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冠楚囚典源出处 《左传 ·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 ‘南冠而絷 (zhi) 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 (tuo,脱) 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 (伶) 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 释义用法 楚国的乐官钟仪被晋郑 军俘虏,戴着楚国样式的帽子,晋侯问他还能不能奏音乐,钟仪说可以,给他琴弹,弹的是楚国的乐曲。后以此典表现困处异乡,怀念故土; 或用以指被拘囚的人。 用典形式 【南冠】 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唐 ·崔国辅:“西候情何极,南冠怨有余。”金·元好问:“南冠牢落坐贫居,却为穷愁解著书。”元·虞集:“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恋楚】 唐·白居易:“钟仪徒恋楚,张翰浪思吴。” 【楚囚】 宋·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宋·文天祥:“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明·陈子龙:“簿书衡石皆秦吏,封事飞霜半楚囚。” 【楚怀】 唐·李白:“楚怀奏钟仪,越吟比庄舄。” 【伤楚奏】 唐·骆宾王:“寂寥伤楚奏,凄断泣秦声。” 【系钟仪】 唐·刘禹锡:“楚奏系钟仪,商歌劳宁戚。” 【忘楚操】 北周·庾信:“遂令忘楚操,何但食周薇。” 【钟仪囚】 宋·苏轼:“我亦霑霈渥,渐解钟仪囚。” 【奏钟仪】 明·徐渭:“料得他年谈夜雨,因君一为奏钟仪。” 【楚囚哀】 宋·陆游:“一段凄凉傍酒杯,中年剩作楚囚哀。” 【楚地囚】 唐·李白:“悲作楚地囚,何由秦庭哭。” 【楚臣冠】 清·丁澎:“沧海不沉秦女石,浮云欲动楚臣冠。” 【楚君子】 宋·文天祥:“俨然楚君子,一日造王庭。” 【楚奏哀】 唐·骆宾王:“自悯秦冤痛,谁怜楚奏哀。” 【楚琴悲】 北周·庾信:“操乐楚琴悲,忘忧鲁酒薄。” 【操南音】 宋·萧灼:“南冠岌岌操南音,此意此心千万古。” 【我囚向楚】 清·黄景仁:“我囚向楚,君赘归秦,六年离别话。” 【南冠君子】 唐·李白:“九土星分,嗷嗷凄凄。南冠君子,呼天而啼。” 【南冠学戴】 清·黄景仁:“南冠学戴竟何心? 落日登临怆别深。” 【南冠相对】 清·宋琬:“犹有钟仪数行泪,南冠相对共沾巾。” 【南冠楚囚】 唐·赵嘏:“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宋·章丽真:“万里归人空白头,南冠泣楚囚。” 【钟仪楚音】 宋·苏轼:“风流贺监常吴语,憔悴钟仪独楚音。” 【琴寄南音】 宋·严日益:“相逢莫说梦中梦,琴寄南音时一弄。” 【悲歌学楚囚】 宋·苏轼:“此身聚散何穷已,未忍悲歌学楚囚。” 【楚音感钟仪】 宋·王安石:“赵将时皆思李牧,楚音身自感钟仪。” 南冠楚囚借指囚犯。清遁庐 《童子军· 警鼓》: “百战功名今在否,怕只怕南冠哭楚囚,还读甚兵谋共将谋。 ” ●《左传·成公九年》: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 ‘南冠而絷者,谁也? ’ 有司对曰: ‘郑人所献楚囚也。’ 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 ‘泠人也。’ 公曰: ‘能乐乎? ’ 对曰: ‘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 ’ 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 ‘楚囚,君子也。’ ” 南冠: 即楚冠。税: 通 “脱” 。泠人:亦作 “伶人” ,乐官。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的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 南冠楚囚本指春秋时楚人钟仪被囚于晋,戴着南方的帽子。晋侯叫他弹琴,弹的亦是故乡南方的乐调。后指囚人,也表示拘囚异乡,气节轩昂,怀土思国,郁郁难欢一类意思。《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 (zhi拘囚) 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 (同脱) 之。召而吊 (慰问) 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 (伶人,乐官名)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文子曰:‘楚囚,君子也。……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南朝陈江总《遇长安使寄裴尚书》:“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唐元稹《元氏长庆集》四《三月三十日程化馆饯杜十四归京》:“我正南冠絷,君寻北路回。”金元好问 《元遗山文集》 九《太原》:“十年弄笔文昌府,争信中朝有楚囚。”按: 南冠原指春秋时楚地的冠名,后用《左传》典,把南冠作为远使或囚徒的代称。 俘虏 俘虏俘(战俘) 虏 战获 降民 降虏仇虏 阶下囚 南冠楚囚 活的敌人:生寇 投降的俘虏:降俘 未被处死的俘虏:遗俘 被拘系之俘虏:累俘 为侦讯敌情而捉的敌人:口语 可以提供情况的俘虏、罪犯等:活口 (打仗时捉住的敌人:俘虏) ☚ 外敌 做事的人 ☛
