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洋海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洋海军 清政府建立的新式海军之一。1875年(光绪元年)南洋大臣沈葆桢受命督办南洋海防,筹建海军。1884年初具规模,有巡洋舰、炮船等十七艘,多由江南制造局和福州船政局制造。分驻江宁(今南京)、吴淞及浙江等地,负责东南海防,实力远逊北洋。1895年北洋海军覆没后,南洋海军部分舰船曾调防北洋。 南洋海军1875年南洋大臣沈葆桢受命督办,历经左宗棠、曾国藩、刘坤 一等渐次扩充。但实力远不如北洋海军。共有大小舰船26艘,驻泊于苏、浙海面及长江一带。1888年清政府将福建、广东、上海、台湾的军舰划归南洋通商大臣管辖,但不归其指挥。1895年北洋海军覆没后,一些舰队曾调防北洋。1909年南、北洋各兵舰改编为远洋舰队和长江舰队。 南洋海军清廷组建的新式海军。光绪元年(1875年)由南洋大臣沈葆桢督办。五年,沈死后由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南洋海军以上海吴淞为基地,驻泊江苏、浙江沿海及长江一带水域。规模不大,只有大小舰船26艘。中日甲午海战北洋舰队覆灭后,南洋海军、北洋海军于光绪二十一年被改编为长江舰队和远洋舰队。 南洋海军清末新式海军之一。光绪元年(1875)四月二十六日南海大臣沈葆桢受命督办南洋海军事宜时创建。初期实力与李鸿章督办的北洋海军不相上下,但至光绪五年沈葆桢死后,左宗棠、曾国荃、刘坤一等相继充任南洋大臣,虽渐次扩充,实力却远不及北洋。光绪十四年,清廷将广东、福建、台湾、江苏、浙江的军舰划归南洋大臣统辖。至光绪十七年九月计有“寰泰”、“镜清”、“开济”、“保民”、“南琛”“南端”、“飞霆”、“策电”、“龙骧”、 “虎威”等大小舰船十三艘。北洋海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覆灭后,部分南洋舰船曾调防北洋。宣统元年(1909)海军事务处成立后,遂将南洋海军编为长江舰队和远洋舰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