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清音
盛行于清代中叶,是由外地传入的小曲与本地流行的民歌小调不断融合、发展而成的。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吸收了赣剧等地方戏曲之长,形成了自身独具的特点,即:(1)固定而特有的五板节奏(也可延伸为七板、九板);(2)二胡伴奏的高把位快速短弓和滑、揉、顿等演奏技巧;(3)以南昌方言音韵为基础形成的音调和特有的旋法。旧时演唱者以女性为主,伴奏者多为盲人,重清唱、不重表演。南昌清音的唱腔以小曲为主,文南词为辅,小曲共60多首,有单曲体的,也有曲牌连缀成套的。文南词分慢文词与快文词,男女同腔,多有变化。传统曲目50余首,小曲曲目如:《十锦花鼓》、《补缸》、《王婆骂鸡》、《数麻雀》等,文南词曲目如: 《安安送米》、《宋江杀惜》、《东湖十景》、《借衣》、《八仙庆寿》、《僧尼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