囚犯 囚犯囚(囚徒;徒囚;絷囚;羁囚) 南冠(南冠客;南冠楚囚) 累絷 收人 贼人囚犯:贼囚 无辜的囚犯:冤囚 服刑的囚犯:罪徒 罪轻的囚犯:轻系 轻羁 单独或零散监禁的囚犯:散犯 判刑轻的囚犯:轻囚 受墨刑的囚犯:黥徒 (关押在监狱里的犯人:囚犯) ☚ 犯罪的人 罪犯 ☛ 南冠楚囚成语。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俘虏。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便悦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唐·赵嘏诗《长安秋夕》:“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南冠楚囚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俘虏。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左传·成公九年》: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 ‘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 ‘郑人所献楚囚也。’便悦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 南冠楚囚春秋时,晋国和楚国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584年,楚共王兴兵讨伐郑国,而晋景公会同齐、鲁、宋、卫等国发兵救援郑国。晋、楚在郑地交战,楚兵大败,一个名叫钟仪的楚国官员被抓住,成了晋军的俘虏。 晋军回国以后,把钟仪囚禁在一个存放兵器的军需库中。钟仪虽然被囚,但他不忘自己是楚国人,每天戴着楚国的帽子,面南而站,昂首遥望,思念着祖国的亲人。 一晃过了两年。有一天,晋景公来到兵器库视察,他看到了钟仪,十分奇怪,问:“兵器库里怎么会关着囚犯,而且戴着楚国的帽子,他是什么人?” 负责兵器库的官员回答说:“他是两年前被抓来的楚国俘虏,名叫钟仪。” 晋景公听了,派人除去了钟仪所戴的刑具,并把他叫到自己的面前慰问了几句,又问道:“你的家族在楚国是做什么事的?” “我家的祖上是乐官。”钟仪回答。 晋景公来了兴致,又问:“你能演奏乐曲吗?” “这是我们家传的职业,我怎么会不会呢?”钟仪说。 晋景公听了,派人取了一架琴,要钟仪弹奏。钟仪整了整衣冠,端坐琴前,弹了起来。他弹的是一首楚国乐曲,有着浓郁的南国情调,充分表达了自己思念祖国的乡情。 晋景公听完,问:“你们的楚王为人怎么样?” “这不是我所应该知道的。”钟仪说。 晋景公再三询问,钟仪才说:“我只知道楚王做太子的时候对令尹公子婴齐和司马公子都很尊敬,其他的事真的不知道,请大王原谅!” 晋景公点了点头,离了兵器库回宫。过了些日子,他把这事告诉给上卿范文子。文子听了说:“大王,从钟仪的言行来看,他是个诚实的君子。大王不如释放他,让他回楚国去,促成晋、楚和好,结束两国间连年战争的局面。” 晋景公听从了范文子的意见,下令释放钟仪回楚。钟仪回到楚国后,果然在晋、楚和好中起了重要作用。 后来,“南冠楚囚”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拘囚异乡,气节轩昂,怀念故乡、思念故国的情调,也用来表示囚犯。 南冠楚囚nánɡuān-chǔqiú《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南冠:楚人所戴的帽子,因楚在南方,故云。楚囚:被俘获的楚国人。后以“南冠楚囚”泛指身在敌营的囚犯或战俘。 南冠楚囚nán ɡuān chǔ qiú❶ 原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❷ 后泛指囚犯或战俘。 南冠楚囚nan guan chu qiu南冠:春秋时楚国人戴的帽子。楚囚:被囚禁的楚国人。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指囚犯或战俘。语本《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注意】冠,不读guan。 南冠楚囚nán'guān-chǔqiú〔并列〕 南冠,楚人所戴之冠,楚在南方,故称南冠。后用“南冠楚囚”泛指战俘或囚犯。语本《左传·僖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唐·赵嘏《长安晚秋》诗:“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 多用于诗文等正式场合。 南冠楚囚nán guān chǔ qiú南冠:即楚冠。囚:被俘的囚犯。泛指囚犯或战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