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卞和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卞和洞

卞和洞

又名抱玉岩、抱璞岩,位于荆山东麓,相传为春秋楚人卞和采玉处。卞和得玉献楚厉王,王以为石,刖其左足;后献武王,又以为妄,刖其右足;文王即位,卞和抱璞而泣,王命工匠琢之,果为价值连城的宝玉,名和氏璧。洞内广如屋,可容数十人,岩壁有“青螺石帐”及明人“泣玉论”等题刻。洞口有明建古亭,额题“抱璞岩”。洞上有采玉坑,坑内白石晶莹,传为卞和得玉处。上有瀑布下泻,曲折径流入淮。附近还有仙桃石、濯玉涧、凤凰池、莲花池、三仙避雨石等胜景。唐人胡曾有诗咏:“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

☚ 白乳泉   禹墟 ☛
卞和洞

卞和洞

又名抱璞岩、抱玉岩,位于怀远县城南荆山东北麓。
卞和抱璞,是著名的历史掌故,卞和洞由此得名并闻名于世。据《韩非子·和氏》,楚人卞和得玉璞,献给两代楚王,都被认作石头,结果以欺骗罪先后被砍断了两脚。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大哭于荆山下,说宝玉被当成石头,好人被诬为骗子。文王派人理治其璞,果得宝玉,命名为“和氏之璧”。在《淮南子》、《论衡》、《汉书》等古籍中都有记载,仅时间略有出入。古人把玉在石中未经理治称为璞,由此,“抱璞”被喻为有真才实学或怀才不遇,成了很有影响的历史掌故。又因和氏璧后来为赵惠文王所得,秦赵争璧,又引伸出蔺相如“完璧归赵”的著名成语故事和“璧赵”、“璧还”等典故。荆山作为名胜也愈添魅力,历史上形成了多处荆山都有卞和的故事流传。湖北南漳的荆山是春秋时楚国疆域,有抱璞岩、卞和庙及墓;皖南还有芜湖荆山等。怀远荆山卞和洞成为游览名胜已久远,唐宋时即名扬淮上,苏轼、宋濂等名家有诗文游记传世。现存景观有传为卞和栖身处的石洞,巨岩斜覆如屋,口狭内宽,可容数十人,石屏如床座,洞内冬暖夏凉,有石刻“青螺石帐”四个大字和明代御史李循义手书的“泣玉论”三字。洞口悬崖上有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亭,匾题“抱璞岩”。洞左一石如雉凤欲飞,洞下仙桃石上有镌诗。洞右方是青云阁,又名梓潼阁,阁内有不少唐宋以来诗文碑记和书法家手笔石刻。周围巧石星罗棋布,横空叠架,蔚为壮观。循石而上有采玉坑一景,俗称白玉堆,坑外碎石青黑,唯坑内白石晶莹。传说“和氏璧”即出于此。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元祐七年(1092)的游涂山、荆山诗中有句:“荆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乱。刖人有余坑,美石肖温瓒。”附近还有濯玉涧、凤凰池等景,溪水淙淙,曲折萦绕。

☚ 韭山洞   第二节 人文旅游资源 ☛
0000318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