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京明皇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京明皇宫 南京明皇宫明初都城南京城中的皇宫。至正二十六年 (1366) 动工修建,是明代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皇宫。宫城位置由刘伯温等勘定在钟山“龙头”之前,但这里正是前湖 (燕雀湖) 的湖身所在,故首先要移山填湖,当时南京民间有 “迁三山填燕雀” 的传说。南京皇宫即大内,也称紫禁城,在南京皇城之内,呈正方形坐北朝南,外有护城河。正门是承天门,然后是端门、午门和奉天门。承天门外有外五龙桥,午门与奉天门之间有内五龙桥。大内的东、西、北三面分别有东安门、西安门和北安门。午门的主要部分现在仍可见到,通称午朝门。此门尚有五个城门洞,城楼已毁,仅存石柱础。这里是用于传达皇帝圣旨的地方,也是皇帝处分官员即 “廷杖” 之处。在承天门、端门、午门中轴线以东有祭祀明太祖朱元璋祖先的太庙; 此线以西,建有 “社稷坛”。午门城北偏东建有 “冷宫”。过内五龙桥,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通称“三大殿”。奉天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和接受文武百官朝拜的地方。三大殿东面有文华殿、西面有武英殿,还有左右对称的文楼和武楼。文华殿以东有东华门,文官由此门出入; 武英殿以西有西华门,武官由此门出入。三大殿以北是后廷,包括奉先殿、柔仪殿、春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及西北角的御花园等建筑。御厨房位于后廷西部,炉灶由铜砖砌成。南京明皇宫由于是填湖造宫,地势前昂中洼,不久就出现南高北低的倾斜。太祖朱元璋本有迁都长安、洛阳的想法,晚年见宫城地基不稳,更想迁出南京,但他已是65岁的老年人,无力兴师动众作迁都之举。《天下郡国利病书·江南》记载朱元璋说: “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有绪。唯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欲劳民,且废兴有数,只得听天。” 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起兵南下,四年攻破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失踪,明皇宫起火,奉天殿宫殿被焚毁。永乐十九年(1421),明朝正式迁都北京,南京皇宫开始冷落。顺治二年(1645),清兵下江南,以南京为八旗兵驻防城,明皇宫遭到更大的破坏。康熙帝南巡至此,看到残破不堪的皇宫作 《怀古》诗云:“一代规模成往迹,千秋兴废逐流波。宫墙断缺迷青锁,野水湾环玉带河。” 咸丰年间,明皇宫毁于兵燹,终成废墟。现明皇宫遣址被辟为公园。 ☚ 安西王宫 沈阳天命汗宫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