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防疫站health and antiepidemic station系我国设立的以预防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卫生系列机构。此机构直接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设省、地、县三级机构。工作内容涉及社会性爱国卫生运动、全民性卫生宣传教育与指导;各种传染病的预防、监测与防治;地方病及流行病的调查、分析与防治;各种卫生与保健,如儿少卫生、学校卫生、工业卫生、城市卫生、食品卫生、交通卫生的监督、指导及制度落实;参与城乡某些卫生规划、建设、设施等工作。 卫生防疫站卫生事业单位之一。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应用预防医学理论、技术,开展监督、监测、科研、培训等项工作。是当地卫生防疫业务技术的指导中心。按国家行政区划和产业系统设置各级防疫站。 卫生防疫站❶地方省(自治区)、市、县设置的实施卫生、防疫和检验工作的专业机构。 ❷军队中担负调查研究战区或部队驻地致病因素、采取各种预防和扑灭传染病的措施、指导部队卫生防疫工作的卫勤机构。 卫生防疫站health and antiepidemic station是以防病灭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的卫生事业单位。它是国家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防疫业务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其分省(直辖市、自治区)、省辖市(地区)、县(市、旗、市辖区)三级。另外较大的产业系统也设有卫生防疫站。 卫生防疫站 卫生防疫站卫生防疫站是以防病灭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的卫生事业单位,是国家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当地开展卫生防疫业务技术工作的指导中心。它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授权,依据国家的卫生法令、标准和条例,对所辖地区的有关单位进行经常性和预防性卫生监督。卫生防疫站的服务对象是社会人群,它从群体方面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认识社会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现象的本质,分析外界环境因素对人群疾病和健康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从而进行监测和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增进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 新中国建立后,在“预防为主”方针指引下,为了迅速扑灭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急性传染病、性病和寄生虫病,很快组建了中央和各省的防疫大队,各种传染病的专业防治队、民族卫生工作队以及鼠疫、黑热病、血吸虫病等专业防治所、站,深入病区开展防疫灭病工作,取得巨大成绩。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学习苏联的经验,1949年在东北原中长铁路首先建立卫生防疫站。1952年东北地区的部分省、市也相继建立起卫生防疫站。1953年1月政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卫生防疫站。此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原防疫大队、专业防治队等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地建起了省、地、市、县各级卫生防疫站。1932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卫生防疫站3,271所。卫生部于1954年颁布了《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和各级卫生防疫站人员编制》的文件,规定了卫生防疫站的任务。1964年卫生部总结了建站以来的经验,颁发了《卫生防疫站工作试行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卫生防疫站的性质和任务。1979年卫生部再次组织力量总结经验,修订《试行条例》,颁发了《全国卫生防疫站工作条例》。1980年国家编制委员会、卫生部颁发了《各级卫生防疫站编制的规定》。 卫生防疫站的组织 中国的卫生防疫站是按国家行政区划和产业系统设置的。按国家行政区划设置的卫生防疫站共分三级,即省、市、自治区卫生防疫站;省辖市、地区(自治州、盟)卫生防疫站; 县(市、旗)、市辖区卫生防疫站。铁路、交通、厂矿企业在本产业系统内根据实际需要也可设置卫生防疫站。各级卫生防疫站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业务上受上一级卫生防疫站的领导。铁路、交通、厂矿企业卫生防疫站业务上受所在地区卫生防疫站的指导。卫生防疫站内部按专业设置四个基本科(室),即 ❶卫生科,包括劳动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专业。 ❷防疫科,包括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控制,消毒、杀虫、灭鼠等专业。 ❸检验科,包括微生物检验、卫生理化检验专业。 ❹卫生宣传科,包括文字宣传、形象宣传、综合宣传和电化教育等。各级卫生防疫站根据任务大小、人员多少将上述四个基本科(室)按专业划分为若干专业科(室)。 卫生防疫站的工作内容 有下列几项。 (1) 急性传染病控制: 对法定的25种急性传染病进行监测,收集、整理、上报和发布疫情资料; 制订重点疾病的控制规划和具体措施,组织、指导实施,并评价其效果; 组织、指导和执行疫点、疫区的调查处理和管理工作; 制订免疫计划,做好计划免疫,供应生物制品,组织、指导各项预防接种工作; 监督、检查医疗机构贯彻执行国家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 (2) 寄生虫病控制: 对本地区流行的主要寄生虫病进行监测,研究流行因素,掌握流行规律; 制订控制规划和防治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预防、检查、治疗工作; 宣传、组织、指导措施的落实,并评价其效果。