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卫尉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卫尉寺 卫尉寺官署名。一唐代为九寺之一。宋初沿设,置判卫尉寺一人。因武库、武器归内库,守卫宫廷归仪鸾司,故本寺无所掌。元丰改制,以卿和少卿为正、副长官,并置丞、主簿各一人。始令掌仪卫兵械、甲胄之政令。建炎三年(1129),并入兵部,后不复置。 ☚ 光禄寺 太仆寺 ☛ 卫尉寺官署名。唐代中央政事机构九寺之一。卫尉秦汉始置,为九卿,掌管宫门宿卫、主南军。北齐始设卫尉寺。唐代卫尉寺长官为卿,领武库、武器、守宫三署,掌管出行仪仗器械文物等。高宗、武则天时都曾一度将寺名改为司卫寺,不久皆复旧名。 卫尉寺(卿) 官署名。战国、秦、汉时为掌管宫门警卫的机构,其长官卫尉为九卿之一。魏、晋、南北朝沿置。隋、唐卫尉寺仅掌军器、仪仗、帐幕,而以左右监门卫负责宫门警卫。卫尉寺职任较之秦。汉,已变得极轻。北宋仍循唐制,南宋则废卫尉寺,将其职掌并入工部。 卫尉寺官署名。唐中央机构,九寺之一。掌军器仪杖、帐幕。置卿一人,少卿二人,丞二人,主簿二人,录事一人。下设武库、武器、守宫三署,分掌本寺之事宜。宋沿唐旧制设置。宋初,凡武器收藏归内库,供帐、供幕帟归仪鸾司,本寺无所掌。设卫尉卿与少卿管领,皆属寄禄官;另置判寺事一人,以郎官以上充任。元丰改官制后,以卫尉卿为长官,卫尉少卿为副长官,并设丞一人助理寺事、掌有关仪卫兵械、甲胄之政令。下属机构有内弓箭库、南外库、军器衣甲库、军器弓枪库、军器弩剑箭库等官库,皆掌收藏兵杖、器械、甲胄,以备军国之用。另有军器什物库、宣德楼什物库,掌收贮军器什物,按籍颁发以给用。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并入兵部,后不复置。 卫尉寺 卫尉寺禁卫军指挥机关名。南北朝时期始置。此后历代沿置,至南宋以后废。初掌宫门屯卫。至唐以后掌兵器保管及仪仗用器械等事。《旧唐书·职官志三》: “卫尉寺: 〔秦置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3令。梁置12卿,卫尉加 ‘寺’ 字,官加‘卿’ 字〕。卿1员,(从三品); 少卿2人,(从四品上)。卿之职,掌邦国器械文物之事,总武库、武器、守宫3署之官属。少卿为之贰。凡天下兵器入京师者,皆籍其名数而藏之。凡大祭祀大朝会,则供其羽仪、节钺、金鼓、帷帟、茵席之属。丞2人,(从六品上); 主薄2人,(从七品上); 录事1人,(从九品上); 府6人,史11人,亭长4人,掌固6人。丞掌判寺事,辨器械出纳之数。主簿掌印,勾检稽失。录事掌受事发辰。” ☚ 卫籍 卫士署 ☛ 卫尉寺官署名。唐中央机构,九寺之一。负责掌管军器仪仗、帐幕。置卿1人,少卿2人,丞2人,主簿2人,录事1人。下设武库、武器、守宫3署,分掌本寺之事宜。宋沿唐旧制设置。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并入兵部,后不复置。 卫尉寺 卫尉寺即卫尉的官署。卫尉始置于战国, 秦汉时为九卿之一, 银印青绶,秩中二千石,掌宫门卫屯兵。汉景帝时曾一度更名中大夫令, 王莽时又曾改称太卫。由于卫尉掌兵,故地位极其重要。两汉执政人物,总是以亲信宗族出任此职,以巩固自己的权势。汉代卫尉属官主要有:(1)卫尉丞。西汉秩千石,东汉秩比千石。职掌总署曹事。(2)公车司马令。秩六百石。西汉时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事及阙下凡所征召皆总领之。东汉掌宫南阙门,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征诣公车者。(3)卫士令(西汉)。主卫士。(4)南宫卫士令(东汉)。秩六百石。掌南宫卫士。(5)北宫卫士令(东汉)。