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南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南选

唐代中原地区的文武官员,由尚书省礼部、兵部分别铨选。
岭南五管和黔中都督府,有着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他们的风俗习惯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气候也与中原迥然有别。在中原生长的汉族官员,到上述地区去任官,不只水土不服,而且也难以深得民心。所以,自高宗上元二年(675)起让上述地区的长官,就地择人,委以官职。为了防止当地长官结党营私,所用非人,朝廷又派遣郎官、御史为选补使,就地监察。这就是“南选”。卢僎《季冬送户部郎中使黔府选补》诗:“握镜均荒服,分衡得大同。征贤一台上,补吏五溪中。”说该户部郎中到黔府去的职使是补选官员。李颀《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诗:“万里番禺地,官人继帝忧……心情物不杂,弊革事无留。举善必称最,持奸当去尤。”则裴侍御到五岭以外去之目的在于监察该地选官的情况,以便去奸留善。
中唐以后,由于战乱频仍和水、旱灾荒,朝廷有时也遣派选补使到江南、淮南、福建等地去选官,也称“南选”。到这些地方去选官都是临时性的,与岭南、黔府并不相同。

南选

金代科举取士方法。金初,根据辽人及宋人所习举业之不同,各以所长取士,分南、北二选。南选以考经义为主,选拔对象为宋人。后南北通选,只设词赋,取六七十人,南选、北选遂废。

南选

南选

金代选拔士人的一种方式。金初,因辽人及宋人所习之业不同,遂各以所学取士,宋人以考经义为主,称作南选。天德三年(1151年),行南北通选,南选遂废。

☚ 北闱   北选 ☛

南选

唐代上元三年,因桂、广、交、黔等地,任命当地人为官,或非其才,乃派遣选补吏前往选择适当人才,名为南选。

南选

唐制,岭南、黔、桂等州六品以下官吏的委任不由尚书省吏部直接负责,而是每四年(一说为三年)派一名五品以上京官为选补使,至当地简补官吏,并让御史一人监之,称之为南选。后来,此办法也扩展到江南、淮南、福建等地。

南选

唐代铨选方式之一。唐制,岭南、黔中等地因距京师遥远,由朝廷派京官五品以上一人充使就补,御史一人监之,四岁一往,称为南选,相对于南选来说,京师、东都两地进行的铨选便称为北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