军纪散漫不正,对周天子说:“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少谋,无礼则不在乎。进入了险要地区而不在乎,又不能谋划,能不打败仗吗?”
秦兵进入滑国地界,郑国商人弦高正要到成周做生意,刚好碰上。机警的弦高一面犒赏秦军,一面急忙派人回郑国报信。郑穆公得到消息,立即派人前往杞子住地探听动静,发现他们已整好了战车,磨利了兵器,喂饱了战马。郑穆公派皇武子找杞子当面对质。后来杞子逃往齐国,其他人有的逃到了宋国。秦军见阴谋败露,只好撤兵。在撤兵途中,晋国在殽关设下埋伏,秦军大败,三个主将全部被俘。
后人将“厉兵秣马”作为成语,比喻做好战斗、战争或其他工作的准备。

厉兵秣马lìbīng-mòmǎ

厉:磨,古同“砺”;秣:用饲料喂。磨快兵器,喂饱战马。指做好战斗准备;泛指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也说秣马厉兵。
【同】严阵以待 枕戈待旦

厉兵秣马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谓准备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唐陈子昂《为建安王与辽东书》:“请都督厉兵秣马,以待此期,共登九山,看殄凶虏。”宋陈亮《酌古论·吕蒙》:“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亦作“秣马厉兵”。《宋史·李宗廖传》:“而外敌犯塞,车驾亲征,曾不闻出丁人一骑为之救助,不知深沟高垒,秣马厉兵,欲安用哉?”元耶律楚材《答杨行省书》:“秣马厉兵可报西门之役。”

厉兵秣马

(同)盛食厉兵 严阵以待
(反)解甲归田 高枕无忧

厉兵秣马

厉:磨砺。秣:喂养。磨利兵器,喂饱马匹。形容行动前积极做好准备。春秋时,秦国打败郑国后,秦穆公派遣杞子等三位大夫驻守郑国代郑设防。几年后,杞子以为郑国对他们失去戒备,便让秦穆公秘密派兵前来消灭郑国。路经滑国,郑国商人弦高巧妙地稳住了秦军,并马上向国君报告。郑穆公派人到杞子的住处一看,见他们正厉兵秣马准备行动。穆公派大夫皇武子委婉揭穿他们的阴谋,杞子三人吓得赶紧仓惶出逃。(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刀枪入库、高枕无忧[高枕而卧];厉兵秣马[秣马厉兵、秣马利兵]、盛食厉兵、严阵以待、枕戈待旦[枕戈以待、枕戈达旦、枕戈待敌]

○刀枪入库dāo qiāng rù kù

指收起武器,结束战争:~,马放南山 |握手言和,~|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现在还不是~的时候。

○高枕无忧gāo zhěn wú yōu

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形容放松警惕,没有战斗准备:孔明已死,我等皆~矣|从未敢~。也说〖高枕而卧〗。

●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磨快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以伺国中之变|广聚义师,~。也说【秣马厉兵】、【秣马利兵】。

●盛食厉兵shèng shí lì bīng

吃饱饭,磨快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壮男之军,使~,陈而待敌。

●严阵以待yán zhèn yǐ dài

严整地布阵,等待来犯的敌人,指作好战斗准备:敌人如要进犯,我军已~。

●枕戈待旦zhěn gē dài dàn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指提高警惕,随时准备作战:吾~,誓枭逆虏|~,随时歼灭入侵之敌。也说【枕戈以待】、【枕戈达旦】、【枕戈待敌】。

秣马厉兵

秣马厉兵(厉兵秣马)

喂饱战马,磨快兵器。形容积极进行作战准备。秣(mò):喂养。厉:磨砺。

☚ 糜饷劳师   南征北战 ☛
准备作战

准备作战

厉兵秣马 秣马厉兵 整兵秣马 整兵秣马 利兵训卒 利兵秣马 励兵秣马 厉兵粟马 谷马砺兵 束兵秣马 秣马训兵 秣马畜兵 秣马练兵 秣马砺兵 秣马利兵 秣马厉兵 练兵秣马 砺兵秣马 砺戈秣马 砺刃秣马 训卒缮兵 训卒利兵
作战的准备工作:桥箭累弦
摆开架势,准备作战:盘马弯弓 弯弓盘马
时刻准备作战:枕甲 枕戈待命
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枕戈待旦 枕戈达旦 枕戈俟旦 待旦枕戈

☚ 作战   作战方式 ☛

厉兵秣马

成语。磨快刀剑,喂饱战马。形容作战斗的准备。厉:也作“砺”,磨。秣:喂牲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视使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厉兵。”《旧唐书·刘仁轨传》:“虽妖孽充斥,而备预甚严,宜砺戈秣马,击其不意,彼既无备,何攻不克?”宋·陈亮《酌古论·吕蒙》:“孙权克使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

