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卡巴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卡巴迪Kǎbādí

〈名〉 在规定场地进行的一种追逐比赛。进攻的一方每次出一名队员连续呼喊“卡巴迪”进入对方场地,如中断呼喊或在拦截线前被截则下场失分;过拦截线后,如能以身体任一部位触及对方人员则得分。在分为上下两个半场的40分钟的比赛中,双方轮流出进攻队员。原流行于印度、缅甸等国家,现已成为国际比赛项目。

卡巴迪kǎbādí

〈名〉在规定场地进行的一种追逐比赛。进攻的一方每次出一名队员连续呼喊“卡巴迪”进入对方场地,如中断呼喊或在拦截线前被截则下场失分;过拦截线后,如能以身体任一部位触及对方人员则得分。在分为上下两个半场的40分钟的比赛中,双方轮流出进攻队员。原流行于印度、缅甸等国家,现已成为国际比赛项目。
 ◇ 1990年北京亚运会有个叫“卡巴迪”的项目。(文摘周报.1989.3.3)
 ◇ 韩国选手不参加的3个项目是武术、空手道和卡巴迪。(人民日报.1998.10.21)

卡巴迪kǎbādí

〈名〉在规定场地进行的一种追逐比赛。进攻的一方每次出一名队员连续呼喊“卡巴迪”进入对方场地,如中断呼喊或在拦截线前被截则下场失分;过拦截线后,如能以身体任一部位触及对方人员则得分。在分为上下两个半场的40分钟的比赛中,双方轮流出进攻队员。原流行于印度、缅甸等国家,现已成为国际比赛项目。

卡巴迪

卡巴迪

流行于巴基斯坦旁遮普邦的一种民间体育游戏。比赛在一块长13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场地上进行(女子和少年的场地略小),全场以中线为界,分为两个半场,每个半场的二分之一处又画有一条拦截线。每队7人上场,赛时,攻守双方各站一边,攻方派出一人冲入守方,口中必须高呼“卡巴迪”,稍有停顿或含糊,就被逐出场外。遇对方拦截后,可以身体任何一部分触及防守者,被触者必须退出场外,并输一分,待一方全军覆灭,攻守交换,全场比赛共为40分钟,每半场20分钟,失分少的一方获胜。此项目列入第11届亚运会比赛项目。

☚ 藤球   民间举重 ☛

卡巴迪

民间体育活动的项目之一,起源于印度,现流行于南亚各国。赛场长13m、宽10m;女子及少年场地长11m、宽8m,中线后界分为两部分,每半场又各有一条中线,称拦截线。底线2m外各设一个替补席。每队12名队员,7人上场,5人在场下。每场比赛分两个半赛时,各20min,中间休息5min。比赛时,两队在本方半场,先由攻方一名队员口中高喊“卡巴迪”,进入对方场地,稍有停顿或含糊,即被罚出场,并罚1分,在越过拦截线前被捉住也被罚出场,并罚1分。越过拦截线后,即可自己用身体任一部分触及防守者,被触者被罚出场,罚1分。如双方均未失分,进攻者可返回本方场地,算打和,双方轮流进攻,每次1人。比赛结束后,总失分少者胜。

卡巴迪

印度民间体育项目。已流传至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等国。赛场男子13×10米、少年及女子11×8米,分两半场,每半场二分之一处设一拦截线。双方各7人出场,一攻一守。攻方派1人冲入敌阵并在阵中一口气连呼“卡巴迪”,停顿或含糊均罚出场。攻方在拦截线前被守方捉住即罚出场并失1分;在线后则身体任何部位触及对方,被触者均罚出场和失1分。一方全军覆没后互换攻守。全场30—40分钟,分上下半时。失分少者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