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雍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雍志宫苑志。❶明黄佐撰。二十四卷。佐,广东南海人。官南京国子祭酒。南雍即明代南京国子监。景泰间曾修志。此书成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刻印时增续,参考八十多种典籍,纪事止于万历六年。全书正文并注共约五十万字。分事纪,职官表,规制、谟训、礼仪、音乐、储养、经籍考,列传。共四门九目。其中事纪依《通鉴》编年体,自国子监建制始,凡明朝崇儒、重礼、兴教、育材史事,遵《明会典》、 《国子监条例案卷》、诸家文集,各郡邑志次第入载。职官表所载,凡堂上官为上篇,属官为下篇。列传按职官表次第,先列姓名,然后依次作传,每传皆有论赞。其总图、太学图、庙图有目无图。图说详载监之位置、山水形势、房屋建筑、文体活动场所等。列传收宋濂等四十余人,二百余人有简历。是一部史料价值较高之学校专志。有嘉靖二十三年刻本,万历七年(1579)刻本,1976年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铅印本。 南雍志书名。明黄佐撰。二十四卷。记述明南京太学建置、制度及发展。景泰年间,南京太学祭酒吴节尝撰志十八卷,嘉靖初祭酒崔铣重纂,未就。作者借助其遗稿,加以修订,以吴志为本,增损而成是书。其中事记四卷,职官表二卷,杂考十二卷,列传六卷。载录了有关诏敕、典制、名臣事迹、仓库钱粮及藏书目录等。取材于会典、案卷,以及方志、文集等,材料翔实。为研究科举制度下的明代太学教育提供了珍贵资料。有1931年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影印本。 南雍志 南雍志太学教育的综合性专著。明黄佐撰。黄佐(1490—1566),字才伯。明香山人。正德辛巳(1521)进士,授编修。治学以程、朱为宗,曾和王守仁论知行合一之旨,辨难释疑。嘉靖廿二年(1543)任南京国子监祭酒,著作宏富,有《泰泉集》十卷及其他著述凡二百六十余卷。撰有《乐典》,称力作。 ☚ 白鹿洞志 关学编 ☛ 南雍志二十四卷。明黄佐(见《翰林记》)撰。黄佐著有《泰泉乡礼》、《翰林记》,已著录。本书为作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时所作,专记明朝南京国子监的建制、设官、职掌,以及在监学生的分类、学业、学规、授官等各方面的情况。先是,景泰中,南京国子监祭酒吴节为该学作志,撰成十八卷。嘉靖初,祭酒崔铣重纂未成。黄佐任祭酒时,得其遗牍,重加修定,以吴志为本,而增删成之。又委国子监助教梅鷟撰其中的《经籍考》。书成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今传本有万历时事,乃后人随时所增添者。全书共分为四部分内容。一为事纪四卷,述明代对国子监学官的选拔,监生的教育、授官等一系列有关国子监的谕旨、制度、规定等,实为明代南京国子学教育的总纲。一为职官表二卷,录南京国子监的历任官员。一为杂考十二卷,如《储养考》、《经籍考》、《乐考》等,分述各项具体制度、规定的情况及沿革。一为列传六卷,记载于国子监任官、受业的某些人物的事迹。本书资料丰富,记事详备,如卷十八的《经籍考》由梅鷟所撰,梅氏学问淹贯,所述本末具备,颇便读者。本书对研究明代中央的国子学教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所收内容亦有不尽妥当者,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 “《乐考》一门,多泛论古乐,皆佐(黄佐) 一己之见,于太学制度无涉,殊失限断。” 据《提要》载,时有浙江汪启淑家藏本。今台北中央图书馆藏有珍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