厉兵秣马

磨快刀剑,喂饱战马。形容作战斗的准备。厉:也作“砺”,磨。秣:喂牲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成公十六年》:“蒐乘补卒,秣马厉兵。”《旧唐书·刘仁轨传》:“虽妖孽充斥,而备预甚严,宜砺戈秣马,击其不意,彼既无备,何攻不克?”宋代陈亮《酌古论·吕蒙》:“孙权克使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

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sharpen one’s weapons and feed the horses—get ready (/make preparations)for battle; keep the army ready for combat
❍ 苗贲皇徇曰:“搜乘补卒,秣马厉兵,修陈固列,蓐食申祷,明日复战。”(《左传·成十六年》)Miao Fenhuang went round the host,saying“Review the reserves,and supply the place of the fallen; feed your horses and sharpen your weapons; maintain the same array,and strengthen your ranks; take a meal in your tents,and repeat your prayers; —tomorrow we will resume the engagement.”/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三十二年》) The earl,(on receiving the tidings),sent to see what was going on at the lodging houses which had been built for the guards of Qin,and found there bundles all ready,waggons loaded,weapons sharpened,and the horses fed.

厉兵秣马li bing mo ma

sharpen the weapons and feed the horses—get ready for battle,make preparations for war

厉兵秣马

sharpen the weapons and feed the horses—get ready for battle;make preparations for war

厉兵秣马秣马厉兵lì bīnɡ mò mǎ

厉:磨;秣:喂。磨好兵器,喂好战马,指准备打仗。get ready for battle, buckle on one’s armour, make preparations for battle

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解义】厉:同 “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兵:兵器。秣:喂。磨快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做好战斗准备。
【例句】曹操在北方站稳脚跟以后,积极~,准备南下。
【近义】摩拳擦掌
【反义】刀枪入库、解甲投戈

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做好战斗前的准备。“厉”,磨;“秣”,喂。《左传·僖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兵秣马

杞子,秦国的大夫,驻守在郑国。有一天,他派人密报秦穆公,让他趁自己掌管郑国北门之便,来偷袭郑国。穆公接到密报,觉得机不可失,就不听大夫蹇叔劝阻,立即派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将帅领兵远征郑国。蹇叔的儿子也在这支远征军中。送别时,蹇叔抱住儿子失声痛哭,还说:“你们一定会在骰这地方遭到晋军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骨。”穆公知道后,大骂蹇叔该死。
秦军经长途跋涉来到了离郑国不远的滑国。郑国商人弦高正巧去周朝做买卖也经过滑国,得知秦军将进攻自己的国家,他一面不动声色,假称受郑穆公的派遣,对秦军说:“我们国君知道你们要来,要我送一批牲口来犒劳你们。”这样稳住秦军后,弦高暗中派人把秦军进犯的消息急速告诉郑穆公。
郑穆公接到弦高的密报,马上派人去杞子等人的住地察看动静,见他们果然已扎好了行李,厉兵秣马,准备作秦军的内应。郑穆公证实了弦高的消息后,就派皇武子去杞子处说:“我们很抱歉,没有好好款待你们,现在你们的孟明要来了,你们可以跟他去了。”
杞子等人见事已败露,就分别逃往齐国、宋国。
孟明得到消息,知道偷袭不能成功,怏怏地说:“郑国已有准备了,我们无人作内应,伐郑没有希望了,还是回去吧。”于是,他下令班师回国。
还师途中,经过险地殽,果然遭到了晋军的伏击,秦军全军覆没,孟明等三位统帅都成了晋国的俘虏。
后来,“厉兵秣马”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厉兵秣马lì bīnɡ mò mǎ

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养。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积极做好战斗准备。现也泛指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迎接某项行动的到来。《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例】奥运会马上就要召开了,各路选手正在~,积极备战。

厉兵秣马lì bīnɡ mò mǎ

【释义】指做好出战的准备。
厉:?? ??. 兵:??.
秣:???.
??? ??? ??? ??? ????.
????? ???? ??.
??? ??? ??.
【例句】1.平时就得厉兵秣马,以免事到临头措手不及。
??? ??? ??? ?? ????? ? ???? ??? ????.
2.双方都在厉兵秣马,明天的比赛一定精彩。
??? ??? ??? ?? ??? ?? ??? ?? ??? ???.
【近义词】摩拳擦掌 严阵以待
【反义词】临阵磨枪

