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卖火柴的小女孩 天气冷得吓人。雪落下来,天已经开始黑了。这是这年最后的一夜——新年的前夕。在这样的寒冷和黑暗中,有一个赤脚的小女孩正在街上走着。是的,她离开家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那又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非常大的拖鞋,那么大,一直都是她妈妈在穿着。当她匆忙地穿过街道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奔着闯过来,吓得小姑娘把鞋跑掉了。有一只她怎样也找不到,另一只又被一个男孩子拾起来,拿着逃走了。男孩子还说,等他将来有孩子的时候,这只鞋子可以给他的孩子当摇篮用。 现在小姑娘只好赤着一双小脚走,小脚已经冻得发红发青了。她有许多火柴包在一个旧围裙里,她手中还拿着一扎。这一整天谁也没有向她买过一根,谁也没有给她一个铜板。 可怜的小姑娘!她又饿又冻地向前走。雪花落到她金黄的长发上——它卷曲地散落在她的肩上,看上去十分美丽。不过她对自己是否漂亮并不在意。 所有的窗子都射出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肉的香味。的确,这是除夕,她不会忘记。 那儿有两座房子,其中一座房子比另一座更向街心伸出一点,她便在这个墙角里坐下来,缩成一团。她把一双小脚也缩进来,不过坐着却让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里去,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赚到一个铜板。她的父亲一定会打她,而且家里也很冷,因为风能够从那个破了的屋顶灌进来,虽然最大的裂口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 小姑娘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唉!哪怕一根小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只要她敢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就可以暖暖手!她终于抽出一根来了。哧!它燃起来了,冒出火光来了!当她把手覆在上面的时候,它变成了一朵温暖、光明的火焰,像是一根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美丽的小光!小姑娘觉得自己像是坐在了一个铁火炉旁边:它有光亮的黄铜圆把手和黄铜炉身,火烧得那么欢快,那么温暖,那么美丽!唉,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当小姑娘刚刚伸出一双脚打算暖一暖的时候,火焰忽然熄灭了!火炉也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中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 小姑娘又擦燃了一根,火柴发出光来了。墙上有亮光照着的那块地方,现在变得透明,像一块薄纱。她可以看到房间里的一切: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有精致的碗碟,还有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更美妙的是,这只鹅从碟子里跳出来了,背上插着刀叉,蹒跚地在地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姑娘走来。这时火柴忽然熄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小姑娘又点燃了一根火柴,现在她坐在一棵美丽的圣诞树下。上次圣诞节时,她透过玻璃门,看到一个富有的商人家里有一株漂亮的圣诞树。可是现在这一株比那株还要大,还要美。它的绿枝上燃着几千支蜡烛,彩色的图画在向她眨眼。小姑娘把两只手伸过去,可是火柴熄灭了。圣诞节的烛光越升越高,它们变成了明亮的星星。这些星星中的一颗落了下来,在天上划出一条长长的光线。 “又有一个什么人死去了。”小姑娘说,因为她的老祖母曾经说过,天上落下一颗星星,地上就有一个灵魂升到上帝那儿去了。老祖母是唯一对她好的人,但是现在已经死了。 她又在墙上擦燃了一根火柴,它把四周都照亮了,在这光亮中老祖母出现了。她那么光明,那么温柔,那么和蔼。 “奶奶!”小姑娘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这火柴一熄灭,你就会像那温暖的火炉、那只美丽的烤鹅和那棵幸福的圣诞树一样不见了!” 于是小姑娘急忙把剩下的火柴都擦亮了,因为她非常想把祖母留住。这些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把四周照得比大白天还要明亮。祖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美丽和高大。她把小姑娘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既没有寒冷,也没有饥饿,也没有忧愁的地方——她们跟上帝在一起。 可是在那个寒冷的早晨,这个小姑娘却是坐在一个墙角里,她的双颊通红,嘴唇微笑着,她已经死了,在旧年的除夕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已经升起,照着她小小的尸体!她坐在那儿,手中还捏着燃烧过的火柴梗。 “她只是想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是多么幸福地跟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快乐中去。 入选理由: 多么微弱的火光,却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延伸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1846年于旅行途中应出版商的约稿写的,发表在当年的《丹麦大众历书》上,这种历书里印有许多画,出版商让安徒生为其中的三幅画写一个故事,于是安徒生写下了这篇或许是他最著名的童话。 据说安徒生在完稿之后总觉得这个故事还缺了点什么,他整夜未眠,后来添上了小女孩在冬夜里被冻死的结局,对大众来说,这个结局必定是太残酷了,他们阅读书籍只是为了娱乐,而残酷的故事对他们来说是太不“环保”了。因为这样的故事会污染他们的心情,因此《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发表之后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丹麦国内,有人认为安徒生是在用这个故事诽谤教会的慈善事业;在国外,有人认为这样残酷的故事会伤害儿童们幼小而脆弱的心灵。最为搞笑的是,有一位美国作家后来还改写了这个童话的结局:原来小女孩的祖母并没有死去,而是已经移民美国,后来她回到丹麦,把小女孩接到美国去,从此小女孩就过上了有烤鹅,有壁炉,也有圣诞树的幸福生活。这件事情倒是充分证明了美国人天真和乐观的性格。 一百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儿童们大概早已适应了比《卖火柴的小女孩》更残酷的童话了吧?相对于我们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故事能真正配得上“残酷”这两个字呢?