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敷彩黄纱锦袍
西汉。身长130厘米,通袖长250厘米,袖宽39厘米,袖口宽25厘米,腰宽51厘米,下摆宽66厘米,领缘宽20厘米,袖缘宽44厘米,摆缘宽37厘米。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印花敷彩纱”是用精细的颜料印有图案的纱,图案为藤木科植物的变形纹样,由枝蔓、蓓蕾、花穗和叶组成,外作菱形,图案的描绘工序有六道:(1)用朱红色绘出花穗。(2)用重墨点出花穗的子房。(3)绘浅银灰色的叶、蓓蕾和纹点。(4)绘暖灰色的叶和蓓蕾苞片。(5)绘冷灰色的叶。(6)用粉白勾绘,加点。此锦袍用印花敷彩黄纱做面,素纱做里和缘,上衣正裁四片,身部两片,作交领,右衽;下裳上半部正裁,后身和里外襟各宽一幅,下半部斜裁,直裾,里外襟各用一幅白纱,后身的底缘作等腰梯形,两底角为85°,里外襟的底缘均作不等腰梯形,两底角分别为58°和72°,里外襟的侧缘也作梯形,交领领口挖成琵琶形,领缘斜裁两片,袖肥大、下垂,袖缘用半福宽的白纱直条制成,按螺旋方式斜卷成筒状,再由中间折为两层,袖口无缝。这件锦袍的出土,表明二千多前我国劳动人民在涂料印染方面有很高的工艺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