秩六百石。掌北宫卫士。(6) 旅贲令 (西汉)。为奔走之任。(7)左右都候(东汉)。秩六百石。主剑戟士,徼循宫,及天子有所收考。(8)宫掖门司马。秩比千石。具体分为南宫南屯司马,主平城门;宫门苍龙司马,主东门;玄武司马,主玄武门;北屯司马,主北门;北宫朱雀司马,主南掖门;东明司马,主东门;朔平司马,主北门。魏、晋、南北朝多沿置。唐代为卫尉卿, 但已非原来职务,仅掌仪仗帐幕等。明清废。卫尉寺皆设于京师宫内。寺门前施一“行马”(砖台上所置放马绳用的木架), 为仪仗。西汉时长乐、建章、甘泉诸宫亦不时置卫尉以掌其宫,名曰“长乐卫尉”、“建章卫尉”、“甘泉卫尉”。 ☚ 光禄勋寺 太仆寺 ☛ 卫尉寺wèi wèi sì1、官署名,汉置,为卫尉的官署,在宫内。《汉书·百官公卿表》:"卫尉,秦官,掌宫门屯卫兵。"师古注说:"《汉旧仪》云,卫尉寺在宫内。胡广云,主宫阙之门内卫士,于周垣下为区庐。区庐者,若今之仗宿屋矣。"仗:通帐。区:小屋。区庐:卫士值班住的简陋小屋。 2、北齐置,为九寺之一,掌管宫殿、京城诸门禁卫、武器及宫廷仪仗库藏。其长官称卿,副为少卿,属官有卫尉丞、功曹、主簿、录事、城门校尉、公车署令、武库署令、卫士令。隋初罢,后复置,但只掌武器、仪仗的库藏和供应。辖公车、武库、守宫三署。唐朝时置时废。北宋初武器收藏并归内库及军器库,以他官及内侍典领,守宫所掌的仪仗帷幕归仪鸾司,本寺无具体职事,卿、少卿、丞皆为寄禄官,另置判寺一人,掌管寺务;神宗元丰年间复置,仍不掌卫兵,只掌管兵器、甲胄、仪仗、帷幕的供应之类。 卫尉寺官署名。隋唐两代掌军器、仪伏及帐幕等军需物资的机构。下设武库、武器、守宫三署。长官为卫尉寺卿,从三品。唐高宗龙朔年间和武则天光宅元年,曾两次改为司卫寺,寻复旧。历代沿置,明废。 卫尉寺官署名。秦始置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历代沿置,魏晋以后卫兵转归武卫将军,卫尉虽仍有掌禁卫之名,而其实职则渐成为管理军用器物的机关。至梁陈与北齐始加寺字称为卫尉寺。北齐以卫尉寺卿与少卿为正副主官,丞助理寺事。掌禁卫与武器。统城门寺,置校尉二人,以司其职。领公车、武库、卫士等署。隋沿置,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为司卫寺,卿与少卿改为司卫寺正卿与司卫寺大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复改为司卫寺,主官仍称卿与少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为卫尉寺。掌仪仗兵器与帐幕供设。属官有主簿二人,录事一人,府六人,史十一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领武库、武器、守官三署。凡祭祀、朝会、行幸时仪仗队所用的仪杖、武器,均由其提供,甚至连宫殿及官署门前该立几根戟,也由卫尉掌管。所掌之事甚为琐碎,与汉制卫尉掌卫兵及宫门禁卫者迥不相同。五代沿置,后唐同光中,卫尉寺置大卿一人。宋初,凡兵仗、器械、甲胄收藏之职归内库,供帐、供幕帟之事归仪鸾司,卫尉寺卿与少卿均为寄禄官,卫尉寺无职掌,置判寺事一人。元丰改制,以卫尉卿、少卿为正副长官,丞助理寺事。掌有关仪卫兵械、甲胄之政令。领诸军器库,仪鸾司,左右金吾街司、仗司,六军仪仗司。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并入兵部。辽南面官中亦置卫尉寺。金置卫尉司,则为掌中宫事务的机构,非前代卫尉之职。其后无闻。 卫尉寺官司名。 职掌❶宋前期无所掌,其职事分隶仪鸾司、内库、军器库(《宋会要·职官》22之1《卫尉寺》)。 编制❶宋前期,判卫尉寺事一人,府史二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