但更多的人并不愿意看到这现实里的残酷,他们甚至不愿意看到这种残酷在虚构的故事中被提及,他们之所以这样,或者是因为自私,或者是因为懦弱,或者是因为愚蠢。然而,残酷总是存在的,重要的是我们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它。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安徒生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头赤脚的女孩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原来穿着一双拖鞋,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但是有什么用昵?——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小女孩穿过马路的时候,看见两辆马车冲过来,她赶紧一躲,鞋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又叫一个男孩拾起来就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的时候可以当摇篮。 现在,这小女孩只好光着一双小脚走路。脚已经冻得又红又青了。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可怜的女孩!她又冷又饿,向前走着,样子很悲惨。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卷曲地披在肩上,看去很美丽,不过她也不注意这些了。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了这个。 她在比较突出的一座房子跟另一座房子形成的一个墙角里坐下来,缩做一团。她把她的一双小脚也缩了进去,她感到越来越冷,又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赚到一个铜板。她的父亲一定会打她,而且家里也是很冷的。他们什么也没有,头上只有一个破屋顶,虽然最大的裂口已经用草和破布堵起来,但风还是可以从顶上吹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唉!哪怕一根小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只要她敢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一下,暖一暖手就好了!实在太冷了,她终于抽出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来了!当她把手罩在上面的时候,它便成了一朵温暖的、光明的火焰,像一根小小的蜡烛。这是道美丽的微光!小姑娘觉得自己真像坐在一个非常漂亮,非常暖和的火炉面前一样。火烧得多么旺,多么温暖,多么美好,“啊!嗳,这是怎么一回事呀?小姑娘刚刚伸出她的一双脚,打算暖一下,忽然火焰熄灭了,火炉也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中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光来了。墙上的那块被亮光照着的地方,忽然变得透明,像一片薄纱一样;她可以看到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着精致的盘碗,还有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更美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叉,摇摇晃晃地在地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姑娘走来。这时火柴熄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现在她是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株树比她上次圣诞节时透过一个有钱的商人家的玻璃门所看到的那一株还要大,还要美。树的绿枝上点着几千支蜡烛;一些色彩美丽的图画在向她眨眼。小姑娘把她的两只手伸进去,于是火柴就熄灭了。圣诞树的烛光越升越高,她看到它们现在变成了一些明亮的星星,星星中有一颗落下来,在天上划出了一道长长的红线。 “现在又有一个什么人死去了。”小姑娘想,因为老祖母(唯一对她好的人,现在已经死去了)曾经说过:“天上落下一颗星,地上就有一个灵魂升到上帝那儿去。” 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火光把四周都照亮了;在这光亮中老祖母出现了,她显得那么光明,那么温柔,那么和蔼。 “祖母!”小姑娘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这火柴一灭掉,你就会不见的。你就会像那个温暖的火炉,那只喷香的烤鹅,那棵美丽的圣诞树一样不见的!” 于是她急忙把整捆火柴中剩下的那些都擦亮了,因为她非常想把祖母留住,这些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照得比大白天还要明亮。祖母这次显得特别美丽和高大。她把小姑娘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忧愁的地方去了——她们是跟上帝在一起了。 在第二天寒冷的清晨,这个小姑娘还坐在那个墙角里,她的脸蛋通红,嘴唇上带着微笑,她已经死了。冻死在旧年的除夕晚上。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着她小小的尸体!她坐在那儿,手中还捏着一束几乎都烧光了的火柴。 “她想给自己暖一下”,人们说,可是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 〔赏析〕这篇童话以虚实结合的写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描述了现实生活中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处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揭示了社会贫富对立的罪恶。作者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以幻想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小女孩内心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她每划完一根火柴,眼前都会产生一幅动人的图景,最后也是那全部火柴的亮光,带着她去了极乐世界。 作者通过这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表现出追求人与人之间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理想,也揭示出美好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是安徒生童话的代表作之一,在它之后产生了大量的圣诞节故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写于1843—1848年间的《新童话》,是他的童话创作达到新品位的标志。