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籥古樂名。周代文王之樂。馬融《長笛賦》:“上擬法於《韶》、《箾》、《南籥》,中取度於《白雪》、《淥水》。” 南籥 南籥乐舞名。籥,如笛,三孔而短小。《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杜预注:“《象箾》,舞所执。《南籥》,以籥舞也。皆文王之乐。”马融《长笛赋》:“上拟法于《韶箾》、《南籥》,中取度于《白雪》、《渌水》,下采制于《延露》、《巴人》。”此言笛声取法于古乐《南籥》。 ☚ 南巢 枯木朽株 ☛ 南籥nán yuè〖名词〗 乐舞名。奏南乐而配籥舞,籥,形似笛的管乐器(1)。《季札观周乐》: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载! 犹有憾。”——[公子季札]看见表演《象箾》、《南籥》舞,说:“好啊! 但还有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