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摩崖石刻
位于衡山风景名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代为南北朝至近代。南岳为中国历代帝王封祀名山,既是道家渊薮,又是佛教圣地。魏晋南北朝以来,名道高僧、诗人学者纷纷登临南岳,在此吟诗作赋,铭碑勒石,难以计数。区内摩崖石刻虽历尽风雨沧桑,目前仍存375处。主要集中在水簾洞、南台寺、福严寺、方广寺、祝融峰等地,有10组石刻群,其余散落各处。书体行、草、楷、隶、篆均有,内容涉及宗教、文化及历史人物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重要的石刻有南朝梁至唐“极高明”等3处、宋“南岳朱陵洞天”等14处、明 “天下第一泉” 等54处、清 “望日台” 等27处、民国时期“南天柱石”等31处。主要出自李白、韩愈、柳宗元、范成大、李泌、裴休、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谭元春、张居正、王夫之等名家之手。年代最早的为 “南台寺” 三字,每字0.8米见方,款署“梁天监中 (502—519)沙门海印”。字数最多的为泗塘村弥陀寺遗址西南石壁上的《还丹赋》。全文共394字,阴刻隶书。内容系赞颂道家修身炼丹术的赋文。字径最大的为天柱峰之“南天柱石”四字,阴刻楷书,每字高4.88米,宽4.5米。署名为“癸酉(1933)秋月何键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