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卧佛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卧佛寺TempleoftheRecliningBuddha古迹名。又称越菩寺。在今泰国首都曼谷大王宫以南。为泰国三大国宝之一。该寺原为大城王朝所建,公元18世纪末由曼谷王朝拉玛一世重建。寺内有一尊大卧佛,长45米,高15米,为铁铸、包金,镶有宝石。寺中佛塔林立,高7米以上的佛塔—275—有71座,41米高的佛塔有4座,故有万佛寺之称。 卧佛寺(清)程可则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坐落于海淀区寿安山南麓,因寺内有铜质卧佛造像,故名。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历代不断扩建。卧佛为元代铸造,右手支颐,左臂直伸,造型浑朴精致。此诗写卧佛寺之清幽,以卧佛为疲于津梁普渡,饶有情趣。 【作者】 程可则(1624—1673),清诗人。字周量,一字彦揆,号湟溱,南海(今属广东)人。顺治九年(1652)会试第一,历户部主事、兵部郎中、桂林知府。诗文当时与王士禛、汪琬齐名,有《海日堂集》。 【注释】 ①竹关:竹门。关,本指门闩,代指门。②泉声:据《长安客话》,卧佛寺门西有石盘,“石盘下有小窦出泉,淙淙琤琤,下击石底,听之泠然。”③此句谓卧佛因普渡众生倦而偃卧。《世说新语》记东晋庾亮入寺见卧佛曰:“此子疲于津梁。”津粱,本意指渡口和桥梁,比喻引导事物达到目的的方法、手段、工具等。佛教宣传佛法可以引渡众生脱离苦海,故称之为“津梁”。④跻攀:攀登。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十方普覺寺 > 卧佛寺 卧佛寺 wòfósì 即十方普覺寺。以寺有卧佛,故稱。 卧佛寺中国佛教寺院。在北京市海淀区寿安山南麓。建于公元627~649年。于1320年扩建,1331年完工。原名兜率寺,元至治元年(1321),铸铜卧佛,改称昭孝寺,又称洪广寺,明清两代均不断修建,明称寿安禅林,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称现名十方普觉寺,卧佛寺为其俗称。殿内铜铸释迦牟尼涅 卧佛寺 卧佛寺佛寺名。在北京海淀区寿安山南麓,名十方普觉寺,因寺内有卧佛造像,俗称卧佛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 (627—650),初名兜率寺。元代大加扩建,施工10多年,并冶铜50万斤铸成大卧佛,至顺二年 (1331) 完工后改称昭孝寺,后又叫洪庆寺。明、清均有修建,明朝廷颁《大藏经》置于寺内,改称寿安禅林。清雍正十二年 (1734) 改名十方普觉寺。寺靠山面南,由三组院落组成,山门前有一座四柱七楼彩色琉璃牌坊,过坊后左右是钟鼓楼,中为半园形水池,上有汉白玉石桥直通山门。中轴线上是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藏经楼。东边是斋堂、大禅堂、霁月轩等,西边是行宫院,幽静清雅。卧佛殿为寺内主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供奉元代铸造的释迦牟尼湼槃铜像。长5米头西面南,右手支颐,侧卧于禅床上,左臂平放于身侧,神态安祥。像后石砌须弥座上有泥塑彩十二弟子立像。表现佛湼槃时的情景。卧佛造型浑朴自然,工艺精湛,是北京现存最古最大最精的铜卧佛。皇帝御赐的佛像、供物,至今还陈列于寺内。 ☚ 云居寺 法源寺 ☛ 卧佛寺wo fo siTemple of Reclining Buddha 卧佛寺Temple of the Sleeping Buddha 卧佛寺Temple of the Reclining Buddha 卧佛寺本名宏仁寺,俗名大佛寺。佛寺名。在今甘肃张掖县城西南隅。西夏永安元年(1098)国师嵬名思能掘地得涅槃佛而倡建。一说为贞观三年(1103)崇宗为母梁太后祈求冥福而建。明永乐元年(1403)赐额“宝觉寺”。现存大佛殿一座,为木构建筑,系清乾隆年间重建。两层楼,重檐歇山顶,面阔9间51.3米,进深7间26.7米。殿正中塑释迦牟尼涅槃像1尊,为西夏时塑造,身长34.5米,肩宽7.5米,木胎泥塑,金装彩绘,比例匀称,神态自然。寺内尚有藏经阁和一土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