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昌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昌市Nanchangshi江西省省会。位于江西省北部。总面积7402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568平方千米。总人口407.9万(1997),其中市区人口157万人。辖南昌、新建、进贤、安义4县。赣江、抚河、锦江、潦河流经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陆交通便利,有港口作业区4个,水运航线118千米,最大停泊能力5000吨位。公路基本成网,并相继开通直达邻省的跨省线路。南昌航空港已与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厦门市、武汉市、福州市、长沙市直接通航。有江西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有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军官教育团旧址等革命遗址和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滕王阁等著名建筑。1999年南昌市参加第4届城运会获5枚金牌、2枚银牌,是历届城运会中成绩最好的一次。市内的大型体育设施有南昌市东湖区游泳场、江西省体育场、江西省体育馆、南昌市体育场。
南昌市【同义】总目录 南昌市洪都 南昌市江西省省会。历史名城。总面积7402km2,市区面积617km2。2000年总人口433.8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75.89万;市区人口170.2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33.9万。年平均气温18.1℃,1月均温7.3℃,7月27.3℃。年降水量2366.5mm。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35.1亿元,人均10028元。工业总产值285.46亿元,农业总产值69.44亿元。已形成冶金、电力、机械、纺织等多种行业门类的工业体系。有耕地22.5万hm2。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156.12万t,油料9.77万t,甘蔗3.28万t,肉类20.79万t,禽蛋10.04万t,牛奶4.75万t,水产品22万t。水路可通各河流及鄱阳湖沿岸各级城镇,并可经鄱阳湖入长江。公路通车里程1958km。2000年铁路客运量906万人次,货运量223万t;公路客运量2978万人次,货运量2784万t。市内有各类自然科学专业技术人员3.1万人,江西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12所,在校学生78252人。城市建成区面积84km2。城区铺装道路总长584km,道路面积684.2m2。公交营运车辆867辆,年客运总量2.77亿人次。自来水日供水能力129.3万t,年供水总量3.69亿m3。园林绿地面积2852hm2,城市绿化覆盖面积3022hm2。革命胜迹有: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周恩来故居、朱德旧居、叶挺指挥部旧址、军官教导团旧址等。还有百花洲公园、晋代万寿宫、梅岭风景区和滕王阁等多处名胜古迹。南昌市2003年总人口445.4万,其中市区人口196.37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41.02亿元,工业总产值415.32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7亿元。高等院校33所,在校学生18.44万人。 南昌市 南昌市江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地处赣中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滨,位于东经115°27′-116°35′、北纬28°09′-29°11′之间。“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南临五岭,北接宣扬,西控荆楚,东翼闽越,平原绵延,负江依湖,江河交流。 ☚ 旅游城市/著名城镇 九江市 ☛ 南昌市位于江西省北部,赣江下游,向九铁路线上。地处鄱阳湖平原,地势平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1926年设市,现为省会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面积568平方公里,人口为129万。工业有钢铁、电子、机械、化学、造纸、纺织、食品等。市内建有“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名胜有百花洲、滕王阁等。 南昌市 南昌市位于江西省北部,赣江下游。汉豫章郡治,隋为洪州治,五代南唐及明、清为南昌府治。1926年设市。江西省省会,直辖市。辖新建、南昌、进贤、安义4县和东湖、西湖、青云谱、湾里、郊区5个区,面积7402平方公里,人口380万(市区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138万)。为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1927年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既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英雄城”。已建立冶金、电力、机械、汽车、纺织、化工、电子、仪表、食品等工业。轻纺、化工、机械、医药产品及玉雕、牙雕等工艺品远销海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昌北开放开发区面积8.9平方公里,既是高起点的现代经济区,又是高新技术开发区。进区企业已超过200家,计划发展成为30万人口的新城区。南昌市城区是综合运输枢纽。向塘至降江铁路与浙赣铁路交会;新建京九铁路穿过市区。105、316、320三条国道交汇,公路四通八达。水路经赣江与腹地相通,经鄱阳湖可连接长江沿岸各港。民航可直通国内各大城市。乐化正兴建大型机场。除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纪念塔外,名胜古迹还有百花洲、青云谱、孺子亭、绳金塔、西山万寿宫和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等。 ☚ 吉首市 景德镇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