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栽培史history of pumpkin growing南瓜(Cucurbita spp.)是夏季习见的瓜类蔬菜。原产美洲。史籍中记载的有南瓜、西葫芦和笋瓜3个种。 古籍中的南瓜均指中国南瓜(C. moschataDuch.),是元末明初成书的《饮食须知》首次著录的。明中叶以后栽培日盛,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见诸典籍的南瓜的别名较多,有北瓜、倭(莴)瓜、番瓜、回回瓜、金瓜等。大约南方习惯称南瓜,北方习惯叫北瓜或倭瓜。有的地方志中南瓜、北瓜二名并列,似乎是分别用来指南瓜的不同品种。史籍中虽无有关南瓜品种名称的记载,不过,古代栽培的南瓜确实有多种多样的品种:果实的形状或长圆,或扁圆,或如葫芦状;果面一般都有棱,果皮的色泽或绿,或墨绿,或红黄。 西葫芦(C.pepo L.) 清代在西北诸省已有栽培,最早记载见于康熙年间(1662~1722)纂修的陕西、山西等省的地方志。西葫芦的变种搅瓜,清代除西北外,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以及西南各省也已有栽培。搅瓜,地方志中亦作绞瓜。 笋瓜(C.maxima Duch. ex Lam.)引种至中国大约在清中叶以后,道光年间(1821~1850)纂修的安徽、河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志中始见著录。 古代栽培南瓜或直播,或育苗移栽。四川省播种期在惊蛰、春分间。肥料宜用人粪。关于南瓜的整枝,史籍中记有多种方法。一种是单蔓整枝,只留一根主蔓,侧蔓全部切除,并于伏前进行埋蔓;另一种是双蔓整枝,在主蔓长4~5尺时打顶,以后选留两条侧蔓,每条侧蔓上留瓜2~3个即行摘心;第三种是多蔓整枝,在主蔓长7~8尺时摘心,围绕根周开浅沟。沟内施肥,将主蔓纳于沟中,任其发生侧蔓。待侧蔓长尺余,用粪肥收沟盖满。使侧蔓节节生根,据说如此可以结瓜累累。古人在栽培实践中不仅注意到南瓜雌雄异花,并已认识到,开花时,取雄花心(雄蕊)插于雌花(雌蕊)上方能坐瓜。栽培南瓜株行距比较大,有的地方采取在棉花或芝麻田中间种的方法。 古人的经验,南瓜的果实耐贮藏。除入蔬外,常以之代粮,或蜜藏供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