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卢梭的伦理思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卢梭的伦理思想

卢梭的伦理思想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思想家,哲学家,启蒙运动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自幼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生活贫困,漂泊流浪。1741年起定居巴黎,靠当仆役、抄写员、家庭秘书和教师谋生。1762年因发表《爱弥儿》一书而遭巴黎当局通缉,被迫流亡瑞士,后又返回巴黎潜心撰写自传《忏悔录》。其主要著作有:《爱弥儿》、《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科学与艺术》等。
卢梭的伦理学是建立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的。他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国家是自由的人民通过自由协商建立起来的政治共同体。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只有善良的自然感情,他们既关心追求个人的幸福,又具有同情怜悯同类的秉性。人类进入社会状态后,才出现私有制和不平等,理性代替了本能,人性具有了社会性,出现了私欲、纷争、恶的行为和观念。私有制造成富人和穷人、强者和弱者的对立,使得自爱变成自私,同情心和良心遭到破坏,道德和社会风气日益堕落败坏。在自然状态下,善恶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在社会状态下才显示出它们的作用和价值。人的灵魂深处有一种天生的正义和道德标准,这就是良心。良心是一种天赋的道德感情,也是一种评价行为善恶的天赋尺度。良心爱善,理智认识善,意志选择善。社会人的良心具有社会性,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因而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具有不同的良心。评价人的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关键看其动机是否纯正,而不是看其效果好环。在社会道德中,公共利益是最高目标,公意高于个人意志,“应当为善”和“不损害他人”是基本原则。人类的自爱既可以转化为自私,也可以转化为博爱。只有克服自私心,才能把自爱与博爱、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幸福,实现由社会自由到道德自由的伟大过渡。卢梭一方面认为应当通过革命变革来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从而实现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幸福,另一方面又鼓吹建立一种道德化的自然宗教,向人们传播人道和博爱的社会感情,这表明他的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

☚ 霍尔巴赫的自然主义伦理学   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的伦理学 ☛
0000064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