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武阳集》
隋卢思道撰。卢思道(535~586),字子行,范阳涿(在今河北涿州)人。16岁时,读刘松所作的碑铭,多处读不懂,于是发愤读书。数年以后,把所写的文章给刘松看,刘松竟不甚明白了。在北齐时,他曾任给事黄门侍郎。北周时,授仪同三司,迁武阳太守。隋朝初年,官至散骑侍郎。他的诗、赋、文章都很有名。他的诗长于七言,气势充沛,语言流畅,对仗工整,善于用典,已开初唐七言歌行的先声,在北朝后期和隋初有较高的地位。所作《听蝉鸣篇》,抒发客愁乡思,讥讽长安权贵繁华轻薄的生活,词意清切,寄托较深,受到同时代人的好评。他的文章以《劳生论》为最著名,文中描绘世态炎凉,揭露官场中趋炎附势之徒的丑态,颇为生动传神,被今人钱钟书誉为北朝文章压卷之作。《北齐兴亡论》和《后周兴亡论》,阐明二代灭亡的原因,在于君王昏庸暴虐,臣子谄媚骄横,引古戒今,也具识见。卢思道的文集,据《隋书·经籍志》和本传的记载,是30卷;而新旧《唐书》说是20卷,久已亡佚。现今流传的是后人辑本。有明代张燮所编《七十二家集》本,明末张溥辑刻《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此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27首,《全隋文》存其文10余篇。
卢武阳集
诗文集。隋卢思道(535—586)撰。一卷。思道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先仕北齐,历官给事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入北周授议同三司,迁武阳太守,隋初官至散骑侍郎。曾从师邢子才。有诗才,北齐宣帝崩,当朝文士各献挽歌十首,选其善者而用之,唯思道入选八首,时人称为“八米卢郎”。诗《听蝉鸣篇》词意清切,庾信叹为美。作《孤鸿赋》以寄其情。诗工七言,所作乐府《从军行》有“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之句,为唐玄宗《自蜀回登勤政楼歌》所征引。其诗词意含蓄,而音响无滞为后人所崇尚。本传载有集三十卷。今传本为明张溥辑刊收:赋、檄、表、书、序、论、诔、祭、文等近十篇;乐府、诗约二十五首。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