(3) 地方病控制: 对本地区流行的地方病进行监测;研究病区的地理、地质、水质和环境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探讨发病的原因,掌握分布规律; 制订控制规划和预防措施,有计划地开展预防、检查、治疗工作; 检查、指导措施的落实,并评价其效果。 (4) 消毒、杀虫、灭鼠: 对本地区主要的病媒昆虫、病原动物进行监测,掌握种属本底、密度、生态习性及季节消长规律; 对群众性的消毒、杀虫、灭鼠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对医疗、托幼机构和特定行业的消毒、杀虫、灭鼠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组织、指导、执行疫点、疫区的消毒、杀虫和灭鼠工作。 (5) 劳动卫生: 对厂矿企业及农业生产的劳动条件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监测; 收集、整理、分析职业病报告资料,掌握职工的健康状况; 组织、指导并参加从事有害作业职工的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及劳动能力鉴定; 针对厂矿企业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预防职业病的具体方案和措施,督导厂矿企业贯彻落实; 对各种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进行卫生学鉴定; 开展经常性和预防性卫生监督。 (6) 环境卫生: 对自然环境(空气、土壤、水体)的卫生状况,尤其是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对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 对工业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及生活废弃物(垃圾、粪便、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监测;调查研究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并督导执行; 对粪便、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和饮水卫生管理进行技术指导; 对公共场所、服务行业的卫生状况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对城乡规划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 对农村建设提出卫生要求和进行技术指导。 (7) 食品卫生: 对食品卫生进行监测、监督; 对食品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收购、贮存、运输、销售企业和饮食行业、集体食堂、食品摊贩的卫生状况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食品企业和饮食行业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收集、整理、分析食物中毒资料,开展食物中毒的防治;协助有关部门对食品企业和饮食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监督并参加上述行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传染病患者(或带菌者)的处理。 (8) 学校卫生: 对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进行监测,掌握学生中的多发病、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提出保护和改进意见; 组织、指导并参加疾病矫治工作; 对教室卫生、环境卫生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对新建、改建、扩建的校舍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 协助教育部门培训、考核学校卫生人员和保健教师,指导学校改善教学卫生、青春期卫生和体育卫生; 协助教育部门加强对学生的卫生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保护学生的视力。 (9) 放射卫生: 对当地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劳动条件进行监测; 对各种防护设施及其效果进行卫生学鉴定; 对外环境的放射性本底和放射性污染进行监测; 对放射性同位素及放射线的应用进行管理; 对X射线的防护进行技术指导; 组织、指导、参加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剂量检查和健康管理工作。 (10) 卫生宣传及职业卫生教育: 根据当地的卫生防疫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和职业卫生教育,普及卫生科学知识;组织卫生宣传网和社会专业宣传力量,建立卫生宣传阵地,开展卫生宣传工作;收集、编写、制作卫生宣传资料、职业卫生教材、电化教育材料等;举办卫生展览、卫生咨询和卫生科普知识讲座;编写、发行卫生报刊,为报刊、电台撰稿、组稿等。 (11) 协助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制订爱国卫生运动计划,提出具体要求; 对爱国卫生运动进行技术指导,总结、鉴定群众创造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技术经验。 (12) 科研与培训: 根据本地区防病灭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参加制订和修改卫生标准的科学实验工作。负责在职卫生防疫人员的培训提高和医学院校卫生专业学员的生产实习任务。 ☚ 国境卫生检疫 环境卫生管理 ☛ 卫生防疫站sanitation and antiepidemic st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