卪“卩”的本字。 上一条: 卩 下一条: 疖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印綬符節部 > 節 > 節 > 卪 卪 jié 卪jie856D 〈文〉与“节”同。符节。 卪(jié)“ ,瑞信也。守国者用玉卪,守都鄙者用角卪,使山邦者用虎卪,土邦者用人卪,泽邦者用龙卪,门关者用符卪,货贿用玺卪,道路用旌卪。象相合之形。凡卪之属皆从卪。”(子结切) 许慎用符节之义来解释“卪”字构形,认为“象相合之形”。徐锴《系传》:“今皆作节字。卪象半分之形,守国者其卪半在内,半在外。”后来的学者多是沿袭这个思路来分析“卪”字的构形。 甲骨文或作 、 、 。吴大澂根据古文字得出结论,认为字形象人跪拜之形,应是“跪”字初文。他在《说文古籀补》中指出:“篆当作 ,下象人股胫形,所谓鄙躬折节也。初义当为骨卪、筋卪字,引申为符卪、卪操。”大概人在祭祀时有礼拜之仪式,敬神取信,所以“卪”引申出符节之义。 杨树达《释卪》云:“《卪部》云:‘厀,胫头卪也。从卪,桼声。’愚谓卪乃厀之初文,卪字上象厀盖,下象人胫,象形字也。卪桼古音同在屑部,声亦相近,厀字乃象形加声旁字耳。《卪部》又云:‘卷,厀曲也。从卪, 声。’凡 声字皆含曲义,字从卪从 而训为厀曲,此制字时卪即厀字之明证也。”[1] 卪部有十二个属字。如“令”字下云:“令,发号也。从亼、卪。”又“厄”字下云:“科厄,木节也。从卪,厂声。贾侍中说以为:厄,裹也。一曰:厄,盖也。”又“厀”字下云:“胫头卪也。从卪,桼声。”今通用“膝”。又“卸”字下云:“舍车解马也。从卪、止、午。读若汝南人写书之写。” 卪 ☚ 年 即 ☛ 00001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