做好战斗准备厉兵秣马;秣马厉兵

格式 会意式。
释义 厉:磨。兵:兵器。秣mò:喂。磨快兵器,喂好战马。
出处 《左传·僖公三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举例 两军对峙,各自~,准备决一死战。
反义 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解甲归田
jie jia gui tian
【厉兵秣马】 磨利兵器喂饱战马。指充分作好战斗准备。厉:同“砺”,磨。秣:喂牲口。源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解甲归田】 脱下战袍,回家种田。指将士退伍回乡,不打仗了。解:脱下。甲:士兵打仗时穿的用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衣。
﹝例﹞ 于是啸聚义师、厉兵秣马、天戈直指,将以澄清天下也哉?(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新的世故》) 我李自成愿意解甲归田,做一个尧舜之民,决不会有非分之想。(姚雪垠:《李自成》)

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养。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积极作好战斗准备。现也比喻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迎接某项活动的到来。
〔例〕全国象棋锦标赛定于九月中旬举行,各路选手正~,积极准备参赛。
【提示】多作谓语。“厉”不能写作“励”。

厉兵秣马lìbīng-mòmǎ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束载:捆物装车。厉:“砺”的本字,磨刀石,引申为磨砺。秣:以粟米喂马。磨快兵器,喂饱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现也泛指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

厉兵秣马lì bīnɡ mò mǎ

解释 厉:磨砺。秣:喂养。指磨利兵器,喂饱马匹,做好战斗准备。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重耳流亡的时候,郑国曾经对他无礼,后来重耳回国继位为晋国国君,即为晋文公。晋文公联合秦国国君秦穆公包围了郑国,郑国赶紧派大臣烛之武游说秦军退兵,化解了这次危机。不久,秦穆公以帮助郑国防守为名派杞子等人驻守郑国。杞子见郑国守备空虚,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我现在掌管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您秘密派兵前来,可以突袭夺取郑国国都。”
秦穆公于是派遣孟明视等三位大将率军前往,当军队行至滑国(今河南省偃师县)时,碰上了一个前往周都洛阳做买卖的郑国商人弦高。弦高了解情况后,一方面赶紧派人回郑国报信,另一方面马上送给秦军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并假装说:“我们国君听说你们军队将要经过郑国,先派我来犒劳大家。”郑国接到弦高的报告,立即派人去杞子的驻地查探,发现他们正在收拾行装、磨利兵器、喂饱马匹,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郑国国君于是对杞子等人说:“你们在我国呆了这么长时间,现在我们的粮食、牲口都已经吃完了,所以请诸位收拾行装准备离开,不过大家还可以到我们的猎场打些野味,怎么样?”杞子等人一看阴谋已经败露,就赶快逃出了郑国。孟明视等三位大将也认为郑国已经有所准备,突袭难以成功,只好就近趁机灭掉滑国,然后返回了秦国。
例句
关羽被吴军所杀,张飞敦促手下士卒厉兵秣马,准备与大哥刘备一起荡平东吴,报仇雪恨。

厉兵秣马lì bīnɡ mò mǎ

磨利兵器喂饱马。
❶ 原形容作好战斗准备。
❷ 后泛指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厉: 同“砺”。也作“秣马厉兵”、“厉兵粟马”、“励兵秣马”、“砺兵秣马”、“砺戈秣马”。

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解义】 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兵:兵器。秣:喂。磨快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做好战斗准备。
【例句】 曹操在北方站稳脚跟以后,积极~,准备南下。
【近义】 摩拳擦掌
【反义】 刀枪入库、解甲投戈

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厉: 这里就是“砺”,磨。兵: 兵器。秣: 喂牲口。磨快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唐人《北洋军阀演义》:“冯国璋和张勋闻道如此这般,于是又准备向南京攻击。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 也作秣马厉兵

厉兵秣马li bing mo ma

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快兵器,喂饱战马。形容作好战斗准备。
【也作】秣马厉兵 砺戈秣马
【近】披坚执锐 磨刀霍霍
【反】马放南山 刀枪入库
【注意】兵,不可理解为“士兵”。

厉兵秣马lìbīng-mòmǎ

〔并列〕 磨利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做好战斗准备。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蔡东藩《后汉演义》4回:“老贼罪当族诛,愿卿等各~,会集睢阳,待我亲往督战。”
△ 多用于军事战斗方面。
【近义】盛食厉兵选兵秣马 选士厉兵
〖反义〗解甲释兵 解甲投戈。
也作“励兵秣马”、“砺兵秣马”、“厉兵粟马”、“砺戈秣马”、“秣马厉兵”、“秣马利兵”、“束兵秣马”。

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厉:磨。兵:武器。秣:喂。即磨好兵器,喂好战马。指充分作好战斗准备。也作“秣马利兵”、“秣马厉兵”、“励兵秣马”、“厉兵粟马”、“砺戈秣马”、“砺兵秣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