在题材上,在主题的开掘上,在内容上和艺术特点上,都有别于30年代的童话,其中有借助动物故事以鞭挞市侩思想作风的,如《丑小鸭》,有以展现都会生活真象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堵墙隔开了两个世界: 墙里的世界充溢着圣诞节的快乐; 墙外的世界里,一个衣衫褴褛的卖火柴小女孩在冻饿交加中死去。这是一篇由小说描写转入童话描写、由写实转入谬幻的作品。小说的写实以叙述女孩的令人心酸的孤苦和现世的冷酷,童话的谬幻以描绘欲求温饱而不可得的小姑娘纯真而美丽的心灵。这篇童话在艺术上的不朽性质,正在于用多半篇幅次第展现了小女孩对温饱的幻觉。一次次的幻觉昭示着小女孩对生的渴望,一次次幻觉的破灭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否定。此时此地的小女孩,这种身份这种境遇的小女孩,这样的幻想最准确地表现了她的精神世界。童话极强的感染力就缘发于这种表现的准确性。 这篇童话的艺术独特之处是集中地采用了对比和反衬: 墙内外两个世界的对比反衬; 幻想的温饱和现实的饥寒的对比反衬。对比反衬突现了形象,深化了主题,浓郁了诗意,也加强了作品的醒世力量。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温暖的人道主义的一个范例。作家即使写到小女孩的夭亡,也不向读者渲染夭亡的惨象。另一方面作家也不设计一个仙女来救助她使之大团圆。这样反映现实的特定的人道主义方式,是后期安徒生童话艺术世界的组成部分。 ·韦苇 · 卖火柴的小女孩 天气冷得可怕。正在下雪,黑暗的夜幕开始垂下来了。这是这年最后的一夜——新年的前夕。在这样的寒冷和黑暗中,有一个光头赤脚的小女孩正在街上走着。是的,她离开家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那又有什么用呢? 那是一双非常大的拖鞋——那么大,最近她妈妈一直在穿着。当她匆忙地越过街道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奔着闯过来,弄得这小姑娘把鞋跑落了。有一只她怎样也寻不到,另一只又被一个男孩子捡起来,拿着逃走了。他还说,等他自己将来有孩子的时候,他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摇篮来使用。 现在这小姑娘只好赤着一双小脚走。小脚已经冻得发红发青了。她有许多火柴包在一个旧围裙里; 她手中还拿着一扎。这一整天谁也没有向她买过一根; 谁也没有给她一个铜板。 可怜的小姑娘! 她又饿又冻地向前走,简直是一幅愁苦的画面。雪花落到她金黄的长头发上——它拳曲地铺散在她的肩上,看起来非常美丽。不过她并没有想到自己的漂亮。所有的窗子都射出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肉①的香味。的确,这是除夕。她在想这件事情。 她在两座房子——有一座向着街心比另一座更伸出一点——所形成的一个墙角里坐下来,缩成一团。她把她的一双小脚也缩进来,不过她感到更冷。她不敢回到家里去,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嫌到一个铜板,她的父亲一定会打她,而且家里也是很冷的。他们头上只有一个屋顶,风可以从那上面灌进来,虽然最大的裂口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唉! 哪怕一根小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只要她敢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就可暖手! 最后她抽出一根来了。哧! 它燃起来了,冒出火光来了! 当她把手覆在它上面的时候,它便变成了一朵温暖、光明的火焰,像一根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美丽的小光! 小姑娘觉得真像坐在一个铁火炉旁边一样: 它有光亮的黄铜圆捏手和黄铜炉身。火烧得那么欢,那么暖,那么美! 唉,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当小姑娘刚刚伸出她的一双脚、打算把它们暖一下的时候,火焰就突然熄灭了! 火炉也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中只有烧过了的火柴。 她又擦了一根。它燃起来了,发出光来了。墙上有亮光照着的这块地方,现在变得透明,像一片薄纱; 她可以看到房间里的东西: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有精致的碗盆,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更美妙的事情是: 这只鹅从盆子里跳出来了,它背上插着刀叉,蹒跚地在地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姑娘面前走来。这时火柴就熄灭了; 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她点了另一根火柴。现在她是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面。它比上次圣诞节时她透过玻璃门所看到一个富有商人家里的那株还要大,还要美。它的绿枝上燃得有几千支蜡烛; 彩色的画面,跟橱窗里挂着的那些一样美丽,在向她眨眼。这个小姑娘把她的两只手伸过去。于是火柴就熄灭了。圣诞节的烛光越升越高。她看到它们现在变成了明亮的星星。这些星星有一颗落下来了,在天上划出一条长长的火丝。 “现在又有一个什么人死去了①,” 小姑娘说,因为她的老祖母——她是唯一对她好的人,但是现在已经死了——曾经说过: 天上落下一颗星,地上就有一个灵魂升到上帝那儿去。 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它把四周都照亮了; 在这亮光中老祖母出现了。她显得那么光明,那么温柔,那么和蔼。 “祖母!” 小姑娘叫起来。“啊! 请把我带走吧! 我知道这火柴一灭掉,你就会不见了,你就会像那个温暖的火炉,那只美丽的烤鹅,那棵幸福的圣诞树一样地不见了!” 于是她急忙把整束火柴中剩下的火柴都擦亮了,因为她非常想要把祖母留住。这些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照得比大白天还要明朗。祖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显得美丽和高大。她把小姑娘抱起来,搂到怀里。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既没有寒冷,也没有饥饿,也没有忧愁的那块地方——她们是跟上帝在一起。 不过在一个寒冷的清晨,这个小姑娘却坐在一个墙角里;她的双颊通红,嘴唇发出微笑,她已经死了——在旧年的除夕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着她小小的尸体! 她坐在那儿,手中还捏着火柴——其中有一扎差不多都烧光了。 “她想把自己暖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 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是多么光荣地跟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 (叶君健译)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它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写于1846年的一篇短篇童话。 ☚ 皇帝的新